《史记》早该这样读

20250210133602445

编辑推荐

史记之伟大,如同圣经之伟大

史记之难解,如同神曲之难解

世界是平的,历史是弯曲的。

最古老的官商如何相处?最残酷的楚汉相争如何获胜?

历史只有解密,中国才能前行

如此读史记,让我们成为彻底的中国人

媒体评论:一本“罕见”的历史读物

评刘邦:“无赖”竟成了刘邦的优势。不拘小节,豁达大度且富有人情味的领导,无时不让跟随者愉悦。

评张良:一位贵族却肯全心全意地为一个农民(刘邦)效劳。

评苏秦:这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策推销员。

评韩信:“党指挥枪”的反面教材。

评吕不韦:商人在中国几乎从未赢过。然而,他是个例外。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中国千年政治与战略智慧之大成者。

《史记》记录的历史正是中国主流政治传统的形成时期,其影响乃至今日。

本书以创见性的视角解读《史记》,通过启发式的点评战争、政治事件、政策改革、人物奋斗史甚至宫廷阴谋,领悟《史记》的内在价值,从而揭示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政治基因。

天下遍读史记,误读却遍天下。

国际政治学者、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带你解密史记,厘清误读细节。

作者简介

时殷弘,江苏常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战略学家和国际关系史学家。

著有《全球性挑战与中国》、《现当代国际关系史(16世纪至20世纪末)》、《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等,2011年初被评为国务院参事。

目录

第一章 谁使我们成为“中国人”?——中国根本传统的生成

1.周族的缔造——文化本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大博弈

2.“软”“硬”兼具的政治方略

3.周公旦:勤勉、审慎和便民——社稷巩固和民众支持的必然

4.孔子:生不逢时的伦理制订者

5.秦帝国为什么一定速亡?

6.陆贾:和平时代的大战略方向

7.叔孙通:富有政治谋略的机会主义儒生“战略家”

8.制度的儒家化——“中国式国家”的问世

第二章 截然相反的政治效应——奋斗创新vs.腐败僵化

1、要“卧薪尝胆”,更要秘密斗争

2、人类难以抗拒的弱点导致君主难以抗拒的腐败

3、极端轻浮——亡国之君的最大特征

4、权力神话的解码

5、战败无止境

第三章 懂战术,更要懂战略

1、华夏首位战略大家

2、《孙子兵法》与间接路线的战略智慧

3、韩信:惊人的大发迹

4、白起:中国的“战略屠夫”

5、卫青、霍去病:军事天才与裙带关系

第四章 鲜为人知的《司马兵法》

第五章历史上最好的中国军人——战略论辩与战略说服的楷模

第六章 两类帝国——天子与诸侯、君主与贵族、中央与地方

第七章 宫廷政治中的君主、后妃和王子

1、女政治家的优势

2、宫廷阴谋大戏

3、最紧要的“皇家团结”

4、成也皇子,败也皇子

第八章 改革及其敌人

1、商鞅变法:深水区的改革

2、没有节制的英雄主义注定艰难

3、从孤儿到皇帝

第九章 君主的私人顾问——官僚与官僚政治

第十章 最古老的官商——商业财富与政治权势

1、商人在中国从未赢过——解读吕不韦

2、国富,何以至此?

第十一章 伟大杰出的政治领导

1、中国的政治智慧:先让对手腐败,再分而治之

2、刘邦:无赖的领导艺术

3、农民战略家的优势

4、既是经济皇帝又是国防皇帝

第十二章 低劣败坏的政治领导

1、项羽:军事才智输于政治才智

2、意志力消沉——领导者大忌

3、陈胜:低劣的革命领袖

第十三章 政治领导与主要幕僚

1、萧何:最高统帅身边的“乡下人”

2、张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贵族

3、政治高层的“团结模范”

第十四章 军事将领如何应对政治领导?

1 、军事天才如何误入“宫廷阴谋”?

