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这是本号第100篇原创,全文共2843字

作者l 微月

来源 l 微月在读书(ID: weiyuegogogo)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YoYomom52)

微博看到一个帖子:

“每天两点一线,上班下班,努力挣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很快乐,也没有不快乐,好像不该这样,却只能这样。”

太贴切了,这可能是很多30+,40+社畜人的现状。

每天吃饭,睡觉,工作,照顾孩子,对生活谈不上讨厌,也没什么激情。

偶尔觉得自己颓废,猛的从床上跳起来,想学点什么,又不知从何开始。

东摸摸西看看,好像一切都值得学,又好像学一切都没意义,最终把想法晾在一边。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缺乏目标。

《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01.没有目标,生活就没了方向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说:

“一个人若是没有人生目标,纵然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也会像一个迷失的人一样,内心没有喜悦、生活没有激情,甚至会厌恶自己,因为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走到哪算哪。

大学期间,我就是这种状态。

每天上课,下课,写作业。别人考证,我也考,有没有用不知道,反正忙着比闲着安心。

周末就做兼职,发传单,做家教,当礼仪小姐,用宝贵的时间,换取微薄的酬劳。

还在校园里卖空调,做旅游代理;去义乌进货,拉一大袋手套、围巾回来卖。

身体的勤奋,并没有给我带来踏实感,反而暴露了我的迷茫: 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到大四,这种迷茫被进一步放大。我做了一大堆简历,什么单位都投,国企、民企、外企等。

能报的岗位都报,销售,财务,人力,行政,教育培训等,四处笔试面试。

我不停地实习:

在房地产公司学销售,觉得营销太累;

在德国公司做行政,认为事情太琐碎,不想干;

在美国公司当基金会计,感到工资太低;

……

试用一份工作,就讨厌一份。我明白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可你问我想做什么?我说不出答案。

由于缺乏人生目标,我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内心迷茫、焦虑,甚至讨厌自己。

《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02.有了目标,日子就有了热情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追踪人生目标对人生成就的影响。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差不多的人,结果显示:

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有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清晰的长远目标。

25年以后,他们的成就分别为:

那3%有清晰长远目标的人,这么多年来,朝着目标不断努力,成为社会各界顶尖人士;
那10%有短期目标的人,逐步完成短期目标,一步步突破自我,成为社会中上层人;
那60%有模糊目标的人,没什么特别成绩,生活安稳,成为社会的中下层人士;
那27%毫无目标的人,生活过得很艰难,面临失业,经常抱怨社会,成为社会最底层人士。

目标就像一部导航仪,指引着人去不同的地方。

你定了什么目标,就是在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人生。

我好朋友阿浩,以前是个网瘾少年,大学经常去网吧打游戏。

毕业之后入职一家公司,每天下班就是玩游戏,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光是王者荣耀就打过近万场,累计耗费2000多小时,还没算别的。

随着年纪增长,他发现游戏虽然能带来即时快乐,却带不来长久的自我价值感。

所以,他决定放下游戏,试试不一样的人生。

2022年,他注册公众号“阿浩读书”,开始读书写作,扎根粥左罗老师写作训练营整整半年,拿到所有优秀奖项。

自从定下日更目标,他再也不玩游戏,而是将所有时间用在阅读、思考、输出上。

短短两年多时间,他累计写完800多篇原创文章,公众号粉丝从0涨到2万+,月入过万,成功转型自由职业。

《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指出:“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当你内心没有明确计划,不知不觉就会浪费时间,去做那些“短期快乐,长期无意义”的事。

 

而当你制定好具体目标,自然而然就会督促自己,去做那些“短期艰难,长期有好处”的事。

正如文学家艾里西尔·纳瓦依所说: “生命没有地图,只有你内心的指南针。”

一个人目标指向哪,热情就在哪,成就也就在哪。

《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03.找到目标,内心就有了希望

怎么寻找人生目标?凭感觉。

这是《认知觉醒》中给出的建议。

凭感觉?听起来真不靠谱。

对,我刚开始也是这个感受。

寻觅人生目标这样重大的事,居然是凭感觉。

当我看完解释,瞬间豁然开朗。

作者周岭指出:“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

我们需要用心去思考,什么事情让我们最触动。这些东西,往往能反映你内心最真实的需求。

我们可能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只是迫于生活压力,迫不得已将它们隐藏起来。

现在要做的,就是用感性力量唤醒心底的想法。

 

