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来很简单,只是我们的心太钝感:《毛茸茸》精彩书评

一本小册子,不过几十页,几千字,却渗透着浓浓的幸福和温暖。这便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插画家安西水丸合作的《毛茸茸》。

村上春树写的故事很简单,故事主角是他儿时的玩伴,一只“上了年纪的大母猫。”看似平淡无奇的大母猫,实际上成为了年幼的村上对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感受幸福的导师。

猫,有着柔软的身体,而背毛因为经年累月地接受阳光照射,因而泛起阳光的味道,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感觉。每当年少的村上与这只大母猫玩耍嬉戏或者静静地互相靠着时,他的内心便都是平静的、幸福的。因此,他领悟到“幸福就是温暖又柔软的东西”。

但是,如果没有一颗与温暖柔软频率对等的心灵,那么无论自己身边出现多少美好又可爱的事物,都无法全身心地去感受并铭记在心。

可见,幸福并不遥远,也不复杂。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并且非得简单。只是,当我们的内心日渐钝感,也就无法发现幸福、感受幸福了。年幼的村上能够从一只普通的猫咪身上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那是因为他的内心足够简净单纯,没有杂质,也没有杂念。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童年生活并没有什么高档玩具,与现在相比也没那么多丰富的娱乐项目,而童年时光却总是最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在这些与大母猫有关的趣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只聪明伶俐、喜欢晒太阳的猫咪,更是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万物生灵。同时,这本书也传达着这样的一个信念:每一个生命,哪怕看起来再普通寻常,依然能够成为我们领悟生命真理的教师。年幼的村上不就是跟着大母猫学到了许多事情吗?他学到的这些事情,可以说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说,没有哪个生命是不具有价值的,也没有哪个生命是不值得尊重的。当我们敞开自己的心,去接受、容纳这个世界以及其他生命,我们就会真正地爱上这个世界、爱上其他的生命。而这个时候,便能深刻地感受到幸福,同时也获得更多快乐。

这本《毛茸茸》,唤起的不仅是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也唤起了我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当我们整日迷恋在物质享乐之中时,别忘记,照顾一下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那颗心变得柔软纯粹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中才能涌进越来越多的幸福。

来自: 妖精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幸福从来很简单,只是我们的心太钝感:《毛茸茸》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幸福从来很简单,只是我们的心太钝感:《毛茸茸》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10970.html

(0)
上一篇 2023-07-11 17:55
下一篇 2023-07-11 17:58

相关推荐

  • 《罪爱》精彩书评:我猜中了开头,猜不中结局-心理大师

    【岑晓】 抑郁症患者其实失去一个爱的对象(父母、某个亲人、爱人等重要他人),而病人与这个对象的关系中仍然有着矛盾的情结。 患者渴望这个对象,又认为这种渴望是不被允许的,或者说,认为自己是不得不失去这个对象的。 这种渴望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那么那个对象(弗洛伊德称为:客体),就被病人“带入”了自我里面。 而在一切的“带入”,最终会转移为病人针对“自我”的一种自责。 岑晓在童年,亲情的缺失,与姐姐之间微妙的相处,让她在最初的时候,就产生了朦胧的依赖与情愫。一个同性的姐姐,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充当了一位“王子”、“…

    图书评论 2024-10-13
    00277
  • 书影漫谈:一书一世界,一影一生活,

    书影·漫谈 一书一世界 一影一生活 有书籍和电影相伴,我们时时在路上,人生处处是风景。上半年的书评影评大赛中,各位的书迷影迷们尽显才华,用心撰写稿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和观影感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精彩的作品节选吧! 番薯浇米,一碗闽南回忆 ——兼谈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导演: 叶谦 编剧: 叶谦 / 庄奕斌 主演: 归亚蕾 / 杨贵媚 / 班铁翔 语言: 闽南语 又名: Koali & Rice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

    2023-06-15 图书评论
    00373
  • 野有蔓草:古书读3遍以内基本没用,但常互见

    在读第三遍《史记》,而且去年读第二遍的时候发现第一遍读的印象并没有忘完。即便如此,第三遍都已经读到“世家”了,还是不那么好懂,应该说,《史記》一书好懂的地方都在“近代史”部分,即司马迁自撰秦汉史部分。而融化《尚书》《左傳》《大戴礼记》等的篇章常常限于原文既定语言,比较难懂。 我这种读书状态,读三遍的古书仍然没有较好地理解。我就感觉古书读一两遍除了跟别人交谈可以提及自己完整读过,除了新鲜印象,其余真的用途不大。你敢笃定地给学生讲吗?真不敢。至少比较精深难解的部分不敢讲。 虽然如此,古书都要读五遍以上吗…

    2024-02-21
    0015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