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爱丽丝》精彩书评:想象,动人的一秒

拿在手里的这本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漫画作品,而更像是电影的分镜头脚本。

如果你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画风非常简约。和同名电影相比,身为导演和编剧的岩井俊二,似乎并不在意将画面画得多唯美、多精细,更多的,他是去抓那一刻画面所呈现的感觉。

也就是说,通过这本书,你就能完全理解了岩井俊二身为一个导演,是怎么通过这样的分镜头脚本来搭建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怎么来指导演员的。

因此,这本书最有趣的阅读方式,其实应该是你边读书边像个导演一般,将这个故事在脑海里拍摄一遍,在想象的国度中做一次导演。然后重新拿出《花与爱丽丝》的电影,享受一下你这位“导演”与岩井俊二拍出的画面有何不同!

要读出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你必须使用你的想象力

同样的,这本书也讲述了一个关于“想象”的故事。

花与爱丽丝是亲如姐妹的好闺蜜,对于未来两人都没确定的想象。花暗恋着落语(有点类似相声)社的宫本学长,借助一场“失忆”,她顺利地接近了心目中的男神。然而阴差阳错,宫本学长又遇见了爱丽丝,三人之间发生了一段青春期的爱情物语!

在这个故事里,花与爱丽丝在开始时都处于欠缺的状态。无论是害羞内敛的花,还是曾经自闭后来去学习芭蕾的爱丽丝,对于未来都是一片茫然。因此对于未来的方式,她们更多地选择了“想象”。

花用欺骗的方式“得到”了她的爱情,可是却不得不用一个又一个“想象”的借口,来说服自己和宫本学长去相信这段爱情!然而,关于爱情的想象总让她无法自信,在爱丽丝这个同样被“想象”卷入的“前女友”介入之际,花想象的“爱情”在她面前分崩离析。

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或多或少都使用过“想象”这个工具,而在想象的未来中,一切总是那么圆满美好。然而实际上,想象中总会被现实戳破。这就像翻开这本书的岩井俊二粉丝,本以为会读到一本和电影一样清淡感觉的唯美漫画,却发现实际上更像一本拍摄工作手册一样。

现实与想象总有一天需要做正式的相见,也势必会带来一定的落差。但是可以战胜这种落差的,必须依赖长久“想象”所给你的勇气!

在这本书中,岩井俊二有意无意地删除了背景部分的描绘,他让人物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成为了主角。他将推动故事的力量,聚焦在人物之上。于是,你会发现,少了柔光,少了滤镜之后的这个故事,比起记忆中那部唯美的电影,在某些方面具有更大的力量。

比如在花准备上台表演落语前,她将自己欺骗宫本学长的真相告诉了他。岩井俊二用了六七页的画面,将花心中的自责、痛苦、悲伤等情绪,通过扭曲夸张的脸庞表达了出来。又比如爱丽丝去演员甄选时,更通过近十二张的画面,将她由不确信到慢慢放松投入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两个被放大的状态,事实上正是想象与现实最后相遇的一刹那。你也因此看见了之前的想象,其实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那是对于未来自我的期许,像花希望得到爱情,爱丽丝希望得到勇敢一样。这样的期许会成为失落时的拥抱,告诉你至少去尝试了,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放弃。

每个故事最动人的时刻,不正是开始的那一秒吗!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花与爱丽丝》精彩书评:想象,动人的一秒》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花与爱丽丝》精彩书评:想象,动人的一秒》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81.html

(0)
上一篇 2024-10-12 17:14
下一篇 2024-10-12 17:17

相关推荐

  • 一切美好,都值得被倾谈被珍惜——评《本地生活学:00后女孩给老爸上的十堂文旅课》

    在这个快速城镇化的时代洪流中,文旅行业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在描绘着时代的变迁。对于深耕此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言,如何在这幅画卷上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一个不断探索的课题。

    2024-12-30
    00222
  • 思奕:没有人是天生的领导者

    最近看大热电影《无名之辈》,对里面“抢劫二人组”的小头目“鸡冠头”那段励志演讲特别的印象深刻:“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引发了全场爆笑。细想一下不难发现,笑点就在于“鸡冠头”只是鹦鹉学舌的喊出了口号,而根本没有实际领导能力去匹配他的“创业”激情。所以那句口号就显得特别荒谬可笑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领导者,“鸡冠头”其实是伪成功学的牺牲品。就如以往那些所谓的成功励志书,往往是举出一个成功人物,让你去照抄照搬他的特质,而完全不结合自身情况。比如你明明是个沉稳平和的人,却让你去学习马云式的“推销愿景”。殊不知成功者的特…

    2018-12-10
    00472
  • 《月亮与六便士》:俯身可拾六便士,抬头可望月亮

    《俯身可拾六便士,抬头可望月亮》 ——思特里克兰德与丁元英的人物对比分析 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同时间段内阅读了《月亮与六便士》和《遥远的救世主》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很有意思,都是讲中年男人在人生走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产生了转变人生方向、换一种新活法的改变。 一个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翁思特里克兰德对理想的追寻,另一个是《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丁元英——他是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思想的化身,他诠释了中国出世和入世的思想。我正好也是三十多岁的年纪,正奔向四十岁的道路上。正好现在人生有一个空档期,可以静下心来看这两本书…

    图书评论 2024-12-11
    0019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