2、内心从不尊敬政治的韩信

3、性格决定命运(上)——朴实、反智的周勃

4、 性格决定命运(下)——自招灾难的周亚子

5、冯唐:“党指挥枪”的反面典型

第十五章意识形态的体制化与其功能

第十六章  帝国的扩张

第十七章 国策推销员——最“经典”的国际政治

第十八章 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

第十九章  外交、国际贿赂和“朝贡和平”

1、弱国的外交胜利

2、跨国竞争:名声也是战略资产

3、皇室私家的无私牺牲

在线试读

史记之伟大,如同《圣经》之伟大。

史记之难解,如同《神曲》之难解。——时殷弘

公元前二至一世纪在世的伟大史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中国最伟大的史著,或至少是最伟大的古代史著。

《史记》的严肃非凡和才华横溢的史事考察和记述蕴含了中国千年政治经验,主要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开始,直至伴随汉武帝去世告终的汉帝国初期。这漫长的千年的一大历史本质,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形成,它们尽管以后历经种种重大和深刻的变动,但其根本涵盖了汉初往后约二十个世纪。

通过对《史记》的从政治/战略视角出发的解读(那当然不同于史学和文学视野内的解读),还有在此称为“点评”的相关的分析和领悟,可以争取透视这千年政治经验,发现和理解其间非常丰富和“发达”的、中国和中国人在政治和战略方面能动的实践与其深刻的机理,还有与此相关的往往令人惊叹的思想理念,包括国内政治和对外关系两大方面的。与此同时,依凭当今我们内心可有和必有的相关比较,上述解读和点评可以大有助于发现、揣摩和思索现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文化包含的至关重要的悠久传统元素,虽然这样的发现、揣摩和思索在此只是“蕴含式”的,不需要用点评文字直接表述出来。

本书出自过去近两年里我对《史记》的绝大多数篇章的政治/战略“精读”、领悟和详细评注。所谓绝大多数而不是所有,是指除去(1)《河渠书》、《天官书》之类很少数篇章,它们的直接的政治和战略涵义非常有限,或者至少太不明显;(2)关于西周以前的所有篇章,因为它们除了《殷本纪》内关于商后期的基本史事外,大抵都是诸如三皇五帝之类传奇性质的传说,虽然任何民族的“史前”传奇都相对模糊地包含或折射出真实的最大历史脉络。

与这第二点相关,可以肯定,由于种种显而易见或大致必定成立的原因,包括相当部分《尚书》的记载和留存、以“吾从周”为其根本宗旨的孔子的整理和留传、一般与历史的晚近程度成正比的历史记忆或记载的真实程度、司马迁的宫廷史官地位提供的巨大史料便利和他的正直治史态度及伟大撰史才能等等,可以认为从西周往后,《史记》的相关叙述越来越真实——甚至在大部分基本细节上的真实。特别是其中关于春秋末期和战国史事的叙述,其脉络和基本细节必定大多真实,而关于秦汉两帝国的史事(即司马迁的现当代史)的追忆或记录必定近乎完全真实。事实上,当今关于这些时代的千年历史(特别是政治史)的知识大多出自《史记》,出自它的整理、留传和记录。换言之,《史记》可被称为西周至汉初的千年中国历史的最权威记述,甚或相当大意义上的唯一权威记述。

当然,如果在本书里囊括我就《史记》做的所有政治/战略评注,连同必须有的、司马迁的被评注的原文,篇幅就太大了,而且缺乏一个既有其总体也有其分支或不同维度的“框架”。因此,像下面的目录展示的那样,我只是选取了我在这方面的全部评注(或曰“读书笔记”)的小部分,它们被依照以下六大范畴依次编排:民族特性和政治文化;战略文化和战争方式;政治体制和机制;政治领导;意识形态;国际政治和对外战略。不仅如此,为了内涵集中、评析清晰以及篇幅俭省,我在这里或那里删去了司马迁的被评注的原文中间的某些文句或段落,在很少数场合甚至是连续多个段落。它们就我的目的而言可以被删去,甚至应该被删去,因为相对而言它们的政治/战略涵义较小,或有时属于主要史事的“枝杈”,甚或在很少数场合是“离题话”。

司马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而且跻身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列。《史记》的语言因而宏伟潇洒、简洁流畅、生动易解。然而,他毕竟离我们有两千年之遥,不仅语言上如此,而且在时代、政制、习俗、器物名称、地理名称等等方面都如此。因此,我们必须有帮助,那就是自从《史记》引发世人的重大兴趣和由衷尊崇往后层出不穷的“史记学”。其中,“史记三大注”尤为基本,尤为权威,也尤为可贵。它们是:《史记集解》(南朝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集解》兼采当时裴骃所见有关《史记》的探究成果,并且注明作者姓名;《索隐》指出了《集解》中考证方面的错处,同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正义》长于舆地学,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颇为精当。在《正义》问世以后的《史记》文本中,它们一向穿插在司马迁的原文中间,成了世世代代的阅读者的必需。本书也是如此。

