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 为何而来》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熬夜读了三遍

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的好书是 ——《这一生 为何而来》。

作者伯特·海灵格是跨越两个世纪的心理治疗大师,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一生撰写完成了110多本著作。

《这一生 为何而来》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熬夜读了三遍

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将海灵格一生的心路历程、抽丝剥茧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在”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愧疚”、”和解”、”幸福之道”、”给予和接受”等重要议题上的独到见解……

从而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重获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01.作者简介

伯特 海灵格,1925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雷门,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父母和童年的经历对他日后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0岁被送往洛尔的寄宿学校,17岁入伍服役,19岁成为成力战俘,经历了战争,被俘以及在比利时战俘营被关押的人生。

一年后,他从监狱逃脱,想办法回到了德国,6周后,他成为神职人员行列中的一员,开始在静默、学习、沉思和静心冥想中漫长的身心灵净化过程。

5年后,他被任命为神父之后,被派到南非工作,并在那里的大学继续学业,获得了大学教育学位。

他与南非的祖鲁人一起度过了16年时光,那是一段对他后来的工作有深远影响的经历。

1971年,他从南非回来的两年之后,海林哥不顾所有反对的声音辞职,开始作为心理治疗师独立工作,并迅速成为欧洲最主要的治疗专家,成为心理治疗业内的顶尖人物。

2008年,海灵格因其对结合医疗的特殊贡献,在墨西哥被授予结合医学荣誉博士。

2011年,海灵格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2016年,海灵桔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索菲在中国举行工作坊,展示新家族系统排列的工作方法。

2019年9月19日,海林格逝世,享年94岁。

在书中,海灵格公开畅谈了自己的一生,畅谈命运、和解以及幸福之道。

《这一生 为何而来》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熬夜读了三遍

他的一生都在探讨人心该安于何处的问题:

“人的一生为何而来?

这辈子会受到和平、喜悦、爱的序位的支配吗?……”

02.为什么读这本书

第一眼看到书名《这一生,为何而来》,那一刻,突然想到一段话:

“初来人间不知苦潦草半生一身无转身回望来时路才知生时为何哭”

这段话的意思是:

生而为人,不经柴米油盐,怎知人生百味,酸甜苦辣;不经世事多变,怎知人情冷暖;不经千锤百炼,怎知初来人间的第一声啼哭

想活,是人的本质,会活,是人的希望。

生而为人,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这一生又是为何而来呢?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有的人很早就问了这个问题,有的人面对中年危机才问这个问题,有的人经历人生苦难才为这个问题……

《这一生 为何而来》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熬夜读了三遍

很多人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考验和不幸,深陷痛苦,甚至在面对死亡时,都会仰天常问:

“这一生为何而来?”

每当我们思考:

“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时,都应该来读一读这本好书《这一生为何而来》。

海灵格老师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在他7岁逃脱纳粹追捕的时候,在他10岁进入寄宿学校的时候,在他17岁结束青少年时代应征入伍的时候,在他18岁进入战俘营的时候……

他的思考和实践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他一直在研究在呈现在展示一般人没有看到的确实存在着的,和存在过的心理和精神现象。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感激海灵格的人,因为海灵格疗愈了他们的心灵,挽救了他们的关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认识。

在这本书里,海灵格先生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和他的“家庭系统排列”方法。

他的洞见和方法己经在全球范围内的很多领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和广泛的应用。

海灵格指出,很多人站在了不属于自己的错误位置上,导致系统层面和个体层面发生各种问题。

如果我们放弃只着眼于个体的方法,而从更大的系统的角度出发,让每个人都回归到自己的位置上。

那么,在整个系统中爱就开始流动,个体的问题就有机会得到解决,这就是海灵格所称的”爱的序位”。

03.爱的五个同心圆

001.爱的第一个同心圆——父母

感恩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爱的第一个同心圆,始于我们的父母对彼此的爱,我们就来源于这种爱。

它是所有其他爱的先决条件。

无论我们的童年经历过什么,我们都要对这一切说:”是的”,最终一切都是好的发生,我们得到了成长。

现在,让我们看向自己的父母,带着爱说: “谢谢”。

让我们用爱去认同接受自已生命中的一切时,会感受到生命的圆满和和谐,这份爱在我们的内在绽放。

《这一生 为何而来》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熬夜读了三遍

002.爱的第二个同心圆——童年时期

我们要带着爱接受自己父母所给予自己的一切。

作者在书中写到,我接受并认同儿童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父母没有看到的地方或他们的某些过错,甚至很疯狂的事情。

