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里的图书馆》连载:监狱里黑白通吃的大佬,居然是他

书名:《监狱里的图书馆
作者:【以色列】阿维·施泰因贝格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酷威文化

要说管理图书,皮条客最厉害,杀人狂和骗子半斤八两,属于最差劲的。黑帮流氓、军火走私商、银行抢劫犯……这些人具备图书管理员的基本素质——精于操控群众,善于小团队协作,行动有计划,滴水不漏,从不意气用事……除此之外,黄牛党和放高利贷的本事也不小,但他们身上总归少了些什么。这东西不好形容,皮条客会怎么叫它呢?哦,是“热爱”!

你要是皮条客,一定会爱上图书馆;如果不爱,肯定是因为你还没去过。不管你是重刑犯,还是短期关押者,你一定会走进监狱里的图书馆,惬意地徜徉在书架之间,呼吸着浓郁的书香。在那儿,你会找到一本梦寐以求的书,然后感叹道:“世上竟有此等好书!”你会在不经意间遇见它——就像遇见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将它紧紧地搂在怀中。
你会发现,馆内藏书包罗万象,涵盖众多领域——有人类学、生物学、哲学和心理学,当然也有性别学、乐理学、艺术史学、药理学、经济学和诗歌学,还有法语书、研究菌类的书、详注版的《弱肉强食录》,介绍同性恋动物如倭黑猩猩的书。除了这些,还有众多名人逸事,如卢梭搂着威尼斯妓女小口吃冰激凌的故事。

囚犯来图书馆并不总是为了看书,当劳改任务不多时,图书馆就成了他们的“休闲场所”。在这里,犯人们可以给自己放放风,闲适地东张西望,或不自觉地成为别人偷窥的对象。在琳琅满目的书架间,你会遇到一些年长的狱友,他们定期聚在这里,回忆前尘往事、谈天说地、探索新知、结交新友;有时,还会斗斗嘴,切磋嘴皮子功夫。你会看到一些入狱已久的老囚犯正埋头写着自己的回忆录,还有一些踌躇满志的监狱新人,欲大施拳脚,谱写属于年轻一代皮条客的伟大剧作。

在这里,你会碰到几个兼任图书管理员的囚犯,如戴斯。他会向你讲述自己曾经在沃拉沃拉监狱的小号里关了两年,之所以没有发疯,靠的就是背诵偷来的《莎士比亚戏剧选集》。为了向人证明自己没有吹牛,他会立马滚瓜烂熟地背出几大段来。
戴斯总是戴着一副墨镜,颇有思想家风范地向你鼓吹“恶中有善”的思想。他会告诉你,“监狱里的图书馆不是让你学习怎样变好,而是让你学习怎样变坏”;他还会威逼利诱,逼你读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该书又被译为《科学怪人》;逼你相信书中写的就是“我们的故事”。他所谓的“我们”是指皮条客——一个能说会道的独特群体,是顺应自然法则而生的人,如传教士一般的存在。

戴斯做事非常认真。许多皮条客都沉迷于古老的问题,他也不能免俗。他喜欢钻研古籍,崇尚爱默生的自立思想。后来,他在《高等教育纪事报》上看到许多美国大学已经将莎士比亚和古典文学从大学课程中除名,这令他十分愤怒。“老天在跟我开玩笑吗?”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像着急上班的通勤者般将报纸折了起来,墨镜上方的眉头都纠结地挤到一块儿了,“我明白了,这个国家要亡了!”
像戴斯这样的人会孜孜不倦地教导你如何欣赏古典传统,因为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评论家)说过,传统就是经前人“反复思考和口口相传的精华”。最后,你也会发现,学习前人的精华的确很重要,否则你如何超越前人呢?

