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精彩书评:将死的文字比影像更愤世嫉俗

小说封面上画着三支三色雪糕,各有红白蓝,左右两支正竖着,中间那支倒挂着,还被咬掉了几口,看咬痕应该是女孩的樱桃小嘴。右面那支正竖着的雪糕,有点化了,糖汁像泪一样垂着,三支雪糕无疑对应着书名中的三位,《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老生常谈,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与表达,虽然小说里可以有很电影化的描写,而电影里也可以来大段的旁白,甚至像昆汀那样标明小说式的章节。在看这本小说之前,是先看了电影,说实话虽然此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备受肯定,但对我的吸引力有限。我其实是很喜欢美国小成本,或独立电影的,常常带有一种闷骚的古怪气质,如《阳光小美女》《朱诺》等。《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照理也应属于此类,但不知为何,接受起来总有一层隔膜,分了好几次才看完。

所以后来准备看原著小说时,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只是想多了解些电影因为时长而没交待的那些细节,从而完整的了解来龙去脉,罢了。看到书中写道,这故事真实又不失趣味,温情又不显做作,用纯粹的写作手法鲜活的展现了当下年轻人的世界,被台湾评论界称为“下一个世代的《麦田守望者》”,开始时觉得这样的评论,实在是自卖自夸,但慢慢读下来,观感却完全不同了。

故事还是同样一个故事,一个有点类似国内《滚蛋吧肿瘤君》的濒死温情题材,不过主角由女孩,变成了男孩,由设身处地,变成冷静旁观。如果说《滚》虽然是由真实人物事件改编而成,但因为加入了太多幻想情节,人工淡化了悲剧色彩,而《我》中虽然几乎都是从男主角的旁观视角出发,跟患病女孩之间谈不上爱情,甚至大多数时间里,连友情都有点模棱两可,但也因为这份疏离与谨慎,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孤僻心态,又从另一个侧面烘托出生命的脆弱,与感情的矜贵。

文中充斥着男主角很浑不吝的内心絮语,调侃着自己的生活,文字,拍的短片,既毒舌又脆弱,文体也一直在变,有时是评论,有时是描述,还常常会写成剧本的格式。同名电影中虽然也保留了不少的内心独白,但整体气质变了,少了那种直面电脑屏幕,以及人生的愤世嫉俗的腔调,更多的只是自怨自艾,与自我安慰。

故事本身是非常极简的,一个女孩要死了,和她并不太熟的男孩在父母的要求下,去安慰她。和另一个黑人男孩一起拍短片,陪伴女孩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光看故事的话,比《滚蛋吧肿瘤君》还要无聊,没有励志,爱情,甚至没有大悲大喜。作者杰西·安德鲁斯显然是有审美上的洁癖的,他隐藏在男主角的身后,当故事发展到标准套路时,比如当男孩女孩四目相对,四下无人时,就会忍不住调侃一番,要是换成通常那种俗套故事,这时肯定是你侬我侬,吻戏上演,但《我》不走寻常路,对烂俗情节免疫。

格雷格和厄尔一起鼓捣的那些短片,大多是对经典电影的恶搞与调侃,比当下那种网大,或是之前的微电影什么的也好不了太多,比如《乱2》《且待启示录》《星球和平》《猫咪谍影》《2002》《猫影迷魂》什么的。后来有另一个女孩提议,男主角应该替病中的女主角拍一部片子里,这让他大伤脑筋,想了很多版本,包括袜子玩偶版,还有“超级无敌掌门狗”的版本……到后来还是感觉不对劲,决定剔除那些无谓的伎俩与噱头,就用最简单的,对着镜头把自己要对女孩说的话,讲出来。

业余拍片的故事,在全书中占的比重不小,但洗尽铅华之外,男主角最后对生命与生活的领悟,才是重要的,拍片本身反倒成了一种形式,就如同《心灵捕手》里的数学一般。读完全书,我才意识到书前面写的台湾评论界所称道的“下一个世代的《麦田守望者》”并不算过誉,虽然作者也是以发泄表达为主,并不注重故事,比如故事的起始,男主角的父母竭尽全力劝说儿子去安慰那个并不相熟的病中女孩,此处就算铺垫的再好,也是有点刻意,更不用说男主角此时即将高中毕业考大学,家长这么做,好象是成心要让他分心,耽误学业,相信即使是在相对宽松的美国教育,家庭环境里,这样的举动和心态都是有点古怪,难心捉摸的。

来自: 李翼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精彩书评:将死的文字比影像更愤世嫉俗》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精彩书评:将死的文字比影像更愤世嫉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93.html

(0)
上一篇 2024-09-04 10:05
下一篇 2024-09-04 10:10

相关推荐

  • 幸福从来很简单,只是我们的心太钝感:《毛茸茸》精彩书评

    一本小册子,不过几十页,几千字,却渗透着浓浓的幸福和温暖。这便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插画家安西水丸合作的《毛茸茸》。 村上春树写的故事很简单,故事主角是他儿时的玩伴,一只“上了年纪的大母猫。”看似平淡无奇的大母猫,实际上成为了年幼的村上对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感受幸福的导师。 猫,有着柔软的身体,而背毛因为经年累月地接受阳光照射,因而泛起阳光的味道,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感觉。每当年少的村上与这只大母猫玩耍嬉戏或者静静地互相靠着时,他的内心便都是平静的、幸福的。因此,他领悟到“幸福就是温暖又柔软的东西”。 但是…

    图书评论 2023-07-11
    00321
  • 《他来了,请闭眼》精彩书评:How Could An Angel Break My Heart

    我想写的书评,是有关于谢晗的。这本书让人印象深刻得忍不住去想象薄靳言推理的时候的意气风发,或者是不屑,或者只是单纯的想去想象他当时是怎样一副令人惊艳的表情。我很少再看第二遍小说,因为剧情、结果、转折都已经一清二楚,我又何必再去看一次没有悬念了的故事了呢?可是这本让我忍不住想去找那些人物内心的想法。其实本来对谢晗没什么感觉,后面越看越喜欢。【……?】其实他很喜欢唱歌对吧?后来他囚禁简遥的那段黯无天日的时间里,他总是哼着歌出现或者离去,优雅从容却又令人胆寒。后来他唱的歌终于被简遥注意到——“How could an…

    2024-10-13
    00331
  • 真相比传说更可亲-乌鸦之城精彩书评

    一袭黑羽的乌鸦被视为凶兆,许是因它常和死亡形影相随,虎视眈眈觊觎尸体;许是因它凄厉的叫声刺破空寂的长夜,叫人脊背发凉。受传说影响,穿过大学图书馆背后鸦声不绝的树林,总令我莫名心悸。 美国作家博利亚·萨克斯对于传说更加穷根究底。好奇于伦敦塔内渡鸦的传说,誓要考证一番,结果成了全球知名的乌鸦专家。著作《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中的乌鸦即渡鸦,作者将乌鸦传说的真相层层盘剥,好奇心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碰撞,读来大开眼界。 传说始于17世纪:英王查尔斯二世夜观星象,被一群渡鸦挡住了视野,愤而要将渡鸦铲…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2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