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

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

读书人有很多,但真正喜欢、坚持、又能以此为生的人,却很少。

魏小河算一个。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把知识付费做的风生水起。有一位粉丝私信我说,你算是读书博主的榜样了。

我知道,他说的是收入。

很惭愧。读书人的榜样,该以书本身为主,而不是钱。

魏小河,当是读书人的榜样。他与很多读书博主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标签就是「书评人」,而非如今网络崇拜的「辞职」「赚钱」。

有点遗憾,我去年才关注到他的公众号「魏小河流域」。

他的文字非常个人化,是如流水一般舒缓的文字。我曾经学着像他一样,每周给读者写一封信,但没坚持下来。

我很羡慕他。

羡慕他有很多存书,经常出门旅行,阅读很多新书,自己也出了好几本书。

很久以来,他写其他的作家。

现在,他也被人书写。

这篇文章就是关于魏小河的新书《读书的人》。

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

 

这是一本书评集,收录了很多我从未涉猎过的作品。

除了萧红,张爱玲,杨苡,杜拉斯等,大部分作品,我从未读过,甚至也没有听说过。

我不是很喜欢读短篇小说集,也不喜欢读新书,并非因为它们不好,而是因为我也才处于读书人的第一阶段,经典作品很多还没有读。

个人认为,读书人一般会有5个阶段:读经典——读新书——重读经典——自己写书——随意读书。

所以当我读到书中一些我未听说过的作品相关内容时,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内疚。

同为90后,小河在2015年就出版了第一本书。

而我,在2015年还把逛街K歌当作闲余时间的消遣。

不可避免地,想要这样做比较,以产生一种想要改变的强烈欲望。

这本书的文字,和读小河公众号的感受一样,具体,微小,但又真实。

比如,他写杜拉斯和母亲的关系,这样形容:

像一颗参天大树交缠于土地之下的根茎,无人能够看见它的样子,但你可以料想它扎得足够深。

用树的根茎,让杜拉斯和母亲关系的复杂程度肉眼可见。

比如,他写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用了这样的描述:

读这本小说,好像早晨走过刚刚被割草机割过的草坪。整本书,充满悬念、潮湿和情欲。

读到这里,瞬间让我想起被割断而裸露出的青草根茎。

类似这样的写法还有很多。

再去写小河写的那些作品本身,已没有太大意义。

这本书里最值得重视的,仍然是小河对作品而生出的那种具体而微的感受。

读完之后,会感叹:原来这本作品还能这样理解!原来短篇小说的书评可以这样写!原来作品和个人生活,可以这样丝滑结合!

 

既然是书评集,那么对我们正在写书评的读书博主而言,这本书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书评都写哪些内容?

1、写作家

比如作者的生平,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创作经历等。

这本书里写了萧红,张爱玲等作家的生平故事。

2、中长篇小说

中长篇的书评相对来说是容易写的,因为大的故事框架是固定的。难的是定主题。

可以是一个主题,分成3个小部分,也可以定3个主题。(3个或者4个都可以)

比如本书写钱钟书《围城》这一篇:

01:钱钟书创作这部作品的大概过程,写作风格,中间和张爱玲做了对比。

02:写了钱钟书的讽刺手法,并引用了原文举例。

03:作品体现的人生围城思想。

04:作品的大概故事情节

我个人写长篇小说书评的时候,习惯定一个大主题,然后用书中的情节来延伸出3个小主题。

比如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本书:

我定的大主题:女主看似爱的卑微,实际上骨子里非常高傲(这个大主题就可以稍微修改作为文章的标题)

小主题01:小女孩13岁遇见作家之后产生的迷恋行为

小主题02:16岁决定向作家表白心意,却遇到他与其他女人在一起;以及18岁时两人短暂的相聚,后男主抛弃她,小女孩却仍然爱他,不愿意接受亲人的资助。

小主题03:28岁的她,怀上了作家的孩子,最后孩子因病去世,但她最终也没有向他说明往事。

按照时间顺序去写小主题,读起来会更没有违和感。

当然也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把单一的人物时间拎出来,以突出主题。

我不太喜欢这种写法,读起来感觉像拼凑。

03、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书评我觉得很难写。但这本书里小河的好几篇都是关于短篇小说集。

比如《都柏林人》,收录了15篇小说。

小河是这样写的:

01:作者创作大概经历,自己对这本书的总体感受

02:备受推崇的一篇《阿拉比》,心得感受

03:很短的一篇《伊芙琳》,心得感受

04:个人最喜欢的一篇《一片小阴云》

其实结构很清晰,先总结,接着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逐一分析即可。

这本书里,小河很喜欢用这样的写法:我最喜欢的一篇是......

写书评,个人感受十分重要,不然就变成了媒体推介文,小河的这种写法或许可以学习。

到这里,要提到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了:《生活在八平米的房间》。

觉得它好,并非因为文笔观点非常特别之类,而是因为作者提到了自己以前在深圳,所住的城中村的一个单间。

这让我想起自己2012年刚来郑州时的城中村生活。

一篇文章之所以好,我认为必须要引起读者的共同感受。

谁愿意去关注一些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内容呢?

 

 

小河在这本书中所附的信中说:我希望自己与书的关系,是一种松散的相遇,而不是刻意的求索。

这本书里所有关于作品和作家的文字,读起来正是这样一种感觉。

读完张爱玲的故事之后,我在书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你在写作,别人在写你,还有人在写别人。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明月,你,别人,就如:书,小河,读书的人。

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蔷薇书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喜欢的读书人,又出新书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31972.html

(0)
上一篇 2024-08-25 11:11
下一篇 2024-08-26 09:41

相关推荐

  • 名家荐书|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执浩推荐《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

    名家荐书 “书香武汉”推出全新栏目——“名家荐书”。我们将每期邀请一位名家,为大家推荐好书。他们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思想深邃。他们将以审视的目光、独到的品味,为读者精心挑选那些能够滋养心田、启迪智慧的好书。让我们一起与名家同行,穿梭于文山书海,领略经典的厚度,拥抱知识的广度,感受阅读的魅力。在这里,品味书香满盈,每一次翻页都是新知的启航。 本期推荐图书 《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 《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 张执浩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年9月 内容简介 《传告后代人…

    2024-10-31
    00204
  • 12个月零1天:豆瓣9.3,推荐这本书,让你读懂死亡、悲伤与爱(建议深读!)

    人死亡后,意识是否仍旧存在?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意识并不会随之完全消失,大脑活动可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进行。 一些有过濒死体验的幸存者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调查中,81位的幸存者里有半数以上在濒死时出现了对过往生活的回顾,近半数的人感受到了意识从自身分离,自身形象脱离了躯体,游离到空中。 迄今为止,人类还无法合理解释濒死体验这一现象。有科研者称其是人类脑部神经在特殊条件下的反射和潜意识思维运作,也有很多心灵学家将它当做死后世界的证据。 一直…

    2024-02-05
    00134
  •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海洋强国!造船技术世界当先,航海足迹远至东非,傲视东方海域数百年! 编辑推荐 ◆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海洋强国!从海洋的角度看中国史! ◆造船技术世界当先,航海足迹远至东非,傲视东方海域数百年! ◆中国古代海权史经典之作! ◆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史终身教授,中国古代海权史研究专家; ◆同时也是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执笔人之一。 ◆造船技术一度世界当先:至宋朝末年,可载上百人的大型商船已十分常见! ◆航海足迹远至东非: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令中国人的足迹远至非洲东海岸! ◆…

    2024-12-12
    0010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