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

  曾经李小龙参加电影公司面试的视频,他向面试官介绍功夫,将其比作水。水是最柔软的物质,却能穿透最坚硬的岩石,它能灵活地改变自己来适应对手。很多人都会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发现功夫之王不但有一身好拳脚、真功夫,还能将功夫上升到哲学。任何东西,一旦玩进去,玩到最深处,必然是玩哲学!搞体育、玩艺术、干政治、做企业等等,概莫能外。


  日本人这方面的意识似乎尤其强烈,玩个书法就是书道,玩个插花就是花道,都强调其中的道,也就是哲学的意味。现代派艺术常常让人看不懂,一张大白布般的画作就卖上千万,凭什么呢?往往就凭作者对它有一番哲学层面的解释,忽悠得咱们也感叹:哇,这么高深,值!政治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政治与哲学常常是不分科的,列宁、毛泽东这样的领袖在哲学上的造诣自不必说,其他各个层面的政治人物对于哲学都是津津乐道的。大政治家必是大思想家,也没问题。
  企业家方面,日本稻盛和夫近年在中国名气很大,这不是因为他的产品有多少中国人在用——连他那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多数人也不知道,甚至对他引以为豪的阿米巴管理有兴趣的人也不是太多。他的名气是靠跟中国人讲活法,讲哲学。而他讲的究竟是什么哲学呢?恰恰是中国自己的哲学:儒家的、王阳明的。这算是出口转内销吧。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说到底,它就是对于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对任何一种东西,开始时,可能只凭着一种感觉,爱好啊、激情啊、欲望啊、虚荣啊、迷恋啊、被逼无奈啊,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连唬带蒙,蛮干硬闯,也可能做得很好,但肯定不稳定。时间久一些,深入一些,才会发现其中有一些门道,有些“规律”可循,这时就算得上有经验了。但是你看到的这个“规律”靠得住吗?它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本质、更可靠的规律呢?这时,就到了哲学层面。最终,在这个层面领悟和把握的东西,反过来会成为你现在玩这个东西的一种支撑。
  那么,怎样玩哲学呢?怎样从哲学层面去领悟和把握自己正在玩的这个东西呢?《大学》里有句话,很重要: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思就是,凡事要善于从根本处、起始点、源头上着手。
  就像治病,得找到病根,知道这个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到眼下这个情况的,才能对症下药。
  就像学作曲,你得从1、2、3、4、5、6、7这些音符开始,一点点往复杂方面学。学到一定程度时,随便拿一段旋律,你就能从里面把1、2、3、4、5、6、7这些音符给分出来;或者随便一玩,就可以把这些音符谱成一段乐章。
  就像学英文,你得从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这26个字母开始,它们是最简单的,但再怎样复杂的单词、语句、文章也不过由这26个字母所组成。
  就像学数学,为什么1+2=3?因为1+1=2。为什么一道复杂的微积分题最终有某一个得数,归根结底是因为1+1=2。那么,为什么1+1=2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这就到头了,它“不证自明”。
  《周易》也是如此,对于中国人来讲,它是所有哲学的源头。学曾国藩、学王阳明、学孔子、学老子,稍一深入就会发现,他们的源头在《周易》,《周易》中的思想就相当于音乐里的那些音符、英文里的那些字母、数学里的1+1=2。它是所有中文典籍中成书最早的,是“群经之首”。任何一本其他的中文书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它的影响,所以,不能算百分之百的原创。只有它是原创,它没有别的书可参照,只能道法自然。
  以老子《道德经》来讲,他的整个思想几乎就是源于《周易》的谦卦,其精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明显源于《周易》的复卦。
  孔子就更不用说了,《史记》中记载他读《周易》,“韦编三绝”,就是编联竹简的绳子被他翻断许多回。《论语》里则记载了他自己所讲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他要是能再多研究上几年《周易》,造诣就更加高深了。而《周易》文本中“传”的部分,两千年来的学者们几乎都认为是出自孔子之手,是他学习《周易》的心得。
  老子、孔子之后,中国文化中很难再找到原创性的思想,后世学者更多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新的实践作一些发挥。包括王阳明、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们都曾在《周易》方面下过大功夫,并受益匪浅。王阳明有个著名的“龙场悟道”,但少有人知道,当时他之所以能够悟道,恰恰是从《周易》中得到了启发,他给自己住的那个山洞取名“玩易窝”——玩《周易》的窝,还写了一篇《玩易窝记》来记述悟道的体验。
  曾国藩传世的日记中则详细记述了自己学习《周易》的情况。1841年10月28日午饭后,30岁的曾国藩跟几个朋友到琉璃厂买了一套李光地主编的《周易折中》,然后花了一年时间把这套书精读一遍。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几乎每年都会拿出《周易》来温习,直到1872年正月,他用二十天时间又温习一遍,十几天后,就去世了。日记中也记了些读《易》心得,比如,他认为乾、坤、颐、损、益、鼎这六卦对于养生最有意义。而且,他偶尔还会亲自占卦,以帮助决策。
  大儒朱熹有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老子、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的思想这么让人着迷?是因为他们都有《周易》这个伟大的源头。好比大厨做出一盘好菜,你如果只是一个食客,把这盘菜吃了,感叹一通:“啊,太好吃了!”这也算是一个美妙的体验了!但是,如果你也想学厨师的手艺,那么,起码的,你要去看看这盘菜用的是怎样的食材。所以,《周易》是必须要看的。
  问题又来了:《周易》看得懂吗?
