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推荐一本奇书!《何以为父》这才是男人真正应该看得书籍!

于我而言,这是一本奇书。

虽然我个人本科学习翻译专业,但我其实并不喜欢做笔译。

 

笔译的过程枯燥、漫长、且不能过多自主创造,于我而言曾是一种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译的那种即时性、现场感,笔译的过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记得六年前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时的那份激动和畅快。当时我的儿子刚刚降生,而我作为一个新手父亲,从里到外则充满了无所适从。毫不夸张的说,正是Michael的这本书,让当时的我获得了一种稳定感和一份小确信。

 

推书网推荐一本奇书!《何以为父》这才是男人真正应该看得书籍!

《何以为父》

副标题: 影响彼此一生的父子关系

作者: 迈克尔·J.戴蒙德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数: 212

 

因为全书想表达的一个中心意旨在于:一个高度参与孩子成长的父亲,不光可以影响和充盈孩子的一生;这个父亲他自己,也会在获得父性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为一个大写的男人。

男人成长为父亲——这归根到底是一次父亲同孩子的相互成全,彼此成就。

但是,在十五年的心理咨询师生涯中,我也见证过太多的父亲缺席和不称职。在中国执业的那九年时间里,我逐渐熟稔了“丧偶式育儿”这个词儿;在美国执业的这六年里,我看到了太多美国孩子,尤其是少数族裔的孩子们,缺少并渴望着一个父亲。

如果说中美两国之间有一个最相似的家庭结构性问题,那可能就是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肉身抑或情感缺席问题。

我依然记得,曾经有一位拉丁裔的青少年男孩,坐在我的咨询室里,看似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他对自己亲生父亲的失望——父亲和母亲离婚后,几乎很少来探望;而他一旦出现,就会情绪崩溃,哭诉自己移民美国后的生活不易,压力太大,以至于他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孩子,因此父亲在儿子面前哭泣。

这位少年总结道:“你知道,我爸爸在我面前,比我更像一个孩子。”

我想,在中国,抑或在美国,这位父亲应该可以被称为“巨婴”。

我们当然可以讽刺、批判,乃至鞭挞这些自己都没有长大,因此根本为孩子提供不了父亲职能的“巨婴”男性们。但在我的临床经验中,我也发现,在这些男性的成长史中,几乎从来没有人好好地教过他们,鼓励且看见过他们的成长。更让我震撼的是,多少巨婴们,他们自己的父亲也是缺席,或者是失功能的存在。

因此缺席的父性,真的会代代相传。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内心怀揣着似乎怎么也填不满的“父亲饥渴”(father hunger)。

这些孩子哪怕长大以后,也会急切地希望有“老师傅”、“贵人”、“老领导”来带自己,来指导,甚至保护自己——但又在一次一次的理想化破灭中,体验到对男性权威的失望。

读了这本书以后,你会发现:这些被守护、被指导、被陪伴的需要,几乎全都是重要的父性职能——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这些职能不入场,那么有些孩子终其一生都会变着戏法儿地去补偿,去追寻,哪怕让自己翻来复往,遍体鳞伤。

所以我发心要翻译这本书,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极重要的议题。

这本书不但让我一定程度上学会了做一个父亲,更重要的是,它也让我明白了在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不同人生阶段,一个父亲自己可以从育儿中“赚取的福利”——自己人格的逐渐成长;自身能力的逐渐完善;男子气概的日渐充盈;对女性的逐渐看见和尊重……

长期以来,父亲育儿被蒙上了一层义务感和责任性;但实际上,学习成为一个父亲,获得Michael所说的“父性”(fatherhood)的过程,是一个男人在与孩子玩耍、学习、交流、相互欣赏乃至崇拜的过程中,不断修通自身,让自己更有主观幸福感,充实感,且获得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

你若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那么先把孩子顶在自己的肩膀上。

另外一个非常值得一说的点乃是:这本书里所说的“男子气概”,是一种整合了女性化特征的男性气质。一个男人,要想成为一个不退场的父亲,一个大写的男人,那么他或多或少要看见、整合、接纳那些传统意义上被视为女性特质的品质:连结、爱、共情、悲悯…….

