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信息化工作推进中,信息化项目的预算编制常因“费用分类模糊、费率标准不明”导致偏差。
本文基于各省市的45份官方文件,涵盖信息化项目的预算编制、投资编制、经费测评、预算标准、支出标准、测算指南、造价评估、编制标准等,将信息化项目预算拆解为项目建设费、项目建设其他费、运维服务费3大类,细化26项核心费用,助力高校精准编制信息化项目预算。
一、项目建设费:项目建设阶段核心支出
项目建设费是信息化项目落地实施的基础费用,涵盖硬件采购、软件开发、系统整合等核心建设内容,是预算编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各省市文件均对其分类与计费方法有详细规定。
(一)硬件相关费用
聚焦信息化项目所需硬件设备的购置与配套建设,费用测算需结合设备类型、数量、技术参数及市场行情,部分文件明确“批量采购可按比例下浮调整系数”。
-
硬件购置费:购置服务器(如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GPU服务器)、存储设备(中高端存储、视频存储)、网络设备(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路由器、无线AC、无线AP)、安全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日志审计设备、WAF)、终端设备(办公电脑、教学一体机、物联网感知终端)、LED显示屏等硬件的费用,含设备运输、安装调试费。
-
机房工程费:建设或改造信息化机房的费用,包含机房装修(地面、墙面处理)、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配电列头柜)、空气调节系统(机房专用空调)、消防系统(气体灭火设备)、防雷接地系统、环境监控系统(温湿度传感器、漏水检测)等。
-
综合布线费:校园、政务办公区等场景的网络布线费用,包括双绞线、光纤、配线架、机柜、桥架等材料采购及施工费,需按覆盖面积、布线密度测算。
(二)软件相关费用
涵盖软件购置、定制开发及配套服务,是信息化项目实现“业务功能”的核心支出,多个省市文件中明确“成品软件按市场价,定制软件按功能点或工作量测算”。
-
成品软件购置费:购买直接可用的标准化软件,如操作系统(Windows、Linux)、数据库软件(关系数据库、缓存数据库、图数据库等)、中间件(消息中间件、服务中间件等)、安全软件(防病毒软件、数据加密软件)、应用软件(CMS、OA、aPaaS、ETL、iPaas、BI等)、办公软件(WPS、Office 365)等。
-
定制软件开发费:根据个性化需求开发软件的费用,如门户平台、教务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等,是软件类费用的核心。各文件均明确两种主流测算方法:
-
功能点估算法:按软件功能点数量(内部逻辑文件ILF、外部接口文件EIF、外部输入EI、外部输出EO、外部查询EQ)测算,公式为“开发费 = 功能点数 × 生产率基准 / 人月折算系数 × 人月费率 × 规模变更因子”;
-
工作量估算法:按子系统、模块拆分工作量(人・月),公式为“开发费 = 工作量 × 人月综合单价”。大部分省市人月单价2万元-4万元(含直接人力、间接成本及利润),按21.75天计算。
-
-
软件测评费:项目验收前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软件功能、性能、安全性的检测费用,含功能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三)系统整合与实施费用
将硬件、软件、数据整合为可用系统的配套支出,确保项目从“组件”到“可用系统”的落地。
-
系统集成费:通过技术手段将分离的硬件、软件、数据集成到统一系统的费用,包括设备部署、接口开发、系统调试、联调测试等。
-
数据迁移费:将旧系统数据(如历史政务数据、校园学籍数据)迁移至新系统的费用,含数据清洗(去除冗余数据)、格式转换(适配新系统数据标准)、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不丢失)。
-
数据治理费:对项目涉及的分散数据(校务数据、教学数据、科研数据)进行标准化、整合、质量提升的费用,含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清洗、数据建模、数据共享接口开发。
二、项目建设其他费:建设阶段配套支出
为保障项目合法合规推进、质量可控的配套费用,通常按项目建设费或特定基数的比例计提,各省市文件对计费基数与费率有明确限定。
(一)咨询与设计费用
项目前期规划与设计阶段的专业服务费用,为预算编制与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
前期工作咨询服务费: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费用,核心是“投资估算”部分,为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数据。
-
设计服务费: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如机房施工图、布线设计)的费用,含技术方案论证、设计图纸绘制、设计交底。
(二)监督与审核费用
保障项目建设质量、费用合规的第三方监督与审核支出,是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环节。
-
工程监理费:委托监理机构对项目建设过程(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的监督费用,含技术方案把关、变更控制、合同管理、验收协助。
-
