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阅读:最是阅读能润心

“人类文明的王冠之上,最为娇嫩也最为美丽的那颗珍珠,就是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人生、对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近日,有媒体采访了“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成员、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新阅读研究所创办人朱永新,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资深出版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海飞以及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四位专家,围绕读书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价值,读书对生命的重要性等话题,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对儿童青少年读书问题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建议。

阅读,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童年,但也有共通之处,比如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未来的向往和探索。”在温儒敏看来,读书是童年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同时也在寻找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丰富自己,让自己逐步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本领的人。所以,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受益终身。

朱永新一直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他认为,儿童时期的阅读,不仅促成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还奠定了他的精神底色。“人生虽然有不同的阅读时期、不同的阅读重点、不同的阅读趣味、不同的阅读内容,但是,儿童时期的阅读起着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少年儿童是一生之中精神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所看到的东西、所阅读的内容,都会对其思想、价值观甚至整个人生产生最根本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阅读:最是阅读能润心

海飞特别提到中学时代的阅读,因为这是人一生中的阅读黄金期,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他认为,在这个时期,中学生不仅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在逐渐成熟。因此,这个时期的阅读,尤其应重视励志、养性、立德的作用,阅读的过程也是对人生的磨炼和意志的考验,将给青少年留下永恒的文化记忆。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李镇西认为,“我读故我在”同样成立,因为对一个真正的人而言,读书是人格健全、魂魄饱满、心灵飞扬的标志,是精神上“还活着”的证明。

作为“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怀有这样的信念: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本质而言,不取决于它的物质力量,而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能力,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他说:“今天的儿童青少年就是未来中国的主人翁;他们今天所形成的核心素养、德行品格、精神趣味,代表着未来的国民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家的基础。所以,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引领生命向着“明亮那方”

有人说,孩提时代读过的书都是预言书,塑造着一个人的精神趣味。从几位专家的讲述中不难看出,儿童青少年时期的阅读预测着未来,也引领着成长。

朱永新坦言:“作为个体的我,一直被阅读造就。”母亲是乡镇招待所的工作人员,朱永新全家住在母亲工作的地方。“那时家里没什么书,我除了拼命去搜罗周边的图书之外,南来北往的客人们随身带来的书籍,就成为我最初的读物。因为许多客人第二天就要离开,我往往不得不连夜读完借阅的书籍,因此养成了快速阅读的能力。”
儿童青少年阅读:最是阅读能润心

在海飞的中学时代,物质条件匮乏,受社会环境限制,没有那么多书读,只好在同学间互相借阅。他至今记得,当时看到一本新书、好书时的情景,“眼睛都发光”,书一到手,就马上废寝忘食地读起来。他说:“中学时应该是我读书最集中、效率最高的一个时期。”

回顾自己的少年时光,尽管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但给温儒敏留下的记忆却是快乐的。他上小学是上世纪50年代,读的主要是苏联的文学作品,还有革命英雄故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绞刑架下的报告》《牛虻》等,都是他爱读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高小时读的,他很欣赏保尔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使命感,那段“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的名言,他至今仍能完整背诵。温儒敏建议今天的儿童青少年也可以多读一些传记读物,尤其是英雄模范、科学家等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传记,有助于少年儿童树立人生的目标和榜样。

让阅读之光与少年内心的光芒交相辉映

以阅读引领儿童青少年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神圣职责。青少年应该读什么?教师、父母怎样引导孩子阅读?几位专家给出了建议。

李镇西认为,对于尚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开卷”未必“有益”,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应指导并引领孩子们读最能体现人类文明精粹的书,将他们引领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之路上。

温儒敏认为,小学初中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多诵读、背诵古诗文,通过会意与感悟,可以领略汉语的音韵之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习得和传承,是流动在我们血液里的,在此基础上,民族的精神力量得以凝聚。少年儿童如果能多接触一些古典诗词等传统文化,对于自身底蕴的涵养和文化自信的形成大有裨益。温儒敏建议,青少年的阅读面最好宽一些,历史、文学、科普作品、社会科学类读物等,多少都要有所涉猎;应有意识地让自己读一些深一点儿的书,一些可能超越自己能力的经典,从而让自己的智识得到训练和成长。

儿童青少年阅读:最是阅读能润心

信息时代是喧嚣的时代,然而,有价值的声音会以各种形式穿透时空,在我们身边回响。图书,就是承载那些声音的重要载体。今天,梁启超那篇气吞山河的《少年中国说》仍然振聋发聩。朱永新说,让今天的孩子真正成长为有着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新人,以丰沛的心灵、深厚的素养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少年阅读强则中国未来强。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儿童青少年阅读:最是阅读能润心》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儿童青少年阅读:最是阅读能润心》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747.html

(0)
推书网推书网
上一篇 2023-05-24 10:11
下一篇 2023-05-24 10:18

相关推荐

  • 王京生:以阅读为荣 以阅读为乐 以阅读为用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深刻阐述了阅读与个人、阅读与社会、阅读与民族、阅读与未来的关系,这必将进一步激发起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推动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书香城…

    2023-05-09 文化对话
    00199
  • 温儒敏:如何引导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

    生活方式包括日常衣食住行以及闲暇时间的利用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自觉的能持续的日常生活行为,如同喝水、吃饭、上班,以及娱乐、体育活动等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成为“生活方式”。当然,人各有志,有些人平时是不怎么读书的,有时间就玩手机、打牌、钓鱼、喝酒。各种打发时间的习惯都是生活方式,无可非议,但是从人的培养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读书是很重要的事情。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这就是“生活方式”。而读书是可以益智增慧、陶冶性情、促进人健全成长的,所以是…

    2023-05-18 文化对话
    00141
  • 麦家:阅读是让自己“飞”的翅膀

    “我希望人们能珍惜自己阅读者的身份。如果想让自己飞,阅读是你的翅膀。”近日,在杭州国家版本馆举行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文润讲坛第三期活动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向现场读者分享了其个人对书籍的情感,及书籍对其人生之路的滋养。作为一名着名作家,他坦言是书籍让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发动机——写作。 书与童年:麦家的“读书奇遇记” 对于麦家而言,阅读是“认识并打开自己”的开始。 “我从小在乡下长大,父母都不识太多字。但他们对文人、文字的崇敬心,现在想来都有点不可思议。”麦家印象很深,他的母亲…

    2023-05-09
    0024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