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身陷泥沼但仰望天空,永远像树一般向上生长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快乐?

身心俱疲,时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无法看清前方的道路,却又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被迫推着拉着向前。

生活、工作,白天、黑夜,睁眼、闭眼,到处都是压力

越是过得用心的人,压力越是明显。

到底该如何挣脱压力的枷锁,在“困境的土壤”中,找到更好的“方向”生长?

或许,在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的经典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中,能找到一些启示与共鸣。

《布鲁克林有棵树》:身陷泥沼但仰望天空,永远像树一般向上生长

*浙江文艺出版社-《布鲁克林有棵树》

01.生活千疮百孔,但我们始终向阳而生

作为贝蒂·史密斯最为人称道的杰作,《布鲁克林有棵树》与《小王子》《夏洛的网》并驾齐驱,深受美国教育界的青睐,多次被选为中学课本的必读书目,更是美国各大书店假期力荐的读物。

它还荣获纽约公共图书馆颁发的“世纪之书”称号,并在亚马逊书店被评为“20世纪最佳青少年读物”。

《布鲁克林有棵树》讲述了20世纪初的纽约贫民窟布鲁克林区,一个移民家庭的小女孩弗兰西·诺兰的成长经历。

弗兰西的父亲是个酒鬼,靠着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母亲是一名清洁工,通过帮别人做家务养活一家四口。

“有人出生含着金汤匙,有人出生就要捡破烂。”

这话描述的正是弗兰西和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尼利。

《布鲁克林有棵树》:身陷泥沼但仰望天空,永远像树一般向上生长

在社会底层挣扎的父母让弗兰西从小就明白生活的不易,但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弗兰西依然努力寻找着生活的微光和幸福的动力——

和弟弟卖废品换取微薄的收入,去图书馆按A到Z的顺序借书,“把全世界所有的书都读一遍”,偶尔享受倒掉咖啡的奢侈……

然而,贫穷的真正可怕之处,并不在于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它对人格的侮辱和对灵魂的折磨:

小小的弗兰西,在卖废品时不得不忍受老板掐一下她的脸,只因“女孩子给掐一下脸”可以多挣得一分钱;

公共卫生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对穷人的羞辱压过了弗兰西对针头的恐惧:“这种人是怎么活下来的,要是他们全部绝育,那么世界该多么美好!”

弗兰西用心写下的关于父亲的作文,却被学校的老师斥为“龌龊”的小故事……

这样的评价与经历,不仅否定了弗兰西的努力和才华,更是对她人格的贬低和歧视,无疑对弗兰西的心灵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但也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锻炼了弗兰西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敢于直面困境的勇气。

弗兰西从没有被苦难打倒,相反在苦难中积蓄力量,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逐渐成长为一个才华横溢、独立自信的女性,最后走出贫民窟,拥有立足之地。

有人说,这是一本揭开成长真相的书,讲述阅读和教育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尊严与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布鲁克林有棵树》不仅仅是一部描述苦难人间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能够给予深陷困境的人们力量与启示的心灵之书。

它如同一股强大的动力,激起了无数人的斗志,又如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布鲁克林有棵树》:身陷泥沼但仰望天空,永远像树一般向上生长

02.勇于接受生活馈赠的伤怀与喜悦

事实上,故事主人公弗兰西·诺兰的生活,正是基于作者贝蒂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生活环境写成。

20世纪早期,德裔移民后代贝蒂·史密斯,在威廉斯堡度过了充满艰辛的童年。

家境贫寒的她,自出生起便跟随家人辗转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从艾文街(现在的曼哈顿大道)到斯塔格街,再到蒙特罗斯大道和霍普金斯街,多次的搬家成为了她童年生活的一种常态。

直到后来,全家在格兰街顶层的一间公寓里安顿下来,这个地方据她的传记作者记载,很可能是《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天堂树”生长的地方。

这棵象征着希望与成长的“天堂树”,在贝蒂·史密斯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见证了她童年的困苦与挣扎,更承载了她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布鲁克林有棵树》:身陷泥沼但仰望天空,永远像树一般向上生长

