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太喜欢《白夜》这本100来页的书了!

你好,我是老王。

最近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没想到陀翁还有这般温情的小说。

《白夜》是中篇小说,100来页,用四个夜晚和一个清晨,来描写一段简单而迷幻的爱恋,很容易读,不比陀翁其它作品的深沉,但读完给人的感觉五味杂陈。

豆瓣9.1分,太喜欢《白夜》这本100来页的书了!

豆瓣评分

“我”是一位26岁的幻想家,在圣彼得堡(城市边缘)生活八年,但几乎没有熟人,像是透明的空气。

无人问津的“我”害怕一个人待着,经常独自在城市里游荡。一天晚上,“我”在运河堤岸溜达,遇到悲伤哭泣的娜斯简卡,然后开启为期四晚的约会。

娜斯简卡17岁,与奶奶相依为命,住在一幢老公寓里。奶奶双目失明,担心孙女往外跑,就拿别针将俩人的衣服别在一起,时刻不能分离。

后来,公寓来了位年轻的男租客,相处日久,娜斯简卡爱上男租客,但男租客有事要离开圣彼得堡,约好一年后回来。

一年后,娜斯简卡等不到男朋友,就到运河堤岸哭泣,碰到“我”这位孤独的幻想家。

在这四个安静的夜晚,幻想家与娜斯简卡,这两位孤独的年轻人相互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心情。幻想家从关心到同情,最后爱上娜斯简卡。

而娜斯简卡内心也开始松动,决定放弃等待,接受幻想家。在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构想美好明天时,男租客像鬼一样出现在他俩眼前。

娜斯简卡认出男租客后,离开幻想家的怀抱,拉着男租客的手,消失在黑夜里,留下“我”在风中凌乱。

如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那也只是一个苍白无聊的爱恋,可陀翁也没有再往狗血里写。

第二天清晨,“我”收到一封信,是娜斯简卡写的。娜斯简卡在信里表达对幻想家的亏欠和爱意。

我很能体验到幻想家的心情,多年来难得找到一位说得上话的朋友,还爱上了她,但背叛来得和爱情一样快,自己又得回到孤独冰冷的黑暗人生里——早知道很快又回到黑暗里,你为何要施舍我稍纵即逝的光呢?

就像他说的,“或许是因为一缕阳光刚一出现,就被乌云挡住,所以一切在我眼中都变得黯淡无光;又或许因为我未来生活的前景阴郁而悲惨地在我眼前一一掠过,我看到十五年之后的我还是和现在一样,一成不变,只不过变老了些……”

可是,这位孤独的幻想家,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并没有因此怨恨娜斯简卡,虽然他很想“当你和他一起迈进圣坛时,我要将你那乌黑秀发间娇嫩的花朵,一把揪下来,哪怕只有一朵,然后揉成碎片”,但毕竟娜斯简卡是他生活里唯一出现的光,哪怕光阴短暂,也给过他珍贵的慰藉和爱意,而自己也从中感受到自己还是有用的,还是有人爱的。

这道微弱的光虽然从爱情世界里消散,但能够持续照亮和温暖余生。

所以,这种“求而不得”,最后升华为祝福和慈悲,幻想家说,“我希望你永远笑靥如花,明媚动人!……因为你曾经给一颗孤寂而满怀感激的心一段那么幸福快乐的时光。”

《白夜》是陀翁的早期作品(1848年),书中的“我”,很像陀翁另一本小说《地下室手记》里的主人公,一样的孤独无望,但心境明朗许多,可能是因为《地下室手记》写于托翁的中后期(1864年)。

小说主人公的心境变化,也是作者本人的心境和阅历变化。‍‍‍‍‍‍‍‍‍

大作家写的故事和人,总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这样的“求而不得”升华成“祝福与慈悲”,却是生活中很缺失的吧?!

因个人感情和事业的不如意,就报复社会,伤害无辜者,这样的悲剧总能在我们的周边世界里上演。好像世界越来越开阔,人心却越来越狭隘。

 

 

 

期待与你的认识之旅

豆瓣9.1分,太喜欢《白夜》这本100来页的书了!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豆瓣9.1分,太喜欢《白夜》这本100来页的书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豆瓣9.1分,太喜欢《白夜》这本100来页的书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46347.html

(0)
上一篇 2024-11-22 19:32
下一篇 2024-11-25 09:28

相关推荐

  • 推荐一本豆瓣9.2高分,⟪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万人好评的神书!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女孩在这就有了无限可能,失去它,就失去了所有选择的权利。” 这个地方,就是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谷爱凌曾经说:“如果让我涂刷自己的房间,我会在墙上涂画一座雪山,因为那是我的领地!” 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弹琴运动学习做题,数学题、物理题…技能是把房间弄乱,但又“总能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 谷爱凌的直播分享 画家弗里达生命的最初和终结都是在同一幢「蓝房子」里,从6岁的小儿麻痹到18岁的车祸再到终身残疾长期卧床,“痛”从未停止,她的创作也从未停止。 可以说,这所蓝屋子…

    2024-06-10 好书推荐
    00581
  • 12个月零1天:豆瓣9.3,推荐这本书,让你读懂死亡、悲伤与爱(建议深读!)

    人死亡后,意识是否仍旧存在?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意识并不会随之完全消失,大脑活动可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进行。 一些有过濒死体验的幸存者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调查中,81位的幸存者里有半数以上在濒死时出现了对过往生活的回顾,近半数的人感受到了意识从自身分离,自身形象脱离了躯体,游离到空中。 迄今为止,人类还无法合理解释濒死体验这一现象。有科研者称其是人类脑部神经在特殊条件下的反射和潜意识思维运作,也有很多心灵学家将它当做死后世界的证据…

    2024-02-05
    00200
  • 《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一个不能正视过去的民族,注定无法真正崛起

    「读一本书,去看一个世界」 “在当代中国,没有哪一代人比他们更具传奇色彩、更加难以把握和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了。”——在《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一部关于共和国“第三代人”的深度研究。他们曾推动、参与甚至主导历史,如今很多人仍影响着现实。 《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 作者: 米鹤都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豆瓣评分:8.0   所谓“第三代人”,是指20世纪60年代处在读书年龄的那代人,他们后来被称为“红卫兵”、“老三届”、“知青”。正是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

    2025-08-05 好书推荐
    0010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