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

显正街凤凰巷的汉阳树,高约八丈,直径四尺,历经明、清、民国时期,至今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十分难得。后经园林部门科学测出,至2020年,汉阳树树龄为542岁,是武汉中心城区内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

银杏树又称白果树,秋天结果。小学有位周同学住银杏树院里,总会带几颗白果送给朋友吃。夏天乘凉,我也常跑到银杏树下的竹床边,听周同学的爷爷讲故事。

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

图源:武汉绿化

武汉的夏夜像个蒸笼,闷热得把人都从家里赶出,密密麻麻的竹床把街头巷尾和小院连成一个大家庭。听大人讲故事是最吸引伢们(小孩们)的事,有时孩子们会不厌其烦地跑几条巷子去听。

我们穿过显正街,挤进凤凰巷那摆得水泄不通的竹床阵,来到银杏树下的小院。这里比街上要清凉幽静得多,高大的银杏树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把满满一院的竹床罩在下面,月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在地面上,成一片片梦幻的光斑,星星在树叶缝缝中眨巴着眼。树的清香伴合着肥皂香波气味,和晚餐仍没有散去的炊烟混杂在一起。大家喝茶、打牌、聊天、拉胡琴、哼小调、听收音机……没什么顾忌。周同学的爷爷摇把大蒲扇,已经开始讲故事了,我赶紧跑了过去。

周爷爷讲起这株老银杏树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聪明的姑娘擅长绣花,非常想绣一幅银杏花,而银杏花开花时很难看到。树下有位孤老太婆,见她这样诚心,就让姑娘住进自己的小屋。姑娘在小屋守了几年,终于在一天天刚亮时,见到一支开得特别素净的银杏花,谁知画了一半花谢了,姑娘气死在树边。姑娘死后,这一年银杏树开的花特别多。

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

图源:武汉绿化

周爷爷还讲到,银杏树周边历代建过不少园林,是些什么园林?周爷爷没讲完。多少年以后,银杏树下的故事还在不断地解密,继续着周爷爷的故事讲下去。

史载,银杏树的周围,早在清康熙年间,曾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江繁的“江氏园林”。清同治年间,“江氏园林”被东西湖柏泉做米店生意的商人张行方购下,更名“春茂花园”,取堂号“张教忠堂”,雅号“银杏轩”

张氏祖上出过不少举人、进士,宦迹遍布多省,清嘉庆皇帝曾御题“八省名宦、五世乡贤”金匾赐之。张氏独子张仁芳从少年时,就在汉阳树下的“银杏轩”刻苦攻读,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养就一身浩然正气。后出任两淮盐场大使,他心系盐民,除暴安良,留下一段佳话。

辛亥革命前夕,张仁芳卸任返乡,把凤凰巷“银杏轩”作为图书和古玩字画的存放处,还起了个书斋名“怀清斋”。他收藏的西周青铜器簋、北宋周敦颐铁质名章、南宋文天祥使用过的四水归原砚,还有24件名人字画等,都曾藏在这里。

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

500多年来,汉阳树把周边天空遮挡得严严实实,不管遇到什么狂风暴雨,它都会顽强地挺直树干,展开全部的枝叶护佑着这里的人们。

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人比此汉阳树还早出生700多年,他眼中的汉阳树显然不是这株,但为了纪念和诠释这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汉阳树,人们也为了报答汉阳树对他们的呵护和滋养之恩,就把这株银杏,冠名为“汉阳树”了。

500多年的汉阳树,牢牢扎根在这块沃土上,吸天地风云之气,为这里的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却从未向人们索取。它正直、沉静、不言,却能一直不朽,给我们启发和教益。

汉阳树,永远是我们的师长和朋友。

 

——选自《显正街记忆》

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

《显正街记忆》

武汉市汉阳区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 编

麻建雄著

武汉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分“五大部分”,包括老街流影、市井百图、大屋灯暖、母校春晖和遗迹寻踪,共40个篇章,每个篇章后附有资料链接。主要围绕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街坊邻居、同学师长、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建筑胜迹、古城风云、名人轶事及百年名铺诸方面,讲述的是我们自己城市的故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书中的故事人物、社会生活,从多方面丰富和补充了地方的史料,大量珍稀的历史照片是首次公布,加上作者拍摄的显正街纪实照片,都对汉阳古城和显正街的保护、建设、复兴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文字:麻建雄

排版:ovo

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人文武汉:显正街记忆 汉阳树》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18748.html

(0)
上一篇 2024-01-17 16:26
下一篇 2024-01-17 16:55

相关推荐

  • 历史的节点:那些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

    前言 我们常常回望历史,教科书上的结论也早已熟知,但你是否曾好奇:在每一个风云激荡的节点,共产党人是如何思考、如何抉择的?在危机之下,信念与现实如何博弈?我党如何从一支最初只有几十人的队伍,一步步走向壮大、最终夺取全国胜利? ▲淮海战役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主席毅然赴渝,展现了我党争取和平的诚意。 1947年转战陕北,我党坚持留在陕北,与陕北人民同甘共苦。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军主力。 历史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 罗平汉教授的…

    2025-09-05 好书推荐
    0091
  • 强烈推荐这本赤裸裸的心理书籍,死亡实验:审判妓女!!!

    在科学心理学领域,死亡并未获得太多关注。大家可能会认为,我们同死亡之间的关系会产生的影响,无法通过严密的科学方法获得理解和测试。作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些关于“死亡”的观点无法被科学地设计然后进行实验?今天,今天为你分享如何用科学方法来解释应对潜意识里有关存在的恐惧。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提醒其中一组(即实验组)的参与者死亡终至,而另一组(即控制组)则不受提醒,然后观察被提醒的实验组被试是否会更加努力地坚持从文化中获知的信念。这个实验最初开始于198…

    2024-07-04
    00228
  • 好书推荐:《傅雷家书》

    两地书,父子情,两代精神交流的实录,东方家庭教育的典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是傅雷给长子傅聪家信中的一句话。

    2021-12-17 好书推荐
    0048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