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筹备多时的历史正剧《太平年》开机。这部剧以“纳土归宋”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钱弘俶、赵匡胤、郭荣三位有志青年经历家国动乱、秩序崩溃、生灵涂炭后,逐渐认识到只有国家一统才能摆脱战火国殇的故事。
白宇饰演钱弘俶,朱亚文饰演赵匡胤。
近年来历史正剧的数量较少,此前聚焦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题材更是罕见。因此当《太平年》的片场路透释出后,很多人觉得剧中角色的“幞头”很怪异。事实上,剧组是完全还原了当时的造型,只是大家对五代十国的历史相对比较陌生。
散文家郑骁锋在他的历史散文集《人间道·隋唐宋卷》中,就以散文体的形式走进了那段历史。文艺君为你节选了《点检做天子》中的片段,一起聆听公元960年的回响。
全新上市
点检做天子(节选)
郑骁锋
出现在陈桥驿的,已经是五代的第四件黄袍。
在此之前,同样性质的兵变至少已经发生了三次,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左右不过再换一面王旗、再改一次年号罢了。这世道反正就像烙坏的饼,里外俱已焦透,也不在乎多烤一回了。
但也有人看出了此番更替的非同寻常。据说,“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点检登基”的消息传到华山时,引得华阴道上一位骑驴客人欢喜不已,以至于跌下驴来。
那位名叫陈抟、日后在道教史上被奉为隐仙的老者,倒在地下犹自大笑,嘴里不住念叨:“天下从此定矣。”
陈桥确实有桥。
开封城东北四十里处的陈桥驿,因一座陈姓乡绅捐资修葺的小桥而得名。那位古道热肠的赞助者绝不会料想到,若干年后,竟然会有两个王朝,在这座以他命名的乡野村桥上完成交接。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夜,一支以北上抵御契丹入侵名义出京的后周军队,在陈桥驿突然哗变。率领这支军队的大将赵匡胤,在酣睡中被部下披上了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
北宋王朝就此开国。
这个新年,赵匡胤三十四岁,在兵变中被废黜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八岁,而他的父亲,后周世宗柴荣,下葬还不满两个月。
京剧脸谱中,赵匡胤因此被描上一道白眉,以此对其霸占孤儿寡母家业的行为,做出民间最质朴的评判。
坟土未干,江山便已易手,如若柴荣身后有知,不知当作何感想。而篡夺者竟是赵匡胤,应该更在他的意料之外。
兵变时,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卫军的最高指挥官。这实际上是整个帝国最敏感的职位。
“点检做天子。”
后周后期,有这样一句谶言在朝野间广为流传,甚至连柴荣的龙案上,都曾经神秘地出现过一块写有此谶的木版。柴荣对此相当忌惮,不惜自断一臂,罢免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姐夫,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
赵匡胤补的就是张永德的缺。无疑,对于这个极其危险的点检人选,柴荣必然慎之又慎,在全体武将中反复筛选。而最终定下赵匡胤,至少说明,柴荣能够在他身上,感受到某种与帝王距离遥远甚至不无互斥的特殊气质。
某种程度上,柴荣确实没有看错。
除了那道白眉,传统京剧中,赵匡胤形象最大的特征是一张红脸。
红色,在京剧脸谱谱系,象征着忠勇、耿直,多用在有血性的正面角色,如关公之类的大英雄脸上,武将尤多,但很少用于帝王,因为后者的扮相通常要突出稳重与儒雅,如白面长须——在舞台上,赵匡胤很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红脸皇帝。
