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黑塞的书,被惊艳到了!

今年有一个阅读目标,就是读完黑塞精选集。

读完的第一本是《悉达多》,这本书很薄,字数不足10万,我用了一个上午一口气读完了。

第一次读黑塞的书,太惊艳了!文笔,哲理,叙述,都是我喜欢的。

第一次读黑塞的书,被惊艳到了!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首印度的诗,名副其实。

语言优美干净,自然澄澈,排比很多,读起来真的像书中所说的小溪一样:缓缓地,给人启示;不停地,奔向远方。

与其说浪漫,不如说纯真。

这本书的主角是悉达多,他是印度高贵的婆罗门之子。家庭条件好,样貌英俊,而且勤奋好学,这样的人,大家都喜欢。他得到了普通人一生都得不到的财富,地位,名誉,却为了寻找内心的安宁,离开家人,开始了求道之旅。

他聆听乔达摩宣讲教义,试图在修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他与名妓珈玛拉相识,沉迷于肉体的欢愉;他开始经商,积累了很多财富。但这一切最终都让他厌倦,他再次出走,终于在一条小溪旁,悟出了真谛。

读的时候,我总想起毛姆《刀锋》中的拉里。

拉里的出发没有目的,就是单纯的浪迹天涯。

而悉达多的出发,却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兜兜转转,质疑世俗,理解世俗,陷入世俗,最终成为世俗。

拉里能给人一种勇敢出发的信念,而悉达多,却带着我们看了一整遍人生。

这很好,不用变老就能看到人生的尽头,进而发现人生的本质。

01、自己才是世界的核心

悉达多第一次出走,是因为他想做一名苦行僧。他认为,人生就是磨难。自己内心不安宁,是因为生活的太好,必须要多多接受生活的历练。

他忍受烈日,练习呼吸,克服饥饿,终于做到了无思无念,头脑空空。

但是他发现:尽管这些路径都引导他离开了自我,可终点却总又是回到了自我。不管怎样,他最终都要变回悉达多,仍然需要忍受内心的煎熬。

现实中像悉达多这种的人很少。更多的人,是为了财富,权利,一生孜孜不倦地去奋斗努力,而不是反过来。

在这个过程中,会为了拿到机会低三下四,会为了节省花销而省吃俭用,会为了赢取更多时间而争分夺秒牺牲休息,会逐渐地感到劳累疲乏。

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会反思:劳苦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究竟是为了什么?

悉达多告诉我们:什么也不为。只是因为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所以才活着而已。并非是为追求到某个境界。

余华说的很好: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并非为了任何其他。

自己才是整个世界的核心。如果没有了自己,整个宇宙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02、去发现而不是去探索

悉达多一生出走过三次。

第一次是出走家乡,第二次是离开佛陀,第三次是离开女人和孩子。这三次出走,都是因为他一直没有找到自己要的东西。

他一生都在追求道,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最终却在一条小溪边找到了。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探索的时候,很容易眼睛只盯住他所寻找的事物,结果就什么也找不到,什么也不能吸收,因为他总是想着要找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便受到这个目标的约束。探索意味着有一个目标,发现却意味着目光自由,胸怀坦然,没有目标。

是的,去发现而不是探索。

发现,意味着没有目的,意味着顺其自然。

这和《道德经》中的“顺其自然,天下自定”一个道理。

没有目的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当然,我并不认同茫茫然自顾自的前进。毕竟,生活需要有基本生活资料的满足。对于满足生存的工作、行动,可以向着目标勇敢进取。

但是除此之外,比如旅行,爱情,亲子关系等,都可以主动去发现。

去发现什么呢?

发现树木、星斗、动物、白云、彩虹、岩石、野草、鲜花、小溪与河流,发现清晨的灌木丛中露珠闪烁,发现远方的高山泛着淡蓝色和灰白色的光,发现百鸟啼鸣,蜜蜂嘤嘤嗡嗡,清风飒飒飒地吹过稻田。

是的,发现大自然,发现小细节,发现具体的微小的感受。

03、做星星而不是做落叶

说起落叶,我想到飘零。我还挺喜欢落叶的,纷纷落下,像极了另一个世界的繁花。谈到星星,虽然熠熠生辉但却望而不及。

但悉达多告诉我们:要做星星,不要做落叶。

星星有自己的轨道,它们不会为了一阵风离开自己的路;而落叶,在空中飘舞、翻卷,最后摇摇摆摆落到地上。

世界有它的规律,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轨道。

不要因为外界的推动,偶尔吹来的风,就离开自己的根据地。

悉达多第一次经商,对方问他:你是一个沙门,是不是陷入了困境,所以才想来找工作?