整合这些特质会让男人成为一个非常在场的父亲;也会让男人看见且尊重女性,尤其是自己的伴侣;它们还能让这个男人充满着因爱和悲悯——而自然生成的坚毅性和守护性。我们的力量不光来自于义务和责任,它更应来自于从内而外真实的爱。

这本书的作者Michael J. Diamond与我亦师亦友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与他沟通,向其请教,请其澄清。虽然新冠大流行期间,我们两家哪怕只相隔四十分钟车程,也只能苦于在网上相见,但每一次相见我都收获极丰。

就在一周前,我们终于在洛杉矶的疫情缓和下来后,第一次线下见了面。我把我的妻子,儿女全都带去拜访了他和他太太。我的妻子第一次见Michael,她告诉我对后者的印象:“第一次见到一个男性,带着有如女性般的温和”。我当时心里想着,但没有告诉妻子的是:其实这个领域里很多的高手,都有着雌雄同体的特质。

其实能够走到译者序这一步,我最想说“谢谢”的,是我的妻子。

她直接翻译了这本书的两个章节,但她认为这是一本在我成为父亲的路途上很重要的一本书,因此坚持要求不署名。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最愉悦的体验,就是在小咖啡馆里,和妻子俩人一同商量如何翻译才能做到“信达雅”,如何遣词造句才能呈现出我们深爱的中文的美,但又不失作者本意之过程。我们一起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没有她,笔译会像我开头说的那样,是一个枯燥且孤寂的过程。但实际上,这个过程愉悦、辛苦,且一直被陪伴着。

最后,我想用自己曾在公众号里写过的一段话,来为这篇译者序结尾。我知道哪怕不可能全然如愿,也愿天下人都有一个足够好的父亲,或者有一个哪怕不是父亲,但却也能懂你、爱你、守护你的人:

“所以父亲们,“活下来,活下去”(be alive and stay alive),在孩子的童年,不死亡,不退场,熬过生活的艰辛,熬过妻子从对你向对孩子的情感转移,熬过孩子对你的亲近和依恋,熬过他们对你的理想化,熬过他们的愤怒,熬过他们的失望,熬过他们把你一会儿视为神和一会儿视为虫的戏剧性起伏,最终在他们心中成为一个普通的,但却深爱着他们的老男人。

你还站在那里,你还坚韧地存在着, because you are a FATHER.”

孙平

于加州洛杉矶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推书网推荐一本奇书!《何以为父》这才是男人真正应该看得书籍!》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推书网推荐一本奇书!《何以为父》这才是男人真正应该看得书籍!》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21506.html

(0)
上一篇 2024-02-21 17:52
下一篇 2024-02-25 13:03

相关推荐

  • 天鹅之舞:普鲁斯特的公爵夫人与世纪末的巴黎(套装全2册)

    还原法国三位名媛的社交世界和命运起落,重现世纪末巴黎的社会面貌和政治思潮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的巴黎,贵妇人组织的沙龙堪称当时时尚、艺术、高雅礼仪的代名词,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甚至王公贵族、政界权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卡罗琳·韦伯以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线索,还原法国三位名媛的社交世界和命运起落,重现世纪末巴黎的社会面貌和政治思潮。 作者简介 卡罗琳·韦伯是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她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职。已出版的著作包括《罪与…

    2024-11-21
    00222
  • 这本书让我瞬间清醒,最好的工作状态一定要做到这10条!

    看透工作的本质,热爱日常的生活,不忙不慌。 不忙不慌,这是一种能够重新连接内在自我的力量,也是一种活得丰盈而自洽的生活方式。 它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如何喧嚣,我们要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修炼自己的内核,建立稳定的价值观,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喜悦。世界纷纷扰扰,走自己的路就好。 书名:不忙不慌 作者: 林桂枝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页数: 288 ISBN: 9787521761122 不为白痴工作 多年以前,我已经把当老板和听老板话这两件事想得很清楚。我不是任何人的老板,我是我自己的老板;我不当任何人的下属,我是我自己的下属。 有鉴于此…

    2023-12-28
    00206
  • 豆瓣8.6,推荐一本高智商无限流再版,《莫比乌斯的圈套》国产推理神作!

    时隔七年后,推理作家轩弦的代表作《莫比乌斯的圈套》终于再版。近年来,华语推理作品不乏出色之作,然而《莫比乌斯的圈套》因其独特的时空穿越元素和严谨烧脑的情节构造,依旧是一部令人瞩目的作品。 《莫比乌斯的圈套》 作者: 轩弦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4-5 自2017年首次面世以来,《莫比乌斯的圈套》就因将传统侦探故事与现代科幻元素巧妙结合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随着新版的推出,由知名作家华斯比全新撰写的序言,更为这部经典作品增色。 正如华斯比在序言中所说:推理小说的魅力在于其精巧的谜题设计和侦探的智…

    2024-06-12 好书推荐
    0034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