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习惯》书摘:所有糟糕的领导者都是在无意识的犯错

选自:《领导者习惯》

作者:[美] 马丁·拉尼克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酷威文化

好书推荐:《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
好书推荐:《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

没人想成为一个糟糕领导者,事实上,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也从未遇到有意识地主动选择做一个糟糕领导者的人。领导者表现不好时,通常也可能是出于其坏习惯的惯性表现而已。

举个例子,假设你走进你员工的办公室,向他要你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他正在敞开门的办公室和一位顾客谈话。你的员工并没有和你建立眼神交流,这是一种非语言信号,让你知道他想在这场谈话结束之后,再和你交流。你是粗鲁地打断谈话,还是有礼貌地等到你的员工和客户交谈完?

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想知道他们是否能让人们无意识地陷入坏习惯且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他们能够让人们表现粗鲁,打断别人的谈话吗?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大学生们来到实验室将要完成两项语言能力的短期测试。在第一个测试中,学生们被要求快速地把一些打乱的单词尽可能快地拼成一个语法正确的句子。完成第一次测试后,他们被告知去找研究人员,研究人员会给他们第二次测试的指示。在另一个房间里等待的研究人员会假装正在与同事谈话。当学生走进第二间教室时,研究人员没有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而是偷偷地启动了一个秒表,精确地计时多久之后学生会打断这场假装的谈话。

学生们不知道的是,第一场语言能力测试是个陷阱。一些学生完成了一项包含消极词汇的拼句测试,如令人讨厌的、咄咄逼人的、生硬的和粗鲁的,我们称之为“粗鲁组”;其他学生组测试中的单词是积极正面的,如尊重、礼貌和礼仪,我们称之为“礼貌组”。

谁更有可能打断谈话呢,究竟是来自粗鲁组还是礼貌组的学生?

如果你猜粗鲁组的话,你是对的。事实上在粗鲁组中,67%的学生打断了谈话,而在礼貌组中这个比例只有16%。尽管粗鲁组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的大脑却在不自觉地中处理了拼句测试中消极词汇的信息含义,这反过来使他们自动地陷入打断别人交谈的坏习惯中去。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有类似的发现。这一次关注的坏习惯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大声说话。要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安静的实验室养成大声喧哗的坏习惯呢? 事实证明,仅仅是看到一幅体育场馆的图片就能达到以上目的。对于经常在体育场观看体育赛事的学生来说,这张照片引发了他们大声说话的习惯性反应。即便在没有典型的刺激源诸如争论或要盖过障碍性声音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提高声音音量。

 

上述两项研究表明,我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坏习惯。你个人和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会受到这些自动性、习惯性行为模式的影响。从你醒来的那一刻到你入睡的那一刻,你都在做着同样的、一致的每日例程。你的许多日常生活都是完全自动化的——你甚至不知道你自己在做这些事情,或者你可能称它们为直觉或第六感等深奥的概念。

“生命不可承受之自动性”一词是我借用的1999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上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在这篇令人大开眼界的文章中,两位心理学家呈现的研究证据挑战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假设。研究证据表明,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并不是他们有意识的决策或刻意选择的结果。你的大脑会无意识地处理你周围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自动性占据了你的大脑,而你却没有意识到。换句话说,你是习惯的产物。

就连你在这一页上阅读单词的行为也是一种习惯养成的结果。你会自动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阅读。

 

你的许多行为是习惯性的、自动的,发生时是无意识的,认识到这点并且接受并不容易。虽然最初你可能会因为把自己的不良行为归咎于习惯而感到安慰。

但其实习惯不仅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是有益的。如果没有它们,你很难完成任何事情。如果你每次都必须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新决定,你很可能早上连门都出不了。是否在洗澡前刷牙?是否在给身体打肥皂前,先洗头发?早餐吃什么?鸡蛋吗?牛奶吗?你肯定明白了——把这些生活的常规元素变成习惯会让你的生活更轻松、更高效。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领导者习惯》书摘:所有糟糕的领导者都是在无意识的犯错》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领导者习惯》书摘:所有糟糕的领导者都是在无意识的犯错》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zhai/243.html

(0)
上一篇 2018-12-10 22:03
下一篇 2018-12-10 22:06

相关推荐

  • 《教师:挑战》连载:教师的角色

    代际间的冲突与人类的文明一样古老。过去,由于整个社会都在维护长者的权威,因此面对他们的控制和支配,幼者只能在内心悄悄燃起反抗的火焰。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发展,这种权威正在减弱,人人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每个人的自主性也随之增强,这使得人们逐渐摆脱了对专制的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受压迫的群体都开始要求获得被平等对待的权利―妇女、有色人种、雇员还有孩子。如今,代际间的冲突已公开化,暴力现象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将会一直持续到我们学会与他人平等共处的方法为止。截至目前,只有少数教育家认识到了这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陷入困境的原因。

    2023-02-15
    00
  • 悼念作家林文月:“她有一支敏感而温柔的笔”

    人海茫茫,许多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似的消逝了,但是有些甜蜜而微不足道的往事,却能这样叫人怀念。我不知道这件往事是不是对我曾发生过什么启示或影响,只觉得那种温暖竟比一些热烈的欢愁经验,更令我回味无穷。 ——林文月《记忆中的一爿书店》 台湾着名学者、作家与翻译家林文月于26日早上9时许在美国加州过世,享耆寿90岁。 林文月(1933年-2023年5月26日)生于上海,台湾省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后,即留母校执教,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客座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 林文月专…

    2023-05-28
    00
  • 梁晓声:父亲与茶

    父亲是从不饮茶的。 我想,他年轻时大约也在什么场合饮过几次茶的吧。当然,那天他肯定被失眠所折磨了,结果再就畏茶如畏虎。 正如酒于父亲也是如此。 1963年冬季,春节前,父亲从四川辗转数千公里回到了家。 父亲回到家里时,双腿浮肿得一按一个坑,却那么高兴。 他将一个纸包递给母亲,叮嘱说:“这是茶,在咱们东北是稀罕东西,哪天要分给邻居,放好,千万别沾水。” 1963年我已经14岁了,还没见过茶。但从读过的小说里知道,茶是南方有身份人家待客的饮料。 第二天,父亲和母亲一块儿将茶分成十多份,一一用红纸包好。红纸是我替母亲买…

    2023-05-23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