悉达多回答:我从来没有陷入困境。我确实没有财产,我也确实一贫如洗,但我是自愿的,所以我从未陷入过困境。

所谓的困境,贫穷,只不过是外界的定义罢了。

如果我们足够坚定,这些对我们就毫无影响。

悉达多最终在小溪边悟了:没有什么过去,没有什么将来:一切都是现实,一切都有本质和现时存在。每一个生命都不可摧毁,每一个瞬间都永恒长存。

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黑塞在自述里写道: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柏拉图、斯宾诺莎、叔本华、尼采,但他们的影响远远没有印度哲学,以及中国哲学的影响大。

他一生读过大量中文书籍的德译本,包括《道德经》《易经》《庄子》等。

实际上这本书,我觉得很像《道德经》第一章中一句话的故事。

这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悉达多》这本书里说:能够让人思考和能够言说的一切,通通都是片面的:一切都片面,一切都半半拉拉的,一切都缺少完整性,都缺少圆满和统一。

真正的智慧,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算是真正的智慧。——这也就推翻了悉达多三次出走寻求真知的这条路。

如果悉达多早就悟出这句话:道可道,非常道,那他应该早就是乔达摩本人了。

世间真正珍贵的东西,不是知识,不是词语,不是道理,不是时间,而是一切存在的具体的事物。

比如,星辰大海,苍松翠柏,石头河水,花鸟虫鱼,还有,我们自己。

这些一直矗立在世界上的事物,才是真正的道。

伫立,感受,体验,爱这个世界,这就是本质。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第一次读黑塞的书,被惊艳到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蔷薇书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第一次读黑塞的书,被惊艳到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22769.html

(0)
上一篇 2024-03-14 12:15
下一篇 2024-03-15 17:01

相关推荐

  • 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

    显正街凤凰巷的汉阳树,高约八丈,直径四尺,历经明、清、民国时期,至今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十分难得。后经园林部门科学测出,至2020年,汉阳树树龄为542岁,是武汉中心城区内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 银杏树又称白果树,秋天结果。小学有位周同学住银杏树院里,总会带几颗白果送给朋友吃。夏天乘凉,我也常跑到银杏树下的竹床边,听周同学的爷爷讲故事。 图源:武汉绿化 武汉的夏夜像个蒸笼,闷热得把人都从家里赶出,密密麻麻的竹床把街头巷尾和小院连成一个大家庭。听大人讲故事是最吸引伢们(小孩们)的事,有时孩子们会不厌其烦地…

    2024-01-17 好书推荐
    00329
  • 《星空与半棵树》:写给每一位择善固执、真诚活着的人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陈彦最新力作《星空与半棵树》近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陈彦的作品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的荣誉。他创作了数十部戏剧作品,有《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他的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亦是广受好评,其中《装台》获2015“中国好书”、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主角》先后荣获“2018年度中国好书”、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这部《星空与半棵树》是陈彦历时八年、九易其稿后推出的心血之作,凝聚着…

    2023-06-28 好书推荐
    00638
  • 《苏东坡传》这本书,读完第3遍,10句经典值得收藏

    近几天,有幸与读书会的伙伴、朋友交流,感触颇多: 有来自海外的学者、创业者,有来自国内的职场人、实体店老板、退休人…… 龙年己开启新的征程,可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境遇,来自工作、生活、家庭、关系等各方面的考验。 大家面前似乎都有一张崭新的试卷,没有模板,更没有答案。 但值得庆幸的是: 我们还有机会和时间去探索、去回答、去描绘,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每个人去经历和体验,希望一切都来得及。 带着思考和不一样的心情,一眼看到书架上的《苏东坡传》,忍不住第3次重读了这本经典之本。 ​​分享10句深受触动的经典,与大…

    2024-02-21
    0026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