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最精微最深层的心理问题-24个比利精彩书评

文/王芳
已刊《南方日报》

《24个比利》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威廉·米利根(比利)臭名昭著:1977年10月,两周内,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内犯下三起强暴抢劫案,人称“校园之狼”。警方在重压下迅速地破了案,威廉·米利根身陷囹圄。

  犯罪证据十分充足。

  这似乎是一个庆祝正义得到伸张的时刻,但公辩律师在和比利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比利精神异常,不久,比利用拳砸碎马桶企图自杀,许多细节都显示出比利与众不同。

  比利确实与众不同。母亲放荡、生父自杀、继父长期的虐待与性侵让比利的童年充满苦难,他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制定自我教育计划,陆续为自己创造了23个国籍、年龄、才能、性格各异的人格(男女都有)用以承受痛苦、保护身体、学习逃脱、辨别方位、享受关爱、表现快乐、关爱弱势群体甚至反叛社会……这些人格再加上完整融合的“教师”,构成了24个比利,其中汤姆、亚伦、丹尼均具有卓越的绘画才能,“家族”保护人里根是一位南斯拉夫人,能够控制肾上腺素,拥有强大的体能,是武器及军事权威和空手道专家,和平时期的管理者阿瑟是个英国贵族,精通物理、化学和医学,能够流利地说写阿拉伯语。这些具有超能的人格和数名招人怜悯的无助儿童,以及数名“惹人厌的人格”一起构成了比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充满血泪的个人成长史。

  四位一流的精神科医师和一位心理学家共同宣誓证明比利是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威廉·米利根最终被判无罪,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

  获得无罪判决的比利被转到雅典心理健康中心接受治疗,在考尔医师的帮助下,13个被压制隐藏的“惹人厌的人格”作为人性中的必要构成部分,得到了正视,完整融合的“教师”首次出现。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教师”在追溯自己“从哪里来”时,发现了父亲自杀的真相和母亲品行的瑕疵,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而媒体持续的隐含敌意的报道,给公众带来了恐慌,一名男子试图枪杀比利,幸亏雷根及时出现逃过一劫。比利的人格再次分裂,这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比利再度沦为囚徒,被关在戴顿司法中心(四周有两层围墙环绕,还架上带刺铁丝网,安全设施甚至比大部分的监狱都来得严格)。在比利精神的深处,聚光灯边不再是各行其是的各个人格,而是一具具尚未封闭的棺木,有些棺木里躺着等待命运的人格,有些棺木则因为一些年轻孩子对生命还抱有希望而空着:

  “那是什么地方?”我问他。

  “戴维为它取了个名字,”他说道,“因为那是他创造的,戴维称它是死亡之地。”

  这真是一个伤感的结尾。

  读完《24个比利》,我们早已原谅了比利给社会带来的恐慌,即使这条“校园之狼”还曾经犯下另一些不为人知的罪行,我们也仍然为他感到抱歉。这就是叙述的力量。丹尼尔·凯斯耗费两年时间重建起来的、可能比利自己都无法理清的个人成长史,让我们看到了成年人对孩子的伤害如何扭曲了一个天才儿童的心灵,看到了人类社群的芜杂粗暴对一个敏感儿童的深刻影响,看到了人类社会制度与机构的局限,也看到了比利自救的努力,看到了人的脆弱与尊严。

  《24个比利》是一本典型的纪实小说:关注有深远影响的热点新闻事件,作家花大量的时间做调查、访谈,并且作为某些资料、信息的来源出现在小说中,叙述时使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小说中的人物、地点与相关机构绝大多数均为真实名称。丹尼尔·凯斯宣称自己严守事实:“书中并无我自己杜撰或改编的内容。”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材料筛选和小说的叙述特点看到作家的主体性。我们注意到,丹尼尔·凯斯对于比利的自我管理与自救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他详细地罗列了亚瑟管理“家庭”的戒律,这些戒律既是自律的,也是勤奋上进的;叙述也非常关注不同人格出现造成的“时间缺失”,从一个人格转换成另一个人格时的短暂迷惘得到了叙述的强调;在第三部,媒体的敌意报道造成了比利人格的再次分裂,两周后,作家与比利在墓园散步,随着谈话的深入到对死亡与生命价值的思考,代表人格融合的“教师”再次出现。这些隐含在客观叙述底下的特点和小说中许多其他细节,都显示出了1980年尚处于比利事件漩涡中心的丹尼尔·凯斯,在写作《24个比利》时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与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丹尼尔·凯斯对于人类最精微、最深层心理问题的敏锐洞察与理解能力。

  显然,不仅仅是比利需要“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都需要“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习爱与宽容。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洞察最精微最深层的心理问题-24个比利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洞察最精微最深层的心理问题-24个比利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868.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2
下一篇 2024-02-17 23:32

相关推荐

  • 《晓英•赝说•鹿鸣馆》:被凝固的杰作-晓英·赝说·鹿鸣馆精彩书评

    关于作者身后留下未能完结的经典作品,最著名的大概要数曹雪芹的《红楼梦》了。于八十回戛然而止,引发一众文人竞相添续。而在推理小说的领域,最有名的例子可能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德鲁德疑案》。尽管有传闻称狄更斯曾向上帝祈求让自己完成这本充满哥特气息的侦探小说,但作品最终还是停止在谜团被解开前的一刻。 任何小说在最初都是依靠悬念取胜的。于是一部未完结的作品,其实很让人揪心。日本作家北森鸿的这本《晓英•赝说•鹿鸣馆》(以下简称《鹿鸣馆》)同样是一本没能完成的作品。尽管在通常意义上,推理小说的精彩程…

    未分类 2024-02-17
    00225
  • 用力的爱,就真的不会被辜负吗?-再见之后,说再见精彩书评

    以前特别喜欢的一个词是放肆,不管是从字音字形还是字义上来讲,它都极致地表达了一种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洒脱,又是一种站在巅峰,掌控全局的大气。这好像是我们急着摆脱少年时代,成为独立个体的一个明显标志。有着年轻的冲劲,又是给自己的成年礼——不管结果怎样,放肆过的青春就不会被辜负。所以我们带着这样的放肆劲儿,用力地去爱、去恨、去哭、去笑。我们以为这样度过的青春,将来老了,回忆起来不会有遗憾,我们以为,像有些电影里表现的,可以跟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吹嘘,你妈,你姥姥曾经这样活过!我们都太乐观,只看…

    未分类 2024-02-17
    00203
  • 变成鸟的夏天-氯的滋味精彩书评

    巴斯蒂安把少年的某些角度,尤其是侧脸,画得太像一只鸟了,以至于少年终于第一次在泳池里完成全程闭气游冲破水面时,感觉像是同时看到了一只鸟的第一次飞翔。变成鸟的少年精疲力竭地趴在游泳池边,大口大口地呼吸,当身体中被耗尽的氧气恢复到某个可以供应思考的值时,少年才后知后觉地在脸上显现回味和领悟。 这毋庸置疑是一本美丽的书,从封面到封底,除了最开始介绍少年开始游泳的原因的3页里是褐色和暗紫为主,剩余 141页里都贯穿着一种青色,一种天空、海洋和远山在某些时刻共享的颜色,青色的贯穿使用符合游泳池作为故事发生…

    未分类 2024-02-17
    0019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