可惜的是,年仅14岁的她,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辍学,这份早年的坎坷经历在她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直到她的两个女儿都踏入学堂,贝蒂才得以重返高中校园,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完全眷顾她,她终究未能完成学业,也因此无缘正式步入大学的殿堂。

但这些生活的曲折与磨砺并没有击倒她,反而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她的创作之路铺设了独特的底色。

贝蒂对写作怀揣着无尽的热爱,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守着这份初心。

在旁听课程的同时,她不断磨砺自己的能力,最终获得了前往耶鲁大学深造戏剧的宝贵机会。

20世纪30年代末,她将注意力转移到小说创作上。然而当时的美国出版界与文学评论界,对于来自底层的写作者和女性写作者持有不小的偏见。

她的作品,就这样被淹没在尘埃中。

直到1943年,《布鲁克林有棵树》终于问世,很快便作为军供版图书在美军士兵中传阅,深受读者欢迎。

贝蒂·史密斯曾坦言,她平均每天都能收到四封来自前线的来信,信中士兵们纷纷诉说着这本书如何抚慰了他们的心灵。

1945年,大导演伊利亚·卡赞将这部作品改编成同名电影,并成功斩获奥斯卡奖项。

自此,《布鲁克林有棵树》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布鲁克林有棵树》:身陷泥沼但仰望天空,永远像树一般向上生长

书中有一棵天堂树:

“无论它的种子落在哪里都会努力向着天空生长。它生长在被木板封起的空地里,生长在遭人忽视的垃圾堆中,它是唯一能在水泥地中发芽的树,只在廉租公寓小区里枝繁叶茂。”

很明显,这树就象征着贝蒂·史密斯和她笔下的弗兰西,以及那些在苦难的缝隙中寻找生机,在见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选择热爱的人。

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困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在生活的缝隙中寻求突破。

终于有一天,他们会挣脱束缚,破茧而出,成为那棵傲视群雄的参天大树。

愿你我将来不论身处怎样的困境,也能如同天堂树一般生机勃勃,永远向上生长。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布鲁克林有棵树》:身陷泥沼但仰望天空,永远像树一般向上生长》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布鲁克林有棵树》:身陷泥沼但仰望天空,永远像树一般向上生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30015.html

(1)
上一篇 2024-07-22 11:28
下一篇 2024-07-22 11:36

相关推荐

  • 新书书单推荐 2023年4月21日:寻找米兰·昆德拉

    13世纪初蒙古的崛起及其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和统治,一方面改变了世界,另一方面也使蒙古民族脱离了自身原先的萨满信仰,皈依藏传佛教。然而长久以来,藏传佛教在元朝宫廷内外传播的详情却鲜为人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传统汉族士人既对藏传密教缺乏基本了解,同时又热衷将其情色/色情化,甚至相信野史,在正史中将藏传密教塑造为一种类似于房中术的“妖术”和“鬼教”。这种将藏传佛教乃至整个藏族社会严重萨满化、色情化的倾向一直延续到当代,甚至影响到西方世界。 本书利用近年发现的大量汉译藏传密教文献,通过将其与相应的藏文…

    2023-04-21
    00228
  • 推荐:豆瓣分类排行榜排名第1的书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用一些理论来揭示事物运行的逻辑规律,推演命运发展的因果关系。

    2023-04-06
    00480
  • 人民日报和央视齐荐:这本书你再忙也要读!

    *《全球通史》2024最新刷边版 风靡半个世纪的全球史观奠基性杰作,启蒙全球四代人的世界史入门读物。 据不完全统计,这本书全球读者已突破2000万。 数万人在豆瓣上打下了9.0的超高分数。 历史学大家汤因比说,这本书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拯救我们“深重的精神危机”,并且更好地“理解未来”。 的确,书里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有对文明利弊的探讨和对科学技术的忧虑与警示…… 在这本书中,你也能看到读历史的意义—— 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理…

    2024-10-11 好书推荐
    0037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