审核服务费: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概算、结算的审核费用,含设计概算审核、全过程跟踪审核(含结算审核)、竣工结算审核。
-
等保测评与密码测评费:保障项目网络安全的强制性测评费用,是信息化项目的必备支出:
-
等保测评费: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测评;
-
密码测评费:对商用密码应用的合规性测评,部分系统要求。
-
(三)预备费用
应对项目建设中不可预见风险的预留费用,避免因价格波动、小额需求变更(比如多装1个无线AP)导致预算超支。预备费不计入其他费用的计费基数,实际使用需提交变更申请,未使用部分年末收回。
三、运维服务费:项目运营阶段核心支出
项目验收后(一般初验1年后)保障高校信息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费用,覆盖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等全要素,各省市文件均强调“运维费按年度计提,与建设费分开编制”,避免“重建设、轻运维”。
(一)硬件运维费
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修复、定期巡检费用,按“硬件原值 × 运维费率”测算,费率与设备类型、使用年限相关。
-
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运维费:服务器(含云服务器)、存储阵列的运维费用,含定期巡检(硬件状态检查)、故障修复(硬盘更换、电源维修)、性能优化(内存扩容指导)。
-
网络与安全设备运维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的运维费用,含网络链路监控、安全策略更新(如防火墙规则调整)、漏洞修复(定期漏洞扫描与补丁安装)。
-
机房环境运维费:机房空调、UPS电源、消防系统的运维费用,含空调滤网更换、UPS电池检测、消防气体压力检查。
(二)软件运维费
软件系统的日常维护、版本更新、故障处理费用,按“软件原值 × 运维费率”或“工作量”测算,定制软件费率高于成品软件。
-
成品软件运维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成品软件的运维费用,含版本更新(如数据库小版本升级)、故障排查(如数据库死锁处理)、厂商技术支持。
-
定制软件运维费:政务业务系统、校园管理系统等定制软件的运维费用,含功能微调(如新增报表统计项)、Bug修复(如表单提交异常处理)、数据备份与恢复(每日增量备份、每周全量备份)。一般是软件原值的8%-15%。
-
数据运维费:数据存储、数据更新、数据安全的运维费用,含数据备份(异地备份)、数据同步(如政务数据与省平台同步)、数据质量监控(定期数据完整性校验)。
(三)通讯与云服务运维费
网络链路、云资源的租赁与运维费用,是信息化项目“联网可用”的基础支出。
-
通讯链路费:租用运营商网络链路的费用,如政务网出口带宽费、校区间专线费(如主校区与分校区专线)、物联网卡流量费(如智能传感器数据传输)。
-
云服务费:租赁公有云或私有云的费用,含云服务器(ECS)、云存储(OSS)、云数据库和云安全(EDR、WAF防护)等。
(四)驻场运维费
为保障系统快速响应,委托服务商派驻人员现场运维的费用,按“人员数量 × 月工资”测算,适用于核心系统(如数据中台、流程中台)。
-
驻场工程师费:派驻现场的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费用,含工资、社保、差旅费。
-
应急运维费:应对突发故障的应急运维费用,如系统宕机应急处理、数据丢失恢复。如年度运维费500万元,应急费预留50-75万元,专款专用,未使用部分年末收回。
四、必看趋势:这4类费用占比越来越高!
随着信息化向“集约化、数据化、智能化、安全化”转型,购买服务、数据治理、网络安全、信创改造4大领域的费用占比逐步提升。
(一)云服务费用:从自建到租赁的成本优化
在云资源、专业服务等领域,购买云服务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选择,费用标准呈现标准化、集约化趋势,越来越多高校购买SaaS服务(短信、云盘、邮件、aPaaS等)。
(二)数据治理费用:从零散治理到体系化建设
数据治理作为高校数据“聚、通、用”的关键,费用标准从按项目计费转向“按数据资产价值和业务赋能计费”,强调数据治理的精准性与赋能性。
(三)网络安全费用:从合规检测到主动加固
安全费用将从合规性支出向安全能力建设支出倾斜,不单单在等保测评、安全扫描上投资,还要花更多钱在系统安全加固上(参考:系统安全加固费 > 网络安全检测费的3倍)
(四)国产化导向:从“可选替代”到“强制要求”
随着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政策推进,部分省市中,高校信息化项目“国产化替代”已从“鼓励性”要求转为“强制性”指标,国产软硬件采购占比直接与预算评审挂钩,未达标项目可能被驳回或核减预算。
掌握以上预算的分类与标准,可有效避免漏项、超支、重复计费,让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更精准、合规。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高校信息化预算编制难?3类26项费用拆解,参考多省市信息化项目预算标准文件!》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高校信息化预算编制难?3类26项费用拆解,参考多省市信息化项目预算标准文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jyfxb/5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