  如上所述,如果你同意《周易》是“源头”,那么“源头”有复杂的吗?那几个音符复杂吗?ABC那些字母复杂吗?1+1=2复杂吗?黄河、长江的源头不过一泓清洌的甘泉,人生的源头不过是一个婴儿无邪的笑容。儒家讲,“道不远人”;道家讲,“大道至简”。哲学的特点就在于简易啊。
  《周易》确实在文本上设置了一个门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只蛋外面有坚硬的壳,一封电报经过了加密的处理。这很正常啊,世上哪有露天放着的珍宝呢?不过,请放心,《极简周易》已经把“壳”帮你剥了,保证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退一步讲,看不懂又如何?就像宇宙中有无数的问题,正因为不懂、不明白,才激发着人类不断探索的激情,使智慧不断提升。这可能正是《周易》的魅力所在。
  几年前,我无意间开始写《吃透曾国藩》,写着写着就想到曾国藩简直就是“东方卡耐基”啊,太“励志”了!然而,他与卡耐基的西式励志又有很多不同。于是,我归纳出“中国式励志”的理念,并且写了一篇《修身是中国式励志的主题》作为序言。
  之后,溯流而上,我继续探究塑造出曾国藩精神与思想的背后的力量,儒、释、道、法各家都有,但最主要的是儒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组成的“四书”。于是,整理了一本《人生四书》,将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家庭观、财富观、修身之道、做事之道、学习之道都给捋开,搭建起了“中国式励志”的框架,并且写了一篇《中国式励志的根本在儒家》作为序言。
  接下来,我没有在与儒家平行的道家或法家停留,我被一股力量吸引着,沿河而上,来到中华文化江河的源头。它是神秘的,它就应当是神秘的!它只用两个至简的符号,就开创出了一个包罗万事万物的伟大体系!它只用两句朴素的话,就讲出了这个民族所有的秘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

《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


  日本人这方面的意识似乎尤其强烈,玩个书法就是书道,玩个插花就是花道,都强调其中的道,也就是哲学的意味。现代派艺术常常让人看不懂,一张大白布般的画作就卖上千万,凭什么呢?往往就凭作者对它有一番哲学层面的解释,忽悠得咱们也感叹:哇,这么高深,值!政治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政治与哲学常常是不分科的,列宁、毛泽东这样的领袖在哲学上的造诣自不必说,其他各个层面的政治人物对于哲学都是津津乐道的。大政治家必是大思想家,也没问题。
  企业家方面,日本稻盛和夫近年在中国名气很大,这不是因为他的产品有多少中国人在用——连他那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多数人也不知道,甚至对他引以为豪的阿米巴管理有兴趣的人也不是太多。他的名气是靠跟中国人讲活法,讲哲学。而他讲的究竟是什么哲学呢?恰恰是中国自己的哲学:儒家的、王阳明的。这算是出口转内销吧。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说到底,它就是对于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对任何一种东西,开始时,可能只凭着一种感觉,爱好啊、激情啊、欲望啊、虚荣啊、迷恋啊、被逼无奈啊,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连唬带蒙,蛮干硬闯,也可能做得很好,但肯定不稳定。时间久一些,深入一些,才会发现其中有一些门道,有些“规律”可循,这时就算得上有经验了。但是你看到的这个“规律”靠得住吗?它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本质、更可靠的规律呢?这时,就到了哲学层面。最终,在这个层面领悟和把握的东西,反过来会成为你现在玩这个东西的一种支撑。
  那么,怎样玩哲学呢?怎样从哲学层面去领悟和把握自己正在玩的这个东西呢?《大学》里有句话,很重要: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思就是,凡事要善于从根本处、起始点、源头上着手。
  就像治病,得找到病根,知道这个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到眼下这个情况的,才能对症下药。
  就像学作曲,你得从1、2、3、4、5、6、7这些音符开始,一点点往复杂方面学。学到一定程度时,随便拿一段旋律,你就能从里面把1、2、3、4、5、6、7这些音符给分出来;或者随便一玩,就可以把这些音符谱成一段乐章。
  就像学英文,你得从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这26个字母开始,它们是最简单的,但再怎样复杂的单词、语句、文章也不过由这26个字母所组成。
