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图典藏 · 地方文献精品荐读 | 第125期:便请秋风催银杏《岘山》

岘山在《辞海》中释义:岘即小而高的山岭。

岘山古树名木众多,不过有两棵树很特别,就是位于谷隐寺隐址门前的百年银杏树,每至深秋,亮丽的金黄妆点沧桑的古树,若遇秋风,缤纷的金色落叶散落在地。及至傍晚,暮色牵扯山风微凉,落晖浸染斑斓的落叶,置身其中,如入世外仙谷。

今年秋天,不像往年降温早,银杏总也黄得不痛快,迟迟才有了凉风的消息,便请催一催银杏,莫辜负岘山秋色。

襄图典藏 · 地方文献精品荐读 | 第125期:便请秋风催银杏《岘山》

书名:岘山

编著:岘山风景区建设指挥部

索书号:K928.3/3

馆藏位置:襄阳市图书馆五楼地方文献馆

《岘山》全书分为岘山简介、天下岘山、岘山文化、岘山名胜、岘山名人、岘山诗词、岘山故事、岘山项目简介、旅游线路9个部分,系统完备的从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民俗故事等方面详细的介绍岘山,既有岘山丰富人文历史传承,也有岘山与时俱进的的创新和未来,是一部全景式的反映岘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文集。

岘山位于湖北襄阳城西南1公里处,为襄阳城南诸山的总称,东临汉江,西至新207国道,北至环山路,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其中,岘山古有“三岘”,岘首山为上岘、紫盖山为中岘,万山为下岘,或称岘首、岘中、岘尾。岘山由35座(清时为19座,后拆分)连绵群峰组成,属荆山余脉,被欧阳修称为“襄南第一关塞”

襄阳岘山中有一山头名曰:谷隐山,何以称“谷隐山”,因山中有寺名: 谷隐寺,于晋朝所建,位于襄阳城南十里,观音阁西边的阎家冲旁,习家池之后。谷隐寺在解放后被毁,今遗址尚存,寺门前的两棵百年古银杏树高耸入云,枝叶茂密,一树枝叶向上伸,另一树枝叶向下垂,人称“阴阳”树。

襄图典藏 · 地方文献精品荐读 | 第125期:便请秋风催银杏《岘山》

观音阁的后面有一座汉白玉的昭关牌楼,这就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时的昭关架,古为进出襄阳的咽喉要地。此牌楼亦即谷隐寺的山门(此门楼解放前尚存)。由此可见古观音阁应为谷隐寺的上院,多有客从鹿门过东津渡口渡汉水而来也。

——选自《岘山》岘山名胜·谷隐寺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襄图典藏 · 地方文献精品荐读 | 第125期:便请秋风催银杏《岘山》》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襄图典藏 · 地方文献精品荐读 | 第125期:便请秋风催银杏《岘山》》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16708.html

(0)
上一篇 2023-11-09 16:08
下一篇 2023-11-11 11:38

相关推荐

  • 回望:近代一百年

    晚清中国如何进入现代化之路 政治抉择/文化启蒙/经济转型 回看近代历史,梳理成败得失 编辑推荐 本书以晚清中国如何进入现代化的通路为主线,观察这一历程中政治、社会、文化的标志性事件和人物,分析历史事件不为大众所知的前因后果,揭示历史的多种可能。 内容简介 《回望:近代一百年》全书共分为三编,编为“回望百年”,回顾了晚清政治改革中改良与变革的互相博弈;第二编为“重建晚清历史细节”,重新分析了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辛亥革命、民国的建立等历史事件;第三编为“百年文化启蒙”,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得失经验。 作…

    2024-12-12
    00191
  •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套装(全10册)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日本史学泰斗领衔,十位日本一级学者撰述,十位新锐学者译介,读日本史,这一套就够了 编辑推荐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讲谈社百年献礼巨制;日本史学家写给大众读者的诚意之作。 日本史学泰斗网野善彦领衔出品,十位日本一级学者撰述,十位新锐学者译介,整套书开放、客观、国际化,集四十年研究成果,代表日本史学界前沿水准,是一部此前未有的地道日本史。 一套书读懂日本史。 本套书共10卷,4112页,200万字,覆盖了日本从部落发展为近代国家共2000多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时期,从水稻传入到王权诞生,从天皇的制度确…

    2024-11-20
    00334
  • 馆长荐书:丹江口市图书馆馆长约你来看书 第一期

    《呼啸山庄》描写的吉卜赛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不堪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回来后发现女友凯瑟琳已与地主林顿结婚,继而产生对地主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作品开始曾被人称作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现象,不久又被评论界给予高度肯定,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2023-02-23 好书推荐
    0035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