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在韩国作家中有何不同?

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在韩国作家中有何不同?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双双授予AI相关科学家之后,有不少人大胆猜测文学奖是否也要颁给ChatGPT,还好结果揭晓“有惊无险”,用一位网友的话说“文学可能是科技留给人类最后的尊严”。

继前些年热炒“万年陪跑”的村上春树之后,近两年每当颁奖日临近,高居赔率榜的作家残雪都会被推上热搜,讨论热度甚至超过了获奖者本人。一旦悬念揭晓,媒体和围观群众也随即散去,仿佛一个屡玩不倦的游戏。对于国内大众而言,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兴趣可能仅限于此了。

今年的获奖者韩江,又是一个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的名字,虽然她在国内远非安妮·埃尔诺那样无人知晓,代表作品几乎都已悉数引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1970年出生的她仍在创作高峰期,是近年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韩国文学在国内热度不减,但很少有人会将其与诺贝尔文学奖挂钩。

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在韩国作家中有何不同?

如果深入分析,上述两点都不算意外,莫言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奖时都仅有57岁,获奖后创作力依然旺盛不竭,诺奖已经不再是传统印象中接近于“盖棺论定”的荣誉。

而在诺奖之前,韩江的作品就广受国际文学奖项的青睐,2016年凭借《素食者》成为首位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亚洲作家,2018年《白》又被二次提名,被勒克莱齐奥视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近年来韩国电影以冷峻犀利的现实剖析、直面人性残酷的情感强度,屡屡斩获重量级国际奖项,或许正是在此影响之下,诺奖委员会将目光投向了韩国当代文学。

值得讶异的,应该是首次有亚洲女性作家荣获诺奖这件事,不只是韩国女性文学,还有更多的非西方女性文学值得被看见。一个积极的信号是,自2018年至今,七届诺贝尔文学奖中有四届都颁给了女性作家。而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中,仅有14位女性作家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如此评价韩江——“在作品中,她直面历史创伤和无形的规则,并在每部作品中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性。她对身体与灵魂、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以其诗意和实验性的风格成为当代散文的创新者。”相信读过《素食者》《少年来了》等作品的读者,对此都会深有感触。

而韩江的一段关于《素食者》的创作自述也广为流传——“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在近年来引进的众多聚焦女性议题的韩国文学中,正因为亲历残酷历史的心灵烙印,韩江才能将社会对于女性群体的系统性不公,升华为个体对异己的暴力与镇压,不只是社会现实缩影,更是集体人性的深刻寓言。也正因为见证了惨绝人寰的暴力现场,她的文字才能给人以直透灵魂的情感冲击,犹如一把鲜血淋漓的剔骨刀,又有着宛如梦呓的恐怖诗意。

可惜的是,以光州事件为背景的《少年来了》至今未能在内地出版,好消息是磨铁已经引进了版权。除《少年来了》之外,《黑夜的狂欢》《伤口愈合中》也在磨铁的出版计划之中。

磨铁无疑是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大赢家,这也是对其长期耕耘韩国文学最好的回报。2019年,磨铁引进出版的《82年生的金智英》成为韩国文学在国内的“引爆点”之一,2021年的《素食者》让很多国内读者第一次知道了韩江的名字。随后,磨铁接连推出了《白》《植物妻子》《失语者》《不做告别》《把晚餐放进抽屉》等多部作品,再加上三本待出作品,几乎没有留给其他出版机构任何机会。

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在韩国作家中有何不同?

2021年时,做書曾经发布过磨铁韩江系列作品策划编辑魏凡关于《素食者》的一篇编辑手记《要不是这本书,我应该会离开出版业》。上选题会之前,他本来准备动用每年一次“力排众议,一票通过选题”的权利,却没想到领导们高度认可这本书,并决定当作重点选题来操作。

在向韩江的经纪公司表达了对这本书的期待和对其本人的喜爱之后,磨铁成功报价并拿下了这本在内地已经绝版了七年的书。韩江获得诺奖之后,有读者重新找到了这篇三年前的文章,并在评论区送上了从“未来”传回的祝贺——“韩江喜提诺奖!恭喜这位编辑!”

韩江的获奖,有助于破除部分读者对于韩国文学的“偏见”,正如一位读者所说“之前读过不少韩国小说都是社会流,这给我一种感觉就是韩国人很善于剖析社会但是不擅长写‘真正的文学’”,应该放下的,或许正是这种对于所谓“真正的文学”的执念。

在带动新一轮韩国文学热潮的同时,韩江也将让国内读者看到韩国文学更多丰富的面向,刺激出版机构引进更多社会流之外的优秀作品。

你读过韩江的作品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获得诺奖会促使你阅读她的更多作品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2024做書图书市集(杭州站)

ZUOSHU BOOK FAIR·HANGZHOU

时间

10月17日(周四)

15:00-19:00

预展日 / 错峰观展

10月18日-20日(周五-周日)

11:00-19:00公众开放日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在韩国作家中有何不同?》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做書”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在韩国作家中有何不同?》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39325.html

(0)
上一篇 2024-10-12 09:19
下一篇 2024-10-12 17:12

相关推荐

  • 谷玉良 李咏琴:阅读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一个双重中介模型

    阅读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一个双重中介模型 How Does Reading Behavior Affect Moral Sensitivity?: A Dual Mediation Model 作者简介 谷玉良,社会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咏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摘  要:以往研究指出阅读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水平,但阅读究竟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其内在机制却未讨论清楚。为了探究阅读行为与个体道德之间的内在关联,文章基于CGSS2015数据,实证分析了个体的阅读行为与道德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个体的…

    2024-11-21 文化对话
    00395
  • 陈传夫:图书馆核心业务变迁与人才培养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纸书堆摘编:陈传夫,赵庆香,朱传宇.图书馆核心业务变迁与人才培养合作发展策略研究[J/OL].图书馆建设,1-15[2024-11-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41104.1554.002.html.   2024年11月5日,《图书馆建设》网络首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传夫教授等人撰写《图书馆核心业务变迁与人才培养合作发展策略研究》文章。作者认为从传统的书籍借阅、文献收藏,到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正在向更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知识服务与终身教育转变。文章从图书馆业务核心变迁与人才培…

    2024-11-18
    00175
  • 城乡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和服务质效提升策略研究——以山东省商河县为例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来,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纷纷创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目前已经超过3.35万个,大大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阅读需求。《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任务,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图书馆积极建设城乡公共阅读空间,拓展思路,提质增效,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商河县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和服务现状 商河县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历来被认为是商文化的老家,商河县也一直致力于文化强县建设,加大资金投…

    2024-11-25
    0010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