你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让答案浮出水面。

比如,回答《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一稼提出的这6个问题: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你可能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热爱某类事物,而人生的前半段,竟然忽略了它。

我是去年才知道,自己酷爱写作。也是那时决定开始写,在公众号写,在知乎写,在社群写。

尤其是今年4月份开始,用flomo写卡片笔记,记录日常想法,我突然发现灵感实在太多。

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都能促发我思考,让我刷刷刷写下很多文字。

比如,前段时间看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想到十几个不同角度的选题;读完《认知觉醒》,写下21条读书笔记,累计1万多字。

 

再如,上个月参加女儿托班毕业典礼,我从4个视角写感悟,半天写了4000多字。

四个多月,我的flomo已经写了298条卡片笔记,共约16万字。加上公众号和日记,今年写了32万字。

《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我似乎有天然的表达欲,乐此不疲地思考,输出,将脑海里的想法变成文字。

回到上面作家一稼提出的6个问题,毫无疑问,对我来说,写作就是那件让我废寝忘食的事。

如果没有经济压力,余生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写作,每天写,一直写,写一切想写的东西。

一个人找到目标,约等于播下希望的种子。

你不停地给它浇水、细心呵护,经过时间的洗礼,它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04.写在最后

德国哲学家莱辛曾说:“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有些人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

小时候听父母的话,刻苦学习,考上好学校;

长大后听父母的话,努力工作,考编制考公;

上班后听父母的话,频繁相亲,去结婚生子。

在父母的建议下,你似乎没有主见,也不太需要主见。

你只要按部就班读书、工作、成家。大概率会得到不错的结果,但你可能还是不快乐。

因为有些东西只是看起来很好,或者是别人认为很好,而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当你感到迷茫、无趣、没激情,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时,或许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 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抓住内心最真实的愿望,并想办法靠近它。

 

祝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心每一天。

《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微月在读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认知觉醒》:一个人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为什么还会内心没有喜悦,甚至厌恶自己?》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33589.html

(0)
上一篇 2024-09-05 10:40
下一篇 2024-09-05 11:12

相关推荐

  • 甲骨文 二战史(全6册)使日十年+南京1937+中国1945+未了中国缘+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中国之翼

      内容简介 《使日十年:1932~1942年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C.格鲁的日记及公私文件摘录》 1932年的日本已然疯狂: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政治刺杀事件不断,且准备退出国际联盟,撕毁《华盛顿条约》,妄图主宰亚洲和西太平洋。 此时,美国需要派遣最优秀的外交官力挽狂澜,既坚守美国在远东的权益,又努力避免战争。 在这样的风口浪尖,格鲁大使走马上任。 格鲁出使日本的十年,正是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十年,他的个人日记及公私文件提供了十分贴近实际外交的观察视角,披露了美日在各领域惊人斗争…

    2024-12-12
    00311
  • 波伏瓦的三重奏:自我与他者的博弈

    1941年夏,西蒙娜·德·波伏瓦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小说原名《正当防卫》,后定为《女宾》。该作品的女主人公是复数——弗朗索瓦丝与格扎维埃尔,书名却是单数——一位女宾,究竟指谁?或许两者皆可。被邀请到何处?当然是现实中由萨特发起的“三重奏”关系。 在谈论这部小说之前,原型是绕不过的话题。奥尔加·D ——格扎维埃尔的原型,是波伏瓦的学生,她苍白的脸,常被耷拉的金发遮掩着,她迷恋着波伏瓦,后认识萨特。在波伏瓦的自传《岁月的力量》中,另一个名为玛丽·吉拉尔的女子——萨特一个学生的妻子,也有着格扎维埃尔的影…

    2024-06-27 好书推荐
    00461
  • 豆瓣8.7《床,沙发,我的人生》原著小说!因为我的屈从,我的过去在身后分崩离析

    比起一场考试,人生有时更像是一部电影、一局游戏。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固定的交卷时间,你的不同选择会将你引向不同终点。 选择蓝色药丸,继续在混沌中幸福地生活;选择红色药丸,了解世界的真相并试图挣脱藩篱。 选择留在生活了一辈子的邮轮上,与红尘隔离,在火光中结束自己纯洁无暇的生命。 选择变成山上的两块石头,在无声的交流中实现母女间最终的相互理解。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择该死的大电视机…… 1、选择轻松自由 在法国电影《轻松自由》原著小说《床,沙发,我的人生》里,主人公「那谁」(是…

    2023-05-11 好书推荐
    0088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