然而另一方面,类似于对司马迁原文,本书对“史记三大注”也多有删削,留下的是那些在其帮助下我认为一般读者能像我一样看懂《史记》有关文句的;不过,因为注释毕竟不像原文那么重要,因而被删削的那些大多没有被标以省略号,否则省略号就太多了。此外,对一些即使有三大注也仍不易理解的地方,我加上了当今的释义。与此同时,许多年号或事件被注上了公元纪年,少数地方还有补充性的脚注。像《史记》及三大注原文与我的评注那样,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本书内的文字哪些出自司马迁和三大注作者,哪些出自我本人。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在少数必要或很有益的地方,我对《汉书》的政治/战略解读和点评被添加进来作为补充。如前所述,本书的政治/战略主题分为六大范畴,即民族特性和政治文化;战略文化和战争方式;政治体制和机制;政治领导;意识形态;国际政治和对外战略。在某些范畴内的某些问题上,《史记》的记述似有所不足,甚或“空缺”,而很大程度上是《史记》续书的《汉书》(续到西汉终结,并且详述司马迁多有避讳而略记或不记的非常重要和经久的武帝在位时期)提供了宝贵的补充,虽然《汉书》作者、晚一个世纪的东汉人班固在才能和秉性两方面都显著不及司马迁。当然,我注意将本书内对《汉书》的有关点评限制在尽可能较小的范围内。

本书的一项多少独特的价值,在于记录了我在读《史记》时最真实的当下想法和体会,因为阅读和评注时几乎全未去想公诸于世。这些评注在被写下时,只是为我自己而写,现在有幸发表,也不想做几乎任何改动。同时,为自己而写和写笔记式评注的“自由风格”也大有利于表达我的思想的真实。在这些真实中间,有一点大概最基本最重要,那就是像马丁?路德认为每个基督徒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径直去读《圣经》和信仰《圣经》,而不必那么在乎他人(哪怕是教会权威)的诠释那样,我坚信可以从自己的政治/战略视角去读《史记》,由此提取对自己的政治/战略教益。或者说,有如《圣经》可以是每个有宗教自信心的基督徒自己的《圣经》,《史记》可以是每个有智识自信心的中国人自己的《史记》,它有助于我们步司马迁的后尘,去争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甚或“成一家之言”。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史记》早该这样读》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史记》早该这样读》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rwsk/52751.html

(0)
上一篇 2025-02-10 18:38
下一篇 2025-02-10 21:43

相关推荐

  • 解局:民国及建国初期的政局演变史(全2册)

    未了中国缘+国民党高层派系 一套书让你透彻了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局演变   编辑推荐 一套书让你透彻了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局演变。《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通过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斗争窥探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发展脉络,作者引用翔实的史料,分析有理有据,十分精彩。《未了中国缘》以自传视角解密当时国共关系及中美关系,通过此书还能窥见二战时期乃至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的性质及其变化,帮助我们以新的视角解读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很熟悉的历史,不一样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当194…

    2024-11-20
    00191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

      编辑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中文版)(上下册)》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 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 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

    2025-02-12
    0087
  • 甲骨文入门必读系列·第一辑(全三册)

    英国当红史家丹·琼斯X金牌翻译陆大鹏联袂呈现   内容简介 《时间的色彩:一部鲜活的世界史(1850-1960)》 艺术家玛丽娜·阿马拉尔利用数字技术,为约200幅与1850—1960年世界历史相关的黑白照片上色。历史学家丹·琼斯则将它们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从拿破仑三世和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一直讲到核武器试验、古巴导弹危机和航天时代开始,生动记录了帝国的兴衰沉浮,科学、工业与艺术的日新月异,战争的悲剧与和平时期的政治,以及缔造历史的男男女女的故事,呈现了一部色彩斑斓的鲜活世界史。《时间的色彩》旨在为那个褪色的世界恢复…

    2024-11-20
    0013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