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人生》精彩书评: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一生无论你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在临终的前几年用他硬汉柔情的笔触回忆了1920年代在巴黎渡过的青年时光,写成了著名的《流动的盛宴》。“巴黎是一座非常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吸,都不简单。”

安娜.戈华达正是用一本《更好的人生》讲述了两位年轻的简单的青年在巴黎不简单的青春。毕加索和梵高,王尔德和塞尚都说过,如果你在你的家乡很孤独,那么到巴黎去吧,那里是孤独者的群居地。安娜在书中无处不在释放出孤独的气味,马蒂尔德母亲去世后与父亲僵持的亲情像极了《天使艾米丽》中女主人公的背景,而完全不同的是,马蒂尔德不如艾米丽阳光积极,作为艺术史专业的学生,她兼具着艺术家的颓唐和学术圈的自省。

虽说马蒂尔德的性格不似艾米丽阳光灿烂,但这也不妨碍她追求自己的爱与释怀。一个发生在咖啡馆里丢了背包的故事,引领马蒂尔德走进自己的内心,在我看来,法国文艺作品总会渗透出一丝略微神经质的碎碎念。在一遍遍对自己想法的重复中,人们总能找到那个走向希望的光明。

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溢满了喷薄而出的艺术灵感与创作欲望,因为那是1921年的巴黎,安娜.戈华达的《更好的人生》就像主人公的碎碎念,随处可见的省略号和吞吞吐吐不断重复的对话,好像那个在巴黎街头拘谨迷茫无助又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就站在你的眼前,相似的年龄让我更能领会那结巴难堪的对话中的真挚与热烈。

《更好的人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正如书中马蒂尔德自己说的那样“你们可以时不时的快进,你们不会错过什么……”故事的节奏不是那么紧张快速,如电影画外音一般的主人公自述,给我们一个机会走进那个局促的小镇青年的内心,看看他的慌张与期待,就好像我们熟悉的自己的年轻故事。

倘若《更好的人生》中的两位主人公不是生活在巴黎,而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心,他们的生活节奏、关注焦点必定被滚滚红尘裹挟一往无前,正是巴黎的古老与现代,慵懒和步履不停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穿过生命的各种问号,拨云见雾,迎接自己的更好的人生。

《更好的人生》是安娜对过去时光的缅怀,是青春时的狂放不羁,是贫穷时的神采飞扬,是饥饿时碰到的饕餮盛宴

来自: 豆花儿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更好的人生》精彩书评: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更好的人生》精彩书评: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91.html

(0)
上一篇 2024-04-06 11:28
下一篇 2024-04-06 18:50

相关推荐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精彩书评:关于言情与现实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言情与现实基本上是反义词。言情嘛,那就是各种深情各种扯淡各种身份高贵也是正常的,就是主角再怎么深情到可怕也从来很少有人会去计较什么。但现实完全不同,现实的出发点实际上是自身的利益,饭都吃不饱觉都睡不踏实了,那你还有什么心思去想些什么爱情呢。更何况我一直不觉得爱情这东西真的靠谱。例如男主人选,从言情的角度来说,一般是深深爱着女主的某帅哥。就像齐衡小朋友,对明兰是真心一片,自身是京城第一美男子。再不济也得是温润型的,例如贺宏文小朋友,最起码看起来比较靠谱啊! 但男主却蛋疼…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53
  • 张建安:小遗嘱与大趋势

    这几年我一直琢磨着几个小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由七个字引起的,还与一只由贫穷到富贵的“大老鼠”有关。这只“大老鼠”在位极人臣时,将他主人临终前留下的七个字篡改了,然后,天底下最强大的王朝便无比悲催地迅速垮掉。江河呜咽,天地失色,而那只“大老鼠”也最终不得好死,被处死前才长叹一声:“啊呀,真是后悔得不行!真不该蹚这个浑水,早知今日,还不如一直在老家牵着大黄狗玩耍——穷并快乐着呢!” 笔者生也愚笨,单是这么个小小的故事,就反复琢磨了几年时间而不得要领,后来总算有些收获,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五集的讲座,又折腾观众…

    2018-11-01
    00269
  • 《史記》:最近看的世家有点“夹生”

    最近有种破碎感,读书和睡眠都欠佳。昨天感觉浑身酸痛。昨晚睡眠尚好,今天感觉仍然没有歇过来,中午还是浑身酸痛,有点困。我需要先把身体状态调整好,然后才能谈读书进度的推进。所以当午休时间还剩半小时,没看《史記》,睡了25分钟。 《史記》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以前想过,因为《史記》这个文本有班固时代就已经缺的十篇,有明处褚少孙补的,还有暗处其他人补缀的。所以引用的时候说是谁写的需要谨慎。前面书友分享陈正宏教授讲的《传世经典的文本层次与版本特征——以<史记>为例》。 做饭的时候听/看了一半,记得最清楚的只有三…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