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

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

读书人有很多,但真正喜欢、坚持、又能以此为生的人,却很少。

魏小河算一个。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把知识付费做的风生水起。有一位粉丝私信我说,你算是读书博主的榜样了。

我知道,他说的是收入。

很惭愧。读书人的榜样,该以书本身为主,而不是钱。

魏小河,当是读书人的榜样。他与很多读书博主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标签就是「书评人」,而非如今网络崇拜的「辞职」「赚钱」。

有点遗憾,我去年才关注到他的公众号「魏小河流域」。

他的文字非常个人化,是如流水一般舒缓的文字。我曾经学着像他一样,每周给读者写一封信,但没坚持下来。

我很羡慕他。

羡慕他有很多存书,经常出门旅行,阅读很多新书,自己也出了好几本书。

很久以来,他写其他的作家。

现在,他也被人书写。

这篇文章就是关于魏小河的新书《读书的人》。

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

 

这是一本书评集,收录了很多我从未涉猎过的作品。

除了萧红,张爱玲,杨苡,杜拉斯等,大部分作品,我从未读过,甚至也没有听说过。

我不是很喜欢读短篇小说集,也不喜欢读新书,并非因为它们不好,而是因为我也才处于读书人的第一阶段,经典作品很多还没有读。

个人认为,读书人一般会有5个阶段:读经典——读新书——重读经典——自己写书——随意读书。

所以当我读到书中一些我未听说过的作品相关内容时,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内疚。

同为90后,小河在2015年就出版了第一本书。

而我,在2015年还把逛街K歌当作闲余时间的消遣。

不可避免地,想要这样做比较,以产生一种想要改变的强烈欲望。

这本书的文字,和读小河公众号的感受一样,具体,微小,但又真实。

比如,他写杜拉斯和母亲的关系,这样形容:

像一颗参天大树交缠于土地之下的根茎,无人能够看见它的样子,但你可以料想它扎得足够深。

用树的根茎,让杜拉斯和母亲关系的复杂程度肉眼可见。

比如,他写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用了这样的描述:

读这本小说,好像早晨走过刚刚被割草机割过的草坪。整本书,充满悬念、潮湿和情欲。

读到这里,瞬间让我想起被割断而裸露出的青草根茎。

类似这样的写法还有很多。

再去写小河写的那些作品本身,已没有太大意义。

这本书里最值得重视的,仍然是小河对作品而生出的那种具体而微的感受。

读完之后,会感叹:原来这本作品还能这样理解!原来短篇小说的书评可以这样写!原来作品和个人生活,可以这样丝滑结合!

 

既然是书评集,那么对我们正在写书评的读书博主而言,这本书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书评都写哪些内容?

1、写作家

比如作者的生平,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创作经历等。

这本书里写了萧红,张爱玲等作家的生平故事。

2、中长篇小说

中长篇的书评相对来说是容易写的,因为大的故事框架是固定的。难的是定主题。

可以是一个主题,分成3个小部分,也可以定3个主题。(3个或者4个都可以)

比如本书写钱钟书《围城》这一篇:

01:钱钟书创作这部作品的大概过程,写作风格,中间和张爱玲做了对比。

02:写了钱钟书的讽刺手法,并引用了原文举例。

03:作品体现的人生围城思想。

04:作品的大概故事情节

我个人写长篇小说书评的时候,习惯定一个大主题,然后用书中的情节来延伸出3个小主题。

比如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本书:

我定的大主题:女主看似爱的卑微,实际上骨子里非常高傲(这个大主题就可以稍微修改作为文章的标题)

小主题01:小女孩13岁遇见作家之后产生的迷恋行为

小主题02:16岁决定向作家表白心意,却遇到他与其他女人在一起;以及18岁时两人短暂的相聚,后男主抛弃她,小女孩却仍然爱他,不愿意接受亲人的资助。

小主题03:28岁的她,怀上了作家的孩子,最后孩子因病去世,但她最终也没有向他说明往事。

按照时间顺序去写小主题,读起来会更没有违和感。

当然也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把单一的人物时间拎出来,以突出主题。

我不太喜欢这种写法,读起来感觉像拼凑。

03、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书评我觉得很难写。但这本书里小河的好几篇都是关于短篇小说集。

比如《都柏林人》,收录了15篇小说。

小河是这样写的:

01:作者创作大概经历,自己对这本书的总体感受

02:备受推崇的一篇《阿拉比》,心得感受

03:很短的一篇《伊芙琳》,心得感受

04:个人最喜欢的一篇《一片小阴云》

其实结构很清晰,先总结,接着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逐一分析即可。

这本书里,小河很喜欢用这样的写法:我最喜欢的一篇是……

写书评,个人感受十分重要,不然就变成了媒体推介文,小河的这种写法或许可以学习。

到这里,要提到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了:《生活在八平米的房间》。

觉得它好,并非因为文笔观点非常特别之类,而是因为作者提到了自己以前在深圳,所住的城中村的一个单间。

这让我想起自己2012年刚来郑州时的城中村生活。

一篇文章之所以好,我认为必须要引起读者的共同感受。

谁愿意去关注一些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内容呢?

 

 

小河在这本书中所附的信中说:我希望自己与书的关系,是一种松散的相遇,而不是刻意的求索。

这本书里所有关于作品和作家的文字,读起来正是这样一种感觉。

读完张爱玲的故事之后,我在书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你在写作,别人在写你,还有人在写别人。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明月,你,别人,就如:书,小河,读书的人。

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蔷薇书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31972.html

(0)
上一篇 2024-08-25 11:11
下一篇 2024-08-26 09:41

相关推荐

  • 甲骨文系列·解读战争(全4本5册)

    被隔绝的女孩+王的归程+战略+特拉法尔加战役   内容简介 《被隔绝的女孩:二战中的荷兰犹太人和地下抵抗运动》 二战期间,纳粹在欧洲大陆大肆追捕犹太人,因荷兰当局的大力配合,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的犹太人家庭时刻笼罩在巨大的危险和恐惧之中。为了躲避追捕,犹太女孩小利恩被父母交付给地下抵抗组织中的寄宿家庭保护,历经多次躲避和逃亡,目睹无数同胞遇害,她最终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作者范埃斯的祖父母一家是保护小利恩最久的家庭,然而,由于战后的一场争执,双方再也没有联系。战争时期和战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4-11-21
    00337
  • 好书推荐:《减法护肤》

    护肤与广告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过,商场一楼最显眼的位置一定是留给护肤和彩妆品牌的专柜。在一年又一年的商业广告轰炸下,现在是个女性都会备上一两套护肤品和化妆品,仿佛没有的话,就活得不像个女性。无论是护肤品还是彩妆品,近些年更是做到了“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皮肤症状研发出了不同的产品。无论是长痘、色斑还是出油,他们都有办法解决,导致我们越买越多。无论是精华、水乳,还是面膜,也都是越用越快。其实这些商家是抓住了女人爱美的心理特点,与其说他们贩卖商品,还不如说他们贩卖了“用了我们的产品你就会变美 ”的幻象…

    2019-06-21
    00274
  • 《打开心智》:一本足以改变你人生现状的书,建议阅读100遍!

    当我们谈及心智的开启,我们往往在谈论一个深奥而又普遍的主题。李睿秋的《打开心智》为我们揭示了这个主题的丰富内涵。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把钥匙,一个指南,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和世界。 ​心智的开启,意味着从固有的认知模式中解脱出来,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李睿秋的笔下,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实在的过程。 他引导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智都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隐藏着无限的价值。而开启心智,就是发掘和塑造这个价值的过程。 书中详细阐述了心智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通过一…

    2024-02-21
    0034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