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遗作面世 《绝笔·绝响》再现时代情怀

著名作家叶永烈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他的远行,引发众多读者缅怀。

叶永烈,1940年8月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2015年开始,叶永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经过三年努力,完成135万字的“上海三部曲”。这三部长篇小说,并无故事上的联系,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上海。叶永烈作品《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构成总字数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输出多种语种版权。“红色起点”这个生动、形象而准确的概括,向全世界告知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与意义。

叶永烈遗作面世 《绝笔·绝响》再现时代情怀 叶永烈遗作面世 《绝笔·绝响》再现时代情怀

《绝笔·绝响》遗憾未能看到新书问世

叶永烈以高产著称。他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逾3500万字。早在2016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叶永烈携他的《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出现在新书发布会上。这本书是叶永烈以直接交往中的第一手资料写成,集数十年采访政坛名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数学家华罗庚、美国科幻巨头海因莱因、“童话大王”郑渊洁、“ 三毛之父”张乐平、音乐家贺绿汀……叶永烈见证了这些名人的传奇人生,抓住了许多转瞬即逝的历史瞬间。

1997 年8 月4 日,笔者与毛泽东的侄子贺麓成(右)合影
1997 年8 月4 日,笔者与毛泽东的侄子贺麓成(右)合影

在叶永烈老生前的数十年里,他从事着当代重大题材纪实文学创作,著述颇丰。因此,也与众多政治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乃至境外友人等等,有着书信交往和采访经历,积累了大量历史和书信资料。2014年,叶老将其多年收藏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的同时,也整理出他与众多名家多年的往来书信,略作尝试,编辑成《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一书,于2016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资料珍贵稀缺不忍埋没

时隔4年之后,虽然身体状况已经不好,但叶永烈在患病之际,还不忘对《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进行修改。只是他未能赶上看到今年6月份的最新修订版。此次《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的修订再版,更正了许多初版未发现的细节错误,主要涉及地名、时间、人名等主要信息均再次进行了严格的查证。全书共分6篇,共82篇文章。

《历史的绝笔》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随后,叶永烈深感众多书信及采访资料的珍贵稀有,不忍埋没,遂再作精选,编辑而成《历史的绝笔》的姊妹篇——《历史的绝响:名人书信背后的如烟往事》。

叶永烈遗作面世 《绝笔·绝响》再现时代情怀

作为首次出版的《历史的绝响》与其姊妹篇一脉相承,以作者叶永烈交往、采访中的第一手名人书信为媒介,全书5篇,共54篇文章,用大事亲历者的“往事”,讲述这些书信的来龙去脉,以及作者与众多长者、作家、艺术家、历史人物、科学家和海外人士的书信往来以及书信背后的人与故事,用大事亲历者的回忆还原历史的真相。

叶永烈遗作面世 《绝笔·绝响》再现时代情怀

《历史的绝响》再现叶老时代情怀

叶永烈以自己交往、采访中的第一手名人书信为媒介,讲述这些书信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罕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也都是一篇人物特写,揭示了大时代背景下不同人物的悲欢命运,以及各种各样的名人风采,同时也重现了隐藏在书信里的时代风云,具有浓重的历史质感和时代情怀。叶永烈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瞬间,用温情的笔触、不长的篇幅,记下一段段或波折、或坎坷、或激荡的人生故事,将那些年、那些人的那些事儿娓娓道来,形成回荡的历史绝响和厚重的历史绝笔,既有微笑,也带着泪。通篇感情丰富、流畅,史料真实可信,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情怀。

只是可惜,图书尚未出版,叶老即逝,也导致该书成为叶老最后的遗作和绝响。随着纸质书信的消亡,它更可以说是书信的“历史的绝笔”、“最后的绝响”,以后绝少有人写了,也绝少有人回应了。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叶永烈遗作面世 《绝笔·绝响》再现时代情怀》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叶永烈遗作面世 《绝笔·绝响》再现时代情怀》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1066.html

(0)
上一篇 2020-06-05 10:16
下一篇 2020-06-09 20:05

相关推荐

  • 从全面小康看中国智慧:《小康中国》重磅上市

    2020年,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的广袤大地上,脱贫奔小康已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中国人正以更多元的方式拓宽致富路,涌现出了一个个生动真实、振奋人心的脱贫攻坚样本。”《小康中国》的案例正是中国人多维思考、多重探索、多元致富的生动说明

    2020-07-31
    00275
  • 《中国哲学十八讲》出版发行 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吸取智慧

    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他们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哲学的智慧,近日,红旗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哲学十八讲》一书,以期帮助广大领导干部能够从中国哲学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打牢修身做人的基础。 本书作者王杰,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本书主要选取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视角,从原始宗教与神人的关系开始讲起,追本溯源,梳理中国哲学发展的路径,厘清中…

    2019-10-17
    00341
  • 活动预告丨9月7日-8日,长篇小说《丛台别》读者见面签售会

    丛,是芸芸众生的我们; 台,是人生如戏的舞台。 《丛台别》见证一出戏 与一条街的相聚离别, 一部关于“戏码头”武汉的城市史诗, 即将在江汉路新华书店与武汉中心书城 与您相约! 内容简介 《丛台别》命名出自一同名的著名汉剧折子戏——丛,就是人生;台,指的是舞台;别,是人生与舞台的终极归宿。 这部小说以坐落在汉口前进四路的武汉汉剧院为叙事的空间原点——一个曾经集中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辉煌历史的特殊地点,继而以前进四路的变迁为时代背景,以几代汉剧演员及其周围人的沉浮命运为主线来…

    2024-09-07 图书资讯
    0054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