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剧照
眼下,《长安三万里》正在热映。这部电影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身处局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过往。
该说不说,编剧的这个点选得非常精妙。安史之乱是一场人间至祸。但也正是乱世之中,才成就了不同人的不同命运。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吞哑药自残不成,最后不得不在伪朝做官,而这段经历成了他一生摆脱不了的心结;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最终因永王兵败而被判谋逆,流放夜郎;高适在安史之乱中,站在了李白的对立面,成为唐肃宗的重臣,达到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杜甫在安史之乱中,一路追随皇帝逃亡的方向,历经苦难,麻鞋见天子,用他的至忠至诚换来了一个微末的“左拾遗”。
他们的命运,在安史之乱后呈现出了分水岭。李白、杜甫、高适等人的情义,也随着安史之乱,呈现了微妙的变化。
这些变化和前因后果,在电影中你是没法完全了解的。我们只有通过读他们的诗,读那些隐藏诗背后的精彩故事,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了解大唐气象、青春精神。而那些平日里机械背诵的诗篇,也会随着诗人的故事,随着诗人一生经历的徐徐展开,变得可亲可感可共鸣了。
在《唐代诗人小传》中,你会看到李白、杜甫、高适等人一生精彩的故事。
在《李白传》《杜甫传》中,你会看到一个人的命运是怎样随着时代洪流而走向不同的滩途,会看到这些大唐群星们是怎样一个个登场又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谢幕的,看到一个人的一生是何其伟大但又何其渺小!
来续一下,电影里没有书中却有的李白、杜甫、高适的故事吧。
· 相交 ·
我们知道,王维的起点很高,直接就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在京兆府试中,高中榜首。
相比之下,同样想当玉真公主舔狗的李白,运气就不那么好了,或者是他的诗歌没有踩在公主的审美上,或者是他的颜值不如王维高,(有野史对于王维颜值的评价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总之,这条路没走通,李白不得不低调了很多年。但尽管如此,欣赏他的人还是很多。李白一生中有四次婚姻,基本都是当上门女婿,理由是,总有看中他才学的女子或者老丈人。这就意味着,他可以享受婚姻中的权利,却不必承担养家的职责。当然,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那么舒服,所以,在《将进酒》诗歌中提到的丹丘生,其实还是李白的贵人,正是他的引荐,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
当时,这位在官场外围游荡了很多年的老愤青乐坏了:挥笔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后,就兴冲冲地进了京。
之后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唐玄宗需要的,并不是一位治国高手,而是随时随地记录宫廷风花雪月生活的文字秘书。一腔报国热血挥洒不出去,李白只得领了一大笔退休金之后,无奈地出了宫。
也是在那时,他收获了杜甫这个小迷弟。之后,遇到了高适。
彼时的高适,还是一个吃上顿没有下顿的落魄混子。40多岁了,没有工作,收入也是寥寥。但高适心胸豪拓,虽然贫在闹市,但朋友不少。自己虽然过得不如意,却时常能够热心地开解别人。比如那首《别董大》,就是安慰当时一位著名的七弦琴演奏家董庭兰。当他遇到李白的时候,二人皆是不如意之人,却以诗会友,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在公元745年的那个夏天,三人或把酒言欢,狂歌纵马,或切磋诗文,畅谈理想,开心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他们相约来到当地的梁园游玩。梁园是汉代梁孝王修建的一所皇家园林。因为梁孝王本就喜欢招揽文人谋士,许多当地的文学大家比如司马相如等人,就时时应约而来,成为梁园宾客,以至于这里也成了名闻天下的风雅之地。
在这里,他们怀古谈今,三人虽经历迥异,但对未来的人生都有一份未知的惘然。酒酣之余,李白信笔挥毫,在墙上写下了《梁园吟》。
· 相离 ·
在与李白告别后,高适与杜甫再次来到长安。因为那首出自于他的《燕歌行》,他得到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名将-哥舒翰的赏识。年近50岁的高适在此时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哥舒翰不但让他做了掌书记,还把他带往长安,在皇帝面前极力鼓吹他的才能。
安史之乱中,那位曾在西北民歌中被热情赞颂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的英雄哥舒翰,最后非常窝囊地成了安禄山的俘虏。
就在哥舒翰挥泪出关的那一刻,高适一直陪侍在他的左右。而他,也亲眼见证了主帅被俘、全军溃败的悲惨场面,那一刻,高适的心都碎了。
当哥舒翰被五花大绑拖在马后,溃败的军队如潮水一样疯狂地各寻出路,高适终于从悲哀的恍惚中清醒过来。那一刻,他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生选择。那跟随逃难的队伍一路来到成都,并面见唐玄宗,陈述自己所看见并了解的一切真相。
