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心路历程 评蔡怡新书《忘了我是谁》

三代人的心路历程 评蔡怡新书《忘了我是谁》

忘了我是谁》是一部深入骨髓,令人潸然泪下的亲情散文。全书分上下两辑,第一辑主要围绕老迈失智的父亲及患有躁郁症的母亲,更多的表现失智父亲在逐渐遗忘的时空长河里,迷失自我、孤立无助的境况。女儿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他的世界,安抚他的焦躁,抚慰他的孤独、害怕,让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安然度过,活得有尊严。这一辑既是她对双亲的缅怀与纪念,也是对自身人生路程的回顾与体悟。第二辑更多的写爱人、孩子、父母、公婆,如数家珍,为了纪念和珍藏。
蔡怡的文字清新简白,真挚朴实。以生活的细微为切入点,把时光牵引向辽远的时空,展现了父亲作为第一代移民来台湾的情景,直到自己留学美国,结婚生子、工作,若干年后再返回台湾定居,儿子依然留在美国读书工作。三代人的心路历程一一展现。
本书说是照顾失智父亲只见其一,说是记写“亲情”不过其二,真正体现的是生命临镜,生、老、病、死地勇敢面对。蔡怡以文学之笔娓娓述说生活的故事,展现一种延缓幸福的美学。面对失智的父亲,独自照顾本是苦楚,她却运用巧思和智慧,让彼此和喜自在。活出生命不完美中的完美,不幸福中的幸福。
蔡怡用五年半的时间陪伴在失智爸爸的身边,感受爸爸一步步走向遗忘一切的深渊:他忘了母亲已经离开,忘记了家的地址,忘记了女儿是谁,这一系列的忘记下又偶然记起要回大陆的老家,作为家里的独子要守护祖家;看着照片中的自己说:这是我爸爸欸;女儿生病昏睡的时刻,他一遍遍用手抚摸女儿的额头。一段段遗忘与记忆的对冲,不仅让女儿在冰与火的时空里徘徊,痛彻心扉,对爸爸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爱的感受更加强烈。幸好从美国回台湾地区定居,可以把爸爸接到自己家中照料。晨昏相对,身份转换,她放弃了现在的所有身份,成为爸爸眼里最亲近的陌生人,陪爸爸走完生命里最无助孤单的时刻。
一篇篇文章让人泪流满面,像亲临父女生活的现场,感受作者对父亲的耐心、温柔、哭笑无奈,爱以一种画面的方式展现,原来这就是爱。蔡怡对孝顺二字有了深刻的理解,面对失智的父亲,顺着他,才能走近他,安抚他,获得他的信任与依赖。孝顺,孝顺,原来顺才是孝的真意。
时光从此不停留,在看着父亲一日比一日愈加遗忘的过程中,她多希望时间能停止。人生最大的悲哀大概就是看不到希望,父亲的病症没有可能恢复的一天,只能一天比一天更加严重,直到忘记所有人,忘了自己,丧失行动能力,生理都不能自理。希望是光,可是在失智病人面前只有更黑的黑暗,陪伴失智病人的家属比患者本人更焦虑,更孤独。你拿什么对抗这漫长无望的时光?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你很难坚持数年如一日。
蔡怡在长期照料爸爸的征途上,却发现了光和温暖,她靠着爱把原本痛苦磨难的日子变得有欢乐,用温情和耐心让爸爸活得好一点,更好一点。同时看到人情薄凉的一面,发出“母亲不在了,这个家就散了”的感慨。
每一个子女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但是当父母老了,并不是每个子女都能付出同样的用心关爱,懂得父母最后的挽留。文中一篇“留下来吧留下来吧”只喊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儿子来看望父亲,失智的父亲此时还认得儿子,希望儿子晚上留下来同住,儿子却坚持离开了。老父亲一句句留下来吧,留下来吧,喊碎了人心。当儿子再次来看望父亲的时候,父亲已经遗忘,认不得儿子,说是女儿家里来的客人。
虽然有心酸,有无奈,蔡怡也在跟爸爸相处的过程中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点,重新理解和认识父亲,把生命里原本破碎的日子过出了甜蜜的幸福味道。
每读一篇文章,我更懂老人的心,更懂得要立马就给远方的父母一个电话,问问他们可安好,懂得有空就要回家看看父母,陪伴他们。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懂得“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落寞。

所以,如果可以,请奔赴到父母身边,珍惜每一个和他们共处的瞬间。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三代人的心路历程 评蔡怡新书《忘了我是谁》》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三代人的心路历程 评蔡怡新书《忘了我是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196.html

(0)
上一篇 2018-11-13 23:57
下一篇 2018-11-15 22:26

相关推荐

  • 《花与爱丽丝》精彩书评:想象,动人的一秒

    拿在手里的这本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漫画作品,而更像是电影的分镜头脚本。 如果你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画风非常简约。和同名电影相比,身为导演和编剧的岩井俊二,似乎并不在意将画面画得多唯美、多精细,更多的,他是去抓那一刻画面所呈现的感觉。 也就是说,通过这本书,你就能完全理解了岩井俊二身为一个导演,是怎么通过这样的分镜头脚本来搭建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怎么来指导演员的。 因此,这本书最有趣的阅读方式,其实应该是你边读书边像个导演一般,将这个故事在脑海里拍摄一遍,在想象的国…

    图书评论 2024-10-12
    00302
  •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晴耕雨织,还有塔希提与远方-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

    拆开《明天也是小春日和》,忍不住一口气念完,心里想着若能如此度过一生也能高攀“幸福”了。打小受了太多的大理想、大道德教育,生活学方才靠着“小春日和”式的书一点点滋补起来。不过,想想书里这一对受到尼轰国追捧的老夫妇的田园生活,又觉得,人吗,多半都是在所谓的“幸福生活样板间”里走走转转,撷一点灵感装点自己意趣索然的大众脸生活,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带着微笑或狂喜把一种生活活到极致。狂喜者固然灿烂,却容易玉石俱焚;微笑者呢,却坐拥了今天以及明天的小春日和。 小春日和是晚秋到初冬阳光和美的好天气。不冷不热,大自然的…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209
  • 真相比传说更可亲-乌鸦之城精彩书评

    一袭黑羽的乌鸦被视为凶兆,许是因它常和死亡形影相随,虎视眈眈觊觎尸体;许是因它凄厉的叫声刺破空寂的长夜,叫人脊背发凉。受传说影响,穿过大学图书馆背后鸦声不绝的树林,总令我莫名心悸。 美国作家博利亚·萨克斯对于传说更加穷根究底。好奇于伦敦塔内渡鸦的传说,誓要考证一番,结果成了全球知名的乌鸦专家。著作《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中的乌鸦即渡鸦,作者将乌鸦传说的真相层层盘剥,好奇心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碰撞,读来大开眼界。 传说始于17世纪:英王查尔斯二世夜观星象,被一群渡鸦挡住了视野,愤而要将渡鸦铲…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22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