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8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共图书馆分会、浙江图书馆主办,图书馆报、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承办,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阿法迪智能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2024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推广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
研讨会上,浙江图书馆副馆长胡东作《智慧赋能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以浙江图书馆为例》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浙江图书馆在智慧化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推书网特别对报告内容进行整理,与图书馆同仁分享。
智慧赋能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
——以浙江图书馆为例
胡东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
浙江图书馆的智慧化工作自2010年代即开始初步探索。2018年,浙江图书馆推出了面向全省的信用借阅网上服务平台。2021年,又建立了全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但这些仅是局部性的探索和实践,真正系统性地谋划还是从之江新馆立项以后,借此契机,智慧图书馆项目得以立项。虽因基建工程滞后,智慧化工作未能与图书馆开馆同步完成,但一些局部的智慧化工作已经实现。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浙江图书馆智慧化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浙江图书馆智慧化建设背景
在谋划智慧图书馆项目时,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国内国际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二是对本馆现状的梳理,包括目前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即全流程智慧化管理、知识资源全网立体集成、知识服务生态链条全域连通、线上线下虚实交互的学习阅读空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采编图灵、首都图书馆的智能桌面、上海图书馆的智慧化平台等均为行业内的优秀实践案例。这些案例为本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我们在梳理过程中,发现本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全面分析。这一过程耗时较长,影响了进度,但为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了必要基础。业务流程的分类主要面向读者和馆员两个方面,共梳理出100多个问题。这里列举几个,供大家参考。
在面向读者的服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读者需求与所提供服务之间的不匹配,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断点和痛点。例如,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分离问题,这一问题已被讨论多年,但至今未能有效解决;实体藏书、网借图书、数字资源、古籍、地方文献等各类资源各自拥有独立的数据库,未能实现统一检索,导致读者检索不便。2.检索体验感差。一是检索的结果与需求不能够精准的匹配。检索结果排序不尽合理导致读者难以快速找到所需书籍,影响检索效率。另外,检索结果不能定位到相应的位置,新馆藏书空间分散,进一步增加了读者找书的难度。
面向馆员方面,馆员使用的管理平台系统架构老旧,存在多套系统,数据指标不统一,导致数据封闭,馆员在工作中需要频繁切换系统,工作效率低,操作繁琐。例如,一些自1998年开馆以来的系统至今仍在使用,无法升级迭代,但因历史数据的连续性而无法淘汰。这些老旧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频繁受到网络安全扫描的挑战,整改困难。
以上是我们在做智慧图书馆项目的前期梳理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读者为中心,是我们这次建设智慧图书馆系统的初心。
二、浙江图书馆智慧化建设规划
在做具体项目规划时,我们总的建设目标是以数字化为手段,推进之江新馆智慧化建设,提升读者体验;整合全省图书馆资源,深挖浙江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浙江样本。在总目标下,又细分为五个子目标,简称“五化”,即业务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数据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空间智慧化。
1.业务智慧化。推进浙图新馆的内部业务的智慧化建设,提升馆员效率,涵盖流通管理、馆藏纸电管理、统一检索、智慧采编、数字资源管理等,打造业内标杆。
2.服务智慧化。以浙图为基础,逐步搭建省内图书馆数字化,推动读者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提升读者体验。服务覆盖移动服务、网借服务、在线阅读、借还服务、预约服务等。