宋元以来,有关赵匡胤的戏曲剧目很多,其中以《千里送京娘》最为著名。说的是赵匡胤发迹前有一日路过山西太原,在一座道观解救了被强盗掳来的少女赵京娘,并千里迢迢将她送回了蒲州老家。
《千里送京娘》之外,还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赵元好酒遇上皇》《打韩通》《打董达》《打桃园》……在这些不同时代的民间戏曲中,赵匡胤都被塑造成一个锄强扶弱的市井豪侠。
而关于赵匡胤的武功,坊间更是津津乐道。
如果说,唐玄宗被曲艺界奉为偶像,那么,在武术界,赵匡胤拥有着同等的影响力。明清以来,以太祖庙号命名的武术套路数不胜数,武术之乡沧州,甚至形成了这样一个规矩:拳家每当拉场子练拳,必得先挂起一根棍子来祭拜一番,称之为“挂棍”,这根棍子象征的便是赵匡胤。
就连武侠小说大家金庸,都认为赵匡胤堪称一代武学宗师,至少能在开国皇帝中坐稳第一把交椅:
“众人尽皆识得,那是江湖上流传颇广的‘太祖长拳’。宋太祖赵匡胤以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下了大宋锦绣江山。自来帝皇,从无如宋太祖之神勇者。”
有意思的是,从戏曲到小说,对赵匡胤武侠化的演绎,都不是空穴来风。
赵匡胤从军前有过一段较长的漫游经历,虽然《宋史》与《资治通鉴》对此只记了寥寥几笔,但也都强调他性格坦率,不喜矫饰,有一种江湖中人的豪爽。而在宋人的野史笔记中,这一时期的赵匡胤,更是纵酒好赌、任气使性,简直像是一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梁山好汉,救助京娘的故事完全有可能真实发生。
至于赵匡胤的高超武功,则正史野史都有大量记载。
《宋史》云,赵匡胤“学骑射,辄出人上”,骑马射箭都是超一流身手。有次他骑乘烈马,经过城门时,额头撞在门梁上被甩下马来;换常人早已脑裂身亡,可他爬起来,几个纵跃腾身再骑上马,竟然毫发无伤。
从军之后,赵匡胤长期在一线担任战将,表现异常勇猛。最能说明他战力的是他随柴荣征讨淮南时,与南唐头号猛将皇甫晖对峙;皇甫晖自恃天下无敌,提议说干脆双方列阵,一战定输赢;赵匡胤笑允,待对方排好阵势后,挥刀打马,径直闯入阵心,只一回合便砍中皇甫晖的后脑,将他挟于马背活捉回营。
传奇背后,是实打实的真功夫。赵匡胤结合战场格杀技巧所创的三十二路长拳,由于实战性强,宋代便已流行,到明代更是被戚继光列为拳法天下第一,至今仍被奉为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而武术界被各大门派当作看家功夫秘藏的三十六路盘龙棍,据说便是当年赵匡胤传下的“腾蛇棒”。
陈桥兵变之前,在世人眼中,赵匡胤只是一介武夫,越是剽悍,距离他们心目中的皇帝形象也就越远。
毕竟,庙堂之上,庄重肃穆,容不得太过剧烈的动作,相比虎虎生风的拳头,不显声色的心机才是驱动帝国运转最根本的原力。
江湖与金銮殿,天生就属于磁体的两极。
这或许就是柴荣最终择定赵匡胤出任点检的最根本原因吧。
但赵点检终究还是做了天子。
回头想来,柴荣面对的,原本就是一个无解的死题。
唐亡之后,赵匡胤已经是被兵士拥立的第四个皇帝。
在柴荣与赵匡胤的时代,军人擅行废立,已成为王朝更替的传统。这本质上是对唐中后期藩镇失去控制,镇兵自行拥立将领的直接升级。赵匡胤之前,便先后有后唐明宗李嗣源、废帝李从珂,以及后周太祖郭威,被部众推上了皇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皇帝。某种程度上,赵匡胤与他的前辈们,不过是军人集团推选的利益代言人。而拳头大小是决定这位代言人人选的最重要标准,正如一位武将的自我激励:
“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从罢免张永德开始,柴荣主政的最后几个月,开封城内外究竟有多少黑幕、陈桥兵变属于部众自发抑或早有预谋、赵匡胤在其中是主动策划还是被动裹挟,至今仍然争论不休。不过,这其实无关紧要,依照“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逻辑,赵匡胤的黄袍,便已来得理所当然:
柴荣死后,嗣主幼小,二十来岁的太后垂帘听政,放眼后周朝野,还有哪一位,兵马强得过掌握了帝国最精锐军队的赵点检?
