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为何我们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孤独

在今天的社会,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交通很方便,就业也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城市化的居住环境,再加上信息工具发达,每一个个人在高度流动性的社会中,很难和另外一个个人保持长期联系,更谈不上构成比较稳定的社团。乡党邻里、宗族亲戚在今天都不过是回忆,不再具有真实的意义。在高度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和西欧,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太多的选择,而每个人能够得到的机会,既有许多可能性,也有许多限制。于是,个人是飘零的,也是孤独的。今天,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中,有许多人是在网上工作,在家里上班,他们更没有所谓的同事、同僚等一群朋友。最近大家在讨论教育制度,说网上的课程和学校已经纷纷出现,将来受教育也是在网上接受信息和训练,于是同学这一环也不见了。家庭这么一个重要的生活单元,既有感情又有血缘的纽带,今天也在逐渐解体之中。因为,人珍惜自己的自由,不愿意再把自己与另外一个人绑在一起,婚姻因此成为一个短暂的结合,甚至不再有这样的制度。在这个最自然的单元也濒临破碎的时候,个人实在已经无所归属。个人确实是拥挤人群中的孤独者,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在今天已经成为奢侈的幻想。人不仅是孤独的,也是寂寞而无助的。

许倬云:为何我们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孤独

人类不过是许多动物中的一种,灵长类中人这一科,论体力、自卫能力都不如许多其他动物。人能在万物之中占据优势地位,是由于人有智力,更重要的则是因为人能通过语言和思考结合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结合能力使得人类能够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统治这个世界,将整个世界作为神赐给人的伊甸园。

到了今天,人群已在离散之中。绝大多数的个人为了谋生,必须归属于某种产业单位。产业单位是以金钱结合的,在这巨大的产业结构中,个人只是可以随时被替换的小零件。在今天的科技生产条件下,人的异化程度比过去更为严重:单独渺小的个人只是将他自己的力量融入产业单位,他自己已经不存在了,他不过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小零件。人的尊严究竟在哪里?人的自主性究竟在哪里?人之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能合群,那是不是合群之后就不再有自己?“群”又归谁主导?用金钱堆砌的无冕之王、假借公权力而取得支配地位的民选贵族,他们已经代替了过去的封建领主和帝王,主宰着许多小民百姓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共同体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许倬云:为何我们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孤独

从启蒙时代到今天,人类在这三百多年中逐渐发展取得的成绩,从生产的能力和生活的舒适程度来说,都远远超越了过去千万年加起来的总和。人类因此自信,也因此骄傲。但今天,这三百多年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这个方向上人走得越远越快,大多数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都不再得到保障。人有了自由,却不再平等;有了安全,却不再有慰藉。人在伊甸园外,是不是只剩下额头流汗的机会?这茫茫大地是不是终于只属于那些人上人的“高级人”,而“低级人”的命运只不过是散漫的工具?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好好思考的大问题。这个现代文明社会还在继续不断改变,我们是不是就让惯性作用继续进行,还是可以加一些匡正,带回人的价值,带回社会意义?

许倬云文明三书

许倬云:为何我们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孤独

以“大历史观”俯瞰世界文明3000年

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许倬云:为何我们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孤独》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许倬云:为何我们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孤独》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434.html

(0)
上一篇 2023-05-18 22:27
下一篇 2023-05-18 22:39

相关推荐

  • 毕飞宇关于小说阅读的11条建议

    1.小说家最基本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不是书写,不是想象,不是虚构。是病态地、一厢情愿地相信虚构。他相信虚构的真实性;他相信虚构的现实度;他相信虚构的存在感;哪怕虚构是非物质的、非三维的。虚构世界里的人物不是别的,就是人,是人本身。的确,哪怕仅仅从技术层面上说,小说的本质也是人本的。 小说家首先面对的其实是他的“所爱”,然后才是“价值”。说到底,小说家不是机器,不是人工智能,他无法规避他的情感。 2.不细腻是做不成小说家的 每个作家的性格不同,智商不同,感受的方式不同,健康状况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哪怕描写的…

    2024-11-06
    0045
  • 金庸诞辰百年 专访沈西城、吴思远: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沈西城,原名叶关琦,香港作家,香港《武侠世界》杂志社前社长,出版有《旧日沧桑》《西城忆往》《西城纪事》等著作。他曾为金庸的《明报》写稿,但并未在《明报》工作。与金庸见面次数虽不多,他但直呼查先生看人准,因为金庸曾说:“小叶坐不定的,不适合做编辑工作,但写东西还是可以的。” 因家在《明报》附近,沈西城经常与金庸的《明报》同事聊天,得知了不少金庸轶事,细节非常丰富。后成书名为《金庸往事》,篇幅虽不长,但还是有不少有趣的故事。沈西城说,如果读者觉得他这本书薄就对了,说明大家觉得有意思,还想继续看。再者,…

    2024-03-09 文化对话
    0045
  • 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有一位书友说,他读了我的文章,就把我推荐的书都买了。我说谢谢你的信任,可是不用买那么书,按需购买就好了。 我还给了他一个建议:「少买书,少买书,多读书,多读书!」 一般重要的事情需要说三遍,我不确定对他是否有用,就只说了两遍。 我说的少买书,是建议他少囤一些书,因为他读不了那么多,用选书买书的时间来读书,而不是只顾着买买买。 以前我也经常买书,一般看到好书都想买,担心再不买就成绝版书,以后很难买到了。 过了一两年有些书真的绝版了,于是我就把同一本书多买的两本放在孔网去卖,赚了三五倍,甚至更高。 比如…

    2024-02-21
    003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