这一切都是我命运的一部分,我承担这些挑战以及伴随这些挑战而来的不幸和痛苦,还有我必须应对的所有境遇,认同和接受这一切,我就成长了。

当我们接受一切时,进入我们内在的仅仅是力量,其它的都会留在外界,我们不再被这一切侵蚀困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责任,当我们各自站回自己的位置时,所有人都感到如释重负,包括父母。

003.爱的第三个同心圆——接受和给予

给予比接受更容易,因为当我们在机遇的时候能感觉到自己比较优越。

而我们在接受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似乎处在一个比别人低的位置上。

当我们能够以这种态度去接受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去给予,给予的开始,是正确的接受。

在成人的关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双方能够相互同等的接受,这是最重要的平衡。

004.爱的第四和第五个同心圆

爱的第四个同心缘超越了良知。

在爱的第四个同心圆中,我们要接受家族的所有成员,接受每一个成员如其所是,包括所有被家族排除在外或者被唾弃的成员。

爱的第五个同心圆是关于更大的群体,关于其他文化,关于道德和不道德的人的平等。

要平等的对待一切,因为当我们超越了家族关系的狭隘,能够同样珍惜的接受其他人时,我们的成长就远远超出了自己良知的范围。

《这一生 为何而来》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熬夜读了三遍

爱的第五个同心圆与全人类,全世界有关,他要求我们接受整个世界,从而可以达到全世界的大和解。

这份爱是爱所有一切,让我们知道我们都受一股更大力量的驱动!

所有人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所能呈现的样子,没有人能够做出与他所处环境不相符的表现。

当我们只留在爱的情绪中,很少会有东西发生,因为我们被囚禁其中。

在爱的第四和第五个同心圆中,我们才能超越这种狭隘,到达精神的层次。

 

*作者简介

思言40+中年女性,近20年企管转型、探索人生无限可能

领读人

国家高级阅读指导师

投资自己成长教练、幸福导师

个人IP打造导师

追光成长学院联合创始人

相伴阅读、共同成长,让阅读点亮生活,欢迎遇见优秀的您,一起探讨交流!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这一生 为何而来》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熬夜读了三遍》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这一生 为何而来》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我熬夜读了三遍》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44541.html

(0)
上一篇 2024-11-05 12:35
下一篇 2024-11-05 12:38

相关推荐

  • 豆瓣8.7,《从熊口归来》强烈推荐一下这本能改变认知的书籍!!!

    “和别人一起活着,和他们一起摇摆” ——译后记 袁筱一 2015年8月25日,一个法国的人类学家,在堪察加半岛做田野的时候,遭遇了一头熊。她虽然独自一人,却在熊口下劫后余生。于是有了这一部《从熊口归来》。这本书记叙了她在“熊”的事件发生之后,在一个秋冬春夏的轮回里所经历的一切:在俄罗斯的抢救,在法国的手术修复,然后,是再出发回到事件发生的堪察加半岛,最后,再回到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经历“熊吻”事件而存活下来的,娜斯塔西娅 · 马丁原本就是“很少”的那一个。在法国的萨尔佩蒂耶…

    2024-07-20
    00295
  • 这套10年前就预言“核污染”的末日科幻神作,真的绝绝子了

    在日本核污水排海的第19天,第一批排放量共计7800吨已全部流入太平洋。 第二批已经在路上!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 •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9.0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核反应堆熔毁并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 • 2013年,由于储存设施有限,日本政府决定要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 •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 日本选择了一个对他们而言最省钱,但对全球环境危害最大的一种解决方式。 原以为疫情后的生活会逐渐步入正轨,…

    2023-09-16 好书推荐
    00430
  • 《自控力》这本书,畅销300万册,只需10周,成功掌握自已的时间和生活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好书是《自控力》。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她出生于1977年,曾在波士顿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目前供职于史丹佛大学商学院。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她告诉我们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同时,阐述了我们为何会在诱惑前屈服,以及怎样才能抵挡诱惑。自控力是意志力的一种延伸,因为有意志,所以每个人都能自控。 《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

    2024-05-10
    0025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