这些都是我听来的,毕竟我也没拉过皮条,也不知道这里头的学问这么深。我只是个管书的,全名叫阿维·施泰因贝格。在这里,他们一般喊我“管书的小哥”,这个小绰号是“肥猫”起的。肥猫的本名叫哈马尔·里奇蒙,曾是一个臭名昭着的流氓,偶尔也会拉拉皮条。
不过,他现在是一名出色的图书管理员。肥猫虽然刚三十岁,还很年轻,但已是挨过两枚子弹的资深犯人了。他块头儿很大,身高约一百七十五厘米,体重二百七十多斤。他在监狱里连一件合身的狱服都找不到,所以狱方只好给他发了别的T恤衫。

在肥猫的监区里,别人都穿褐色,只有他穿蓝色,非常显眼。不过呢,一个人越重越高,就越给人稳重、庄严的感觉。所以,这个胖家伙的T恤象征着他的地位。在监狱里,他是我的得力助手,不过有时也是捣蛋能手。
有些慕名而来的狱友,为了见肥猫一面,会在他前面大排长龙,可他却总是说:“去去去,找管书的小哥去,他才是图书馆的大总管。”“大总管”这个称号深得我心,叫人难以抗拒,对于一个体弱多病且患有哮喘的犹太男孩而言,这称号威风霸气,好极了!

我受雇于波士顿监狱,负责管理图书馆,同时也是创意写作课教师。在这里,我将会实现一个疯狂而远大的梦想:做一个图书馆馆员,佩戴着警察徽章,却散发着街头老大的气息,以书为械,既是书呆子,又是大坏蛋。这个黑白通吃的复杂身份,必将助我平步青云,跻身上流社会的各大酒会。

《监狱里的图书馆》连载:监狱里黑白通吃的大佬,居然是他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监狱里的图书馆》连载:监狱里黑白通吃的大佬,居然是他》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监狱里的图书馆》连载:监狱里黑白通吃的大佬,居然是他》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zhai/1688.html

(0)
上一篇 2021-01-04 14:40
下一篇 2021-01-04 14:45

相关推荐

  • 《楚国兴亡史: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试读2:楚国的衰落和秦国的崛起

    一 月盈而亏,盛极而衰,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不变的规律。即使是以象征生生不息的凤凰为图腾的楚国也不能例外。 楚国衰落的伏笔,其实早在它达到极盛前就已经埋下:吴起那次著名的变法未能彻底,就已经注定了楚国将在国际竞争中落后。 吴起的改革针对楚国的时弊,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因为变法中途而废,楚国政治顽疾只是获得了时间上的短暂缓解,过了几十年,在宣威盛世过去之后,贵族势力又一次自然增长到国家不能承受的程度。 二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韩非子·问田》),吴起变法的失败,使楚国走上了下坡…

    2023-06-07
    00265
  • 《地狱的熔炉》书摘:血战钢锯岭

    戴斯蒙德·道森:我不住地祈祷,让我再多救一个人吧 在二排士兵的战前准备期间,排里的医护兵、26岁的一等兵戴斯蒙德·T.道斯(Desmond T. Doss)提出要和根托单独谈谈。道斯出生在弗吉尼亚州林奇堡。他的母亲在鞋厂工作,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dventists)的虔诚信徒,严格按照教会的规定教育3个子女。这意味着道斯三兄妹全都严格遵守《圣经》的规定,会在周六那天(即安息日)休息、远离暴力、只吃素食。所以,1942年,在纽波特纽斯的船厂做木匠的道斯接到征召令参军入伍时,他提出要求,希望军队能把他算作非战斗人员。负责…

    2023-08-04
    00229
  • 《少年读论语》精彩书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亲爱的读者朋友,听说过“三十而立”这个成语吗?通俗地讲,它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到了30岁就应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了。那么,这个成语是谁创造的呢?答案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个说法会成为后世的普遍准则。他的本意其实比较简单:我15岁那年立志做学问,到了30岁的时候懂得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他的博学远近闻名。齐国国君齐景公和名臣晏婴向他问礼,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让齐景公赞赏。最关键的是,孔子认为自己既能温故,又能知新,…

    2023-05-22
    0026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