他不做皇帝,谁做皇帝?
而在后柴荣时代,探讨赵匡胤皇位正义性,其实远不如另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赵匡胤做了皇帝,又能怎样——
谁能保证五代之后不会滑到六代、第四件黄袍之后会不会出现第五件?
在中国历史上,这大概是皇帝数量最多的半个世纪。
唐亡之后,从朱温的梁,到郭威的周,短短五十余年,中原便已经更替了五个王朝、八姓十三帝,还不包括华东华南巴蜀江汉、各地自立的藩镇,即所谓的十国。破碎程度,比南北朝还有所过之。这也成就了河北人冯道,一生侍奉十主,空前绝后的辅臣记录。
物多必贱。这又是一个皇帝头顶光环最黯淡的半个世纪。无关血统,不计门第,一个骄兵悍将临时推举的赳赳武夫,再怎么打扮,看起来也像个仓促上阵的山寨王。诗为心声,“狼虎丛中也立身”,在冯道的冷眼里,这些轮番坐庄金銮殿的黄袍汉子,干脆就是一群吃人的野兽。
甚至连皇帝本人也没有多少天命在身的自信。如后唐明宗李嗣源,每晚都要向上天焚香祷告:“我本是一个胡人,因逢乱世,才被拥戴为皇帝。希望上天怜悯苍生,早日降下圣人,为万民之主。”
同样心理的还有闽王王审知。这位尽量避免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的闽国建立者,曾经多次感慨:“我宁当大国节度使,亦不愿当小国天子。”
与闽接壤的吴越,国王钱坐定杭州后,有个风水先生劝他修牙城、填西湖以昭示正统,可延国祚千年,钱笑答天下岂有千年不出真主,何必劳困百姓;临终还重申此意,告诫子孙“如遇真主,宜速归附”。
《人间道》|郑骁锋
一套书读懂中华文明史;一部散文体中国史纲;
展现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主线脉络。
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夏坚勇、沈念、江子联袂推荐
《人间道·先秦秦汉卷》
内容简介
《人间道》是散文家郑骁锋的历史散文集,分为“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宋卷”“元明清卷”四卷,此卷为“先秦秦汉卷”。《人间道》是一部文学体的中国史纲要,作者以散文的形式,重新阐述中华民族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人间道·先秦秦汉卷》摘取春秋直至东汉末年,具有节点性质的人物或者事件:哲人、英雄、霸主;守成、改革、颠覆;分裂、统一、再分裂……散则独立成章,合则以群像勾勒出三国之前的历史框架;并以东西两个方向的角度,深入解读其中蕴涵的历史规律与文化意义。
《人间道·魏晋南北朝卷》
内容简介
《人间道·魏晋南北朝卷》摘取曹丕称帝至隋灭陈朝的三百七十余年间具有节点性质的人物或者事件,梳理出由分崩离析到逐渐统一的曲折过程,进而探寻这段秦汉与隋唐两场华彩大戏之间漫长过场的真正意义。历史在疼痛中重建。
《人间道·隋唐宋卷》
内容简介
《人间道·隋唐宋卷》选取了隋唐宋这段历史时期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牛党之争等)与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重返历史现场,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呈现时代的精神风貌。
作者简介
郑骁锋,浙江永康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央视文史纪录片特约策划、撰稿人。著有散文体中国通史《人间道》系列,人文地理《为客天涯》系列,散文集《眼底沧桑》《本草春秋》《逆旅千秋》《落日苍茫》,纪录片《一脉钱塘》《太湖画脉》《帝国的黎明》等。曾获第三届“三毛散文奖”等奖项。
长江文艺出版社微信矩阵
点击关注
图文编辑 吴蒙蒙
责任编辑 吴蒙蒙
审 核 阳继波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久违的历史正剧《太平年》来了!这本书,带你走进五代十国》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久违的历史正剧《太平年》来了!这本书,带你走进五代十国》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4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