3.数据智慧化。搭建浙图全新的数据中台,实现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口径、统一分析。包括用户行为分析,标签管理、馆藏资源分析、供应商服务分析等。
4.管理智慧化。采用高效的内部协调解决方案,解决图书馆内部工作的信息传递和协同办公。包括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文档管理、公文流程审批、工作门户等。
5.空间智慧化。以图像感知为核心,采用视觉盘点机器人、摄像头动态监测图书馆空间环境;采用智能书库、自动分拣和搬运机器人实现空间的高度利用化和业务工作的自动化。
项目整体蓝图遵循“1531”设计框架,即构建一张网、五大平台、三大体系、一朵云。此设计旨在通过图书云这一基础平台,形成紧密连接馆员、读者和合作伙伴的生态网络。项目计划围绕智慧图书馆中心搭建五个关键平台,并重视技术深度应用,建立安全、数据和运维体系,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打基础。重构业务并建设8大服务中心,为高效复用奠定基础。建设面向读者的统一使用平台、面向馆方的统一使用平台;打通纸质、电子、信阅网借统一资源;建设检索、流通、资源、采购、基础、编目、管理、流通8大服务中心。
第二阶段:筑深度。从0到1建设数据中台,制定数据规范,统一管理全部数据。面向图书、读者、书商建立指标体系,针对读者建设画像,面向书商建立评价体系和标签;面向各市级馆建立数据规范;根据特定需求建设大屏,提高效率。
第三阶段:做创新。探索大模型在图书领域的应用。通过大模型,面向读者在找书过程,可以通过实时文字、语音问答方式,更高效智能;通过大模型,面向典藏、古籍挖掘助力资源研究,制定专属专题,传播文化,提高影响力。
三、浙江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内容
浙江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浙江图书馆全业务链路改革建设、省内图书馆双向复用与沉淀的业务中台建设、数据中台建设“读者”与“图书”的数据体系、大语言模型重塑图书馆的智慧化管理。
全业务链路改革建设从读者、馆员、书商三个角度出发,围绕业务场景,构建高效业务流程和数字化方案。主要突破点有四个方面:1.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论馆内还是线上,能实现快速响应读者需求,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所需资源。2.在资源管理方面,实现资源的统一和全面打通,无缝对接纸质书、电子书和网络借阅书的检索结果。3.运行层面。为馆员提供高效、全面、准确、统一的后台支持,利用元数据挖掘技术,形成知识关联。4.书商管理。贯通图书采访全链条数据,通过与上下游单位的系统对接,建立高效的数据连接通道,提升采访人员工作效率。
目前,全业务链路改革已接近尾声,我们设计了近一百个业务流程,覆盖图书馆采编流程的关键业务领域,精准还原实际工作路径,并设计了多样化的处理方案。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
读者层面。在流通业务方面,希望构建一个智能化检索系统,通过五个途径优化检索体验:一是优化算法;二是将网借书等各类资源纳入统一平台,增加图书推荐功能,优化检索流程;三是通过纸电资源匹配,支持读者便捷查阅电子文献资源,这也需要数据库支持;四是检索的可视化,整合视觉盘点技术,实现一键导航和扩展业务;五是界面优化,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馆员层面。构建智能化采访辅助决策系统,通过三个途径辅助决策:一是过滤,根据馆藏发展政策,由馆员自定义过滤词,初步筛选海量新书信息。第二是标注,自定义重点采访学科、出版社、作者等,为书目信息标注,方便分类处理。最后是赋分,建立优质书识别模型,从出版情况、作者权威性、读者反映等多方面赋分,作为采选参考。
系统改革层面。打破系统孤岛,通过埋点技术收集读者行为数据,以期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和数字化管理。
第二个建设内容是业务中台建设。构建整体可复用的服务中心&应用,方便省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快速复制,达到统一管理和提高效率的目标。业务中台最大的特点是实现图书馆业务的深度标准化,为省内其他市县图书馆提供一个强大的赋能,帮助他们快速低成本接入到系统里。如此,以后的共建共享,共享的不只是成果,还可以是整个业务的流程。比如,省市县图书馆可以共享书目信息、新书信息,不同级别的图书馆可以相互借鉴采访经验等。
第三个建设内容是数据体系。我们将从数据采集开始,经过归因识别、标签萃取等步骤,形成围绕读者与图书的画像,这将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这个画像相比现有的粗糙画像来说,要更加全面、更加立体。另外,我们在数据维度上进行标注,设计了六个指标分析场景,每个分析场景下面再分二级场景。这里列举其中一个二级场景页面,我们对到馆人次分析,可以通过多维度,不同的时间点、不同人群、不同的图书馆区域,对每一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
第四个建设内容是大语言模型,我们计划利用大模型技术,在知识管理优化、读者服务提升和馆员工作支持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希望实现3+3场景落地,即面向读者和馆员各有三个具体场景,如书籍推荐、智能伴读、智能编目等。
目前,浙江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处于第一阶段收尾和第二阶段刚开始的阶段。
最后,通过一个小视频向大家展示下智慧采选和多租户管理两个场景。
-END-
(本文内容根据研讨会速记稿整理)
编辑:路月
初审:白玉静
复审:白玫
终审:何光宇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胡东:智慧赋能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胡东:智慧赋能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