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旅行的意义|自我介绍

读书随感

今天看书基本都保证了,漢書一卷略多,杜诗多些,但因为是白文,体会也不多。个别地方读一遍没感觉,刚好有时候没有夹书签,重新打开看,会重叠读一些,读第二遍突然懂了某句。

也有一些完全搞不懂,比如《西阁夜》里面“盗贼尔犹存”的“尔”指谁。前面小伙伴讨论,我完全不能加入讨论,因为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其他还有一句感觉理解了,没有标记,现在找不到了,下次读到再说。

由于在路上,带着老人孩子,不适合码札记,暂时也没有特别多扎实的内容可以码,所以先从略。

◎ 旅行的意义

出来一天整了三万步(当然我手机可能过于灵敏,那应该也有两万五),我婆婆过量携带甜的食物,扔掉浪费,留着又实在吃腻了,背着还嫌重,只在外面吃了一顿饭。这些小小的磨合以及孩子白天的疯癫,某人怕卧铺不安全,夜里不知道守了几个小时。

我不禁要想,人们为什么要出门旅行,为了享受美景美食还是自讨苦吃?夜间执 勤的 警 察兄弟把我叫醒,提醒我盖被子。我给孩子盖好,自己清醒过来,索性坐一会儿。我想譬如这个policeman,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做法。我感受到的是善意和细心。

旅途中的人和事,常态的风景和偶遇的云烟构成了整个过程中的所有,会给平凡和习惯性的生活注入一些新鲜气息。而且就像旅途中“来都来了”的想法一样,人生一世也是“来都来了”,多看看,多体验,“稳赚不赔”。

我是个非常多感的人,“那些年很多事都没有发生,却被我经历了”。别人心如止水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经过了万水千山。有时候我会纠结多说一句话还是少说一句。每当我想到我就活这一次,就会多说一句。

有时候会被一段音乐感染,会突然在某个瞬间想起一些永恒的话题。比如有一天地球不存在了我爱过的那些诗词归于何处,外星人会懂会爱惜吗?我的结论是汉高祖给吕后的遗言“非而所知”(好像《史記》是“而”,义同“尔”,我查半天手边竟没有一点可靠资料,《通鑑》是“乃”,注:乃,汝也。),所以我好好爱惜我这一世便好,管不了那么多。

◎ 自我介绍

 

读书随感|旅行的意义|自我介绍

(来自最近截图,比例变动很小)

有一次很搞笑,也是敝号在涨粉,但我突然没有多大积极更文的兴致,转脸想到这个几千人的小号差不多75%是男网友在关注,想起一位职场博主说自己为-1至4岁的职场人提供精神支撑和解决方案,我是不是可以说丰富了一点点广大男网友的精神生活?

当然,我知道他们其实是向下兼容而已。给我留言的基本上都比我水平高,甚至高很多很多,还有一些明明读了不少书却“骗”我说自己是小白的。所以更切合我的自我介绍是:跟外专业行家厮混的本专业(中文)门外汉。

跟朋友提及,朋友说:书局三全本有好多人买,但大多是十几二十岁左右的人,豆瓣山倒组隔一两天就有人二三折出书,想读古籍的人很多,读下去的很少

我说:我也是这样晃了近十年。

我也是曲曲折折,爱古书又因为各种原因辍学。捡起来才不到三年(不过这次捡起来,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不会再弃)。但同时,读古籍又读下去的很少的人里面,女性想必是更少的。

我是极少数的幸运儿。有的东西不是学历、职称什么硬性指标能评价的。我在柔性指标或者说没有指标的方面很幸运,几乎幸运过见过的所有人。我总是能遇见自己期待的,而且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不是墨菲定律那种。

有时候后台会收到感谢或希望我写下去的私信、留言。实际上是广大网友鼓励了我,让我写下去,无论是胡说还是随手的记录,可以相互沟通阅读中某个具体问题的理解或整体的感受。

有一次我跟几乎不看我号的某人说,我很幸运,写了这么久没遇到一个不善的留言、私信。他一脸鄙夷,意思谁看你写的呀。转脸又笑了。笑自己的鄙夷。

后记:

下午在博物馆一开始已经感觉到腿酸,进入休息模式,结果两个孩子在长木凳睡着后,某人对拿起杜诗开启歇脚模式的我说:“来都来了,你不去转转,才逛了不到十分之一。”我心想:“有那么夸张吗?”但还是接受他的提议,去逛了。

飞行模式很省电,加上周末没人找我,很放心。就是路痴+文盲,逛了一个小时后找不到路,心想不知道某人是否联系过我。在这个博物馆甚至看了干尸,反正我关注的重点是书上看过都不甚了了的东西。比如一些古器物的形制。因为有的东西无法想象或者想当然,而实物哪怕复制品会直接给我们画面感。

博物馆给我印象深的是古今的互动,有一些多层的抽屉设计,里面是一些文物拼图、镂空图案的转盘,还有一些转盘直接在展示区,不在抽屉里。当然还有高科技电子屏,会有介绍等。

这些互动成功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前面我开玩笑说自己是文盲,别人也大多数是。实际上也不是,这些人不一定特别爱历史、文化、考古,但现代教育学过历史,然后加上有的家长带孩子来看,有的年轻人自己来转转,互相探讨一些古人如何如何的问题。

实际上有些文物本身就有表情,它们当时在想什么,制作它们的人在想什么,在如何设想它们,以及制作的结果完全符合预期还是产生了预期以外的作品都很有意思。

夜间在洗脸池充电,读杜诗,一个维吾尔族父亲抱孩子路过,好像说了句:看看她看在学什么。我就逗孩子笑一下,孩子很可爱,我笑她也笑。简单聊几句,是女孩,九个月。大半夜不睡觉,白白胖胖的,爸爸都抱不住了。

就到此,必须去睡觉了。有空再见!希望没有熊猫眼。封面图是小竹抓了一把草叶子撒在我的《漢書》上。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读书随感|旅行的意义|自我介绍》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蔓草, 读书与生活”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读书随感|旅行的意义|自我介绍》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31346.html

(0)
上一篇 2024-08-18 21:18
下一篇 2024-08-18 21:27

相关推荐

  • 《明智创富指南》是一本鸡汤书吗?

    《明智创富指南》这本书收到了。 昨晚8点,给娃洗了澡,哄睡后,自己一个人到客厅的沙发上坐着,一边翻阅书,一边喝完了白天剩下的最后一杯五红饮。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书,把有用的文字以金句的形式藏在文章里,它是一本只有金句的金句合集。 不同于其他书里的鸡汤,看着很有道理,但却不能立即想到使用的场景。 这些金句都是大道至简的话语,让人能马上想到相应的场景,并知道如何去做。 比如,做成一件事,不能只是做成了,致谢很重要,分享经验也很重要。 上面这个句子看似普通,实则蕴藏智慧。我看到这句话时马上就去做了。 当时,…

    2024-10-10
    00265
  • 读《蔡义江新评红楼梦》随感

    首先说一下,这书乱买的,当年可能有点沉迷《红楼梦》,买这书不知因为什么,可能想逐渐了解一些红学家的观点。这书相当于百衲本,可能不如直接买古抄本的影印本。但也附带看看看过很多相关书籍的学者随手提及的“常识”。 《红楼梦》这书也够复杂,但在所有古典名著里面仅看文字算简单的。反正就是健在的讲《红楼梦》的除了骆玉明先生有时候解读得还挺平和中正,大多让人不忍卒闻。因为对人物的解读差别太大。 我自己也抱着审慎的态度,比如王夫人、贾政,虽然有这样那样看起来有点过的地方,但在当时而不是现在,绝不是一无是处,甚至是…

  • 提升读书幸福感的六个建议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 半天读不了几页, 读了后没什么收获, 分享几个小建议, 或许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01.放下手机,沉浸式读书 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的时代, 读书时, 手机“叮咚”一声, 或是网页上跳出个热点, 注意力就被勾走了。 书看了半天, 啥也没记住。 学会给自己“降噪”, 找个安静角落, 把手机调静音, 跟外界的纷纷扰扰暂时“失联”。 就像筑起一道透明的墙, 让思绪在书的世界里沉淀, 这样才能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 02.读多少是够?别贪心 有人觉得读书越多越好, 以数量取胜, 一年不读个上百本, 都不好意思说自…

    2025-01-13
    0027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