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后,如何半小时写出一篇2000字的书评

标题夸张了一点,任何文章都须精心打磨,无法一蹴而就。

本文讨论的是框架和思路,也可叫模板,或者套路。不要抗拒套路,为什么会有套路?因为套路有用啊!如果只是个人抒情,为爱发电,那读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如果是自媒体创作,你也关注点击和转发量,那你就一定要研究爆文套路。

本文也不探讨门槛较高的严肃书评,只讨论面向普罗大众的情感观点类书评。如果你也关注了“樊登读书”“洞见”“读书369”“每晚一卷书”之类的公众号,那么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书评文章:

《树上的男爵》:最顶级的活法,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双城记》:人越柔软,越有力量

《那不勒斯四部曲》: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的宿命

诸如此类,不难发现,这类文章就是用一本书为引子和载体,输出一个观点,用书中的情节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引发共鸣、或戳中痛处、或带来新知。

拆解这样的文章不难发现,只需三步,我们就可以完成一篇像样的书评。

第一步:搭框架

多读几篇,我们就能梳理出这类文章的框架:

读书后,如何半小时写出一篇2000字的书评

例如“每晚一卷书”最近有一篇《读了<红楼梦>才知道,钝感力是治愈生活的良药》,大纲如下:

读书后,如何半小时写出一篇2000字的书评

当然,初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难度降低一点,不用全文来论述一个观点,也可以寻找全文最能打动你的三个观点,将这个模型更改为:

读书后,如何半小时写出一篇2000字的书评

如果你觉得提炼三个观点依然很难,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找书中打动你的三个金句,围绕这三个句子来展开论述。

 

第二步:装素材

框架搭好了,就像一个人的骨骼立起来了,现在往里面填充血肉。书评,自然处处离不开书。开头可以放上书籍的介绍、主要内容、作者、创作背景,让读者对这本书有全面的了解。如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书,也可以跳过这一步,用其他的方式引出观点。

中间的三个主体板块,基本上就是“故事+论述”的方式展开。

先围绕着分论点选取书中的情节进行陈述,然后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当然,在论述过程中引用其他事例、生活中的故事、其他名言都是可以的。

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的关系,也可以是递进的关系。

论述要充分,不要全篇在讲故事,最后一句话才来发表感想,这样“评”和“感”的内容就显得过于单薄。

 

第三步:造金句

一个人骨骼血肉都有了,肉身也就齐了,是一个完整的人了。但我们还要穿上漂亮的衣裳,才能彰显这个人的特色,更加吸引人。

语言过于平铺直叙,就缺乏了打动读者心灵的点。

所以,我们要打磨句子,让这些句子与读者之间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要跟读者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说到读者心坎里面去,让人恨不得抄下来背下来,念念不忘。

金句,是文章获赞和转发分享的关键。

金句不要过长,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律,多用对称、排比、比喻、回环句式。

人生难熬的苦,都是向上的路。

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不问过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

通过构筑框架、装进素材、打磨语言,一篇书评就诞生了。

当然,这只是万千模版中的一种,读无定律,写无定法,只要是带给我们的思考、启发,都可以把它写下来。

去写吧,没有输出的阅读是毫无意义的。先写下来,才会有写得更好地一天。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读书后,如何半小时写出一篇2000字的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读书后,如何半小时写出一篇2000字的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1620.html

(0)
上一篇 2024-02-25 13:31
下一篇 2024-02-25 13:38

相关推荐

  • 胡洪侠:图书馆我们去,还是不去?

    欧美的大学图书馆早就在转型之中,香港的大学图书馆也紧跟此潮流纷纷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理念是,大学图书馆从纸质书刊阅览服务,转向数字资源、各式阅读与研讨空间及3D打印等方面的服务。 这直接改变了我们谈论大学图书馆的方式。比如过去我们谈到牛津大学的博德利图书馆,不仅会说其主分馆有藏书700万册,甚至还会提到一个段子:每逢有人问博德利图书馆有多少册图书,图书管理员喜欢用英里来回答:“好吧,书橱排起来大概有120英里长。”据说博德利图书馆的藏书以每年4公里的速度增长,即每年13万册。剑桥大学图书馆也有700万册图书和杂…

    2025-10-13
    00154
  • 叶圣陶: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略读的指导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文 | 叶圣陶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文或选文。有了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课文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正宜从此入手,一篇读毕,又读一篇,涉及的方面既不嫌偏颇,阅读的兴趣也不至单调;所以取作“精读”的教材。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

    2024-09-29
    00700
  • 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基于“小数据”的思考

    寒假期间,笔者花了较多时间观察与思考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 我算是“技术出身”的图书馆员,本科阶段学的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在我的母校属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下边的工科专业),毕业后赶上了互联网开始普及,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 2000-2005年担任所在馆技术部负责人,之后脱产上了三年图书馆学研究生,上学期间受张厚生老师的影响,我对图书馆(学)史亦产生了兴趣,此后较长时间对图书馆(学)史亦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是个经久不衰,且似乎为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人们普遍追捧“大…

    2025-02-13
    0057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