高适的这个举动,完全出自他慨然豁达的天性。哥舒翰曾以“国士”待他,他不得不以“国士”相报。不能让哥舒翰一世英名因为一次失败而就此烟消云散。
但高适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义举也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在成都,高适的力陈得到了唐玄宗的认可。最重要的是,他对国家未来的局势见解,也很符合当时的太子李亨的观点。于是,高适很快成了李亨,也就是未来唐肃宗身边的红人。
而那时的李白,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得到了人生中难得的一次“机遇”。
安史之乱时,为了抗击安禄山的大军进攻,李隆基把军力财力分给不同的皇子掌握,九皇子李璘于是有了机会驻守江南。为了壮大队伍,提升知己的知名度,李璘向不少当时的社会名士都发出了邀约,理由是堂而皇之的平叛战乱,匡扶唐室。
于是,李白去了。而且,表现还异常的活跃。尽管他没有表现出作为幕僚的天分,但他会写啊。夸赞九皇子的长诗一首接一首。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永王李璘兵败被杀,自己也被捕入浔阳狱中。
那个时候的他,是政治能力太低,还是也希图豪赌一把,已经不得而知。但结局就是,他与昔日的好友高适,如今命运殊途。一个高高在上,成了朝廷重臣,而自己,变成了阶下囚。
为了逃出囹圄,李白向这位昔日的好友发出了多次的呼救请求,希望他能够拉自己一把。
他所有的呼救信号,在高适这里,就仿佛落入海面的烟花,悄无声息。他没有落井下石,也没有伸出援手,总而言之,他保持了绝对的沉默。
· 逝去 ·
公元762年春天,在经历多许许多多人生波折后的李白,挣扎着病体一路来到安徽当涂,借宿在族叔李阳冰家中。当年的深秋,病逝于那里。
那个时候,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他,只有远在巴蜀的杜甫,还心心念念地不断寄出对他的思念:“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一直为李白鸣不平的,也是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3年后,65岁的高适也去世了。在去世前的一年正月初七,他还寄诗给杜甫,一边感慨岁数无情,一边吐槽人事艰难。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泪洒行间,读末终篇”。他在这篇文中,读到了好友的不易,也能感受到他对于往日历历的无奈与惆怅。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长安三万里,逝去的何止是岁月,还有那么多飘落在风中的情义。
▼
他们是诗坛的顶流,也是长安城里迷茫、焦虑而忧伤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见“当下的自己”。这本《唐朝诗人小传》中,我们看到从初唐到晚唐的19位顶流唐朝天才诗人的人生起伏和命运轨迹。看到他们以诗为马,在长安城里为追逐梦想而挣扎、漂泊、奔走。他们以诗篇记录了自己的欢欣和至暗时刻,也记录了大唐300年的兴衰沉浮。一部青春版大唐才子风华录!
《李白传》是著名文学史家李长之先生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和《李白》两书的合集。这部合传,以开阔的视野勾画了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李白自由不羁的精神轨迹。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有文学家的才情,深入浅出,带你走进盛唐的斑斓世相和李白的内心世界。
《杜甫传》是冯至先生“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的传记,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既有学术严谨性,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又有文学感染力,贯串着一个现代诗人走近另一个伟大诗人的体贴和激情。此书问世以来,六十多年畅销不衰,影响广泛深远,是众多杜甫传中堪称经典的通俗读物,被列入高中语文推荐读物。
这本《杜甫传》对杜诗的情景式解读和还原是一大亮点,读起来通俗优美,以杜甫的生平经历为经,以杜甫的经典诗词为纬,适当穿插大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有关唐诗的演进背景,是一部将诗人与诗、诗人与社会、诗人与时代相糅合的诗人传记。世称杜诗为诗史,他用诗记录了唐朝,也用诗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在书中,我们可以从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读出诗的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体会到个人与国家兴亡的关联,感悟和学习一代仁者在苦难中的追求。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长安三万里》:何其伟大又何其渺小的大唐群星》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长安三万里》:何其伟大又何其渺小的大唐群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1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