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105期:《十堰文史•武当文化专辑》

明永乐皇帝朱棣于公元1412年正式动工大修武当山宫观,应验了明洪武年间在武当山修道的张三丰“他日此地必大兴”的预言。距今已历整十个甲子。

在农耕社会里,一次性规划兴建如此庞大的宗教建筑工程,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天下名山里也独一无二。也正是这次大兴,把武当山的尊崇地位推向了极致,成为明代神权的帝都,皇室的家庙。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994年我国申遗成功,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武当武术、武当山宫观道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方兴未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加快了库区武当山文物的抢救修复速度,遇真宫正在就地冉冉顶升。武当山的再次大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明成祖朱棣大兴武当600年之际,为我们又展示出一幅激荡人心的画卷。

典藏推荐

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105期:《十堰文史•武当文化专辑》

在武当大兴600年之际,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以文史资料特有方式,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撰写反映现代武当山建设保护和文化传承的亲历、亲见、亲闻史料50余篇,分为“武当记忆”、“文物保护”、“申遗之路”、“抗日烽火”、“两岸交流”等栏目,编成了这集《武当文化专辑》。

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105期:《十堰文史•武当文化专辑》

精彩节选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因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 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如今,经济与生活的现代化,对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传统文化起到不小的冲击和消解作用,使其面临不断毁坏与消失的厄运。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非物质活态文化的生存处境最危险。它们口口相传,往往随着老艺人相继离世而消亡。从某种意义而言,这种消亡也意味着民族个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消亡。抢救与保护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正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世界各国在20世纪末纷纷向联合国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韩国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大大震撼了中国文化界。进入21世纪,中国加快了抢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步伐: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在2005年至2008年,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各省、市、区相继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工作如火如荼。湖北省的脚步同样也在加快。2003年,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有志之士开始大力抢救与保护濒危语言文字、口述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当山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名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是我国著名的5A级风景旅游区。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城乡融合的流放文化,古朴清幽的汉水文化等,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宫观道乐是秦巴地区优秀民间文化与自唐代至明代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历经千余年的孕育、形成、发展,既有中国道教音乐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具有庄严典雅、雅俗共赏的气质,混融一体的独特宗教韵味,南北交融的地方特色等显著特征。它集道教全真派、正一派等各派音乐于一体,古老纯真的曲调是其它任何音乐不可替代的。武当山宫观道乐主要是由在庙道人演奏。随着时代的变迁,道人或老或死,许多道人渐渐退出表演舞台,武当山宫观道乐濒临失传,武当山宫观道乐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节选自《十堰文史 第十一辑 武当文化专辑》“申遗”之路

· 本书现藏于十堰市图书馆三楼地方文献中心,可现场阅览

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105期:《十堰文史•武当文化专辑》

十堰市图书馆(张湾区公园路11号)

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105期:《十堰文史•武当文化专辑》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夏季3:00-6:00)

周四下午闭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编辑:祝东红、杨柳

责编:昝启英、舒奡

审核:李智、刘娟

终审:彭跃航

主办:十堰市图书馆

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105期:《十堰文史•武当文化专辑》

扫码关注十堰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105期:《十堰文史•武当文化专辑》》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十堰市图书馆话说地方文献|第105期:《十堰文史•武当文化专辑》》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shuguan/27355.html

(0)
上一篇 2024-05-10 20:54
下一篇 2024-05-20 21:33

相关推荐

  • 新质生产力助力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共图书馆线上业务培训班圆满结束

    为全面提升京津冀蒙晋新等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2024年8月20至22日,首都图书馆成功举办了“2024年新质生产力助力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线上业务培训班”。此次为期三天的线上培训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西、新疆六地2000余名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报名参训,总观看量接近2万人次。 本次培训邀请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刘余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兼主任刘晓娟,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索引学…

    2024-09-04
    00110
  • 咸宁市图书馆活动回顾:阅满香城之“湖科满天星·小YUE老师公益课堂”系列主题活动——“土家文化探秘”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3月24日上午10点,咸宁市少儿图书馆举办了“湖科满天星·小YUE老师公益课堂”活动,本次活动的焦点是“土家文化探秘”。市图书馆的文化志愿者、主讲人吕俊伟向孩子们介绍了土家族的文化。通过土家族的传说故事《西朗卡布》,吕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土家族的服饰、建筑、环境、饮食、习俗及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土家族男性的传统服饰包括琵琶襟上衣和青丝头帕,而女性则穿着左襟大褂,镶有花边的筒裤或八幅罗裙,并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饰。孩子们对土家族独特的吊脚楼建筑,以及其作为居住和烹饪场所的功能布局表示出了极…

    2024-03-30 图书馆动态
    00115
  • 【世界读书日】郧西县图书馆联合郧西县残联、郧西县盲人协会开展视障读者阅读活动

    为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保障特殊阅读群体读者的文化权益,共同分享阅读的喜悦,感受书籍的力量,4月19日,郧西县残联、郧西县图书馆、郧西县盲人协会在文体中心城市书房联合举办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之“读一本书”活动。视障读者代表及家属共20余人参与。 活动中,郧西县图书馆精心挑选各类盲文书籍30余册供视障读者现场阅读体验。在体验中,视障读者们对养生保健、经典名著类盲文书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欢快地“畅游”在盲文书海中,自由畅谈读书感悟,分享阅读心得,时而用指尖轻轻地触摸,时而激动地和同伴交流,脸上…

    2024-04-20 图书馆动态
    0018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