  就像学数学,为什么1+2=3?因为1+1=2。为什么一道复杂的微积分题最终有某一个得数,归根结底是因为1+1=2。那么,为什么1+1=2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这就到头了,它“不证自明”。
  《周易》也是如此,对于中国人来讲,它是所有哲学的源头。学曾国藩、学王阳明、学孔子、学老子,稍一深入就会发现,他们的源头在《周易》,《周易》中的思想就相当于音乐里的那些音符、英文里的那些字母、数学里的1+1=2。它是所有中文典籍中成书最早的,是“群经之首”。任何一本其他的中文书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它的影响,所以,不能算百分之百的原创。只有它是原创,它没有别的书可参照,只能道法自然。
  以老子《道德经》来讲,他的整个思想几乎就是源于《周易》的谦卦,其精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明显源于《周易》的复卦。
  孔子就更不用说了,《史记》中记载他读《周易》,“韦编三绝”,就是编联竹简的绳子被他翻断许多回。《论语》里则记载了他自己所讲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他要是能再多研究上几年《周易》,造诣就更加高深了。而《周易》文本中“传”的部分,两千年来的学者们几乎都认为是出自孔子之手,是他学习《周易》的心得。
  老子、孔子之后,中国文化中很难再找到原创性的思想,后世学者更多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新的实践作一些发挥。包括王阳明、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们都曾在《周易》方面下过大功夫,并受益匪浅。王阳明有个著名的“龙场悟道”,但少有人知道,当时他之所以能够悟道,恰恰是从《周易》中得到了启发,他给自己住的那个山洞取名“玩易窝”——玩《周易》的窝,还写了一篇《玩易窝记》来记述悟道的体验。
  曾国藩传世的日记中则详细记述了自己学习《周易》的情况。1841年10月28日午饭后,30岁的曾国藩跟几个朋友到琉璃厂买了一套李光地主编的《周易折中》,然后花了一年时间把这套书精读一遍。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几乎每年都会拿出《周易》来温习,直到1872年正月,他用二十天时间又温习一遍,十几天后,就去世了。日记中也记了些读《易》心得,比如,他认为乾、坤、颐、损、益、鼎这六卦对于养生最有意义。而且,他偶尔还会亲自占卦,以帮助决策。
  大儒朱熹有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老子、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的思想这么让人着迷?是因为他们都有《周易》这个伟大的源头。好比大厨做出一盘好菜,你如果只是一个食客,把这盘菜吃了,感叹一通:“啊,太好吃了!”这也算是一个美妙的体验了!但是,如果你也想学厨师的手艺,那么,起码的,你要去看看这盘菜用的是怎样的食材。所以,《周易》是必须要看的。
  问题又来了:《周易》看得懂吗?
  如上所述,如果你同意《周易》是“源头”,那么“源头”有复杂的吗?那几个音符复杂吗?ABC那些字母复杂吗?1+1=2复杂吗?黄河、长江的源头不过一泓清洌的甘泉,人生的源头不过是一个婴儿无邪的笑容。儒家讲,“道不远人”;道家讲,“大道至简”。哲学的特点就在于简易啊。
  《周易》确实在文本上设置了一个门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只蛋外面有坚硬的壳,一封电报经过了加密的处理。这很正常啊,世上哪有露天放着的珍宝呢?不过,请放心,《极简周易》已经把“壳”帮你剥了,保证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退一步讲,看不懂又如何?就像宇宙中有无数的问题,正因为不懂、不明白,才激发着人类不断探索的激情,使智慧不断提升。这可能正是《周易》的魅力所在。
  几年前,我无意间开始写《吃透曾国藩》,写着写着就想到曾国藩简直就是“东方卡耐基”啊,太“励志”了!然而,他与卡耐基的西式励志又有很多不同。于是,我归纳出“中国式励志”的理念,并且写了一篇《修身是中国式励志的主题》作为序言。
  之后,溯流而上,我继续探究塑造出曾国藩精神与思想的背后的力量,儒、释、道、法各家都有,但最主要的是儒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组成的“四书”。于是,整理了一本《人生四书》,将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家庭观、财富观、修身之道、做事之道、学习之道都给捋开,搭建起了“中国式励志”的框架,并且写了一篇《中国式励志的根本在儒家》作为序言。
  接下来,我没有在与儒家平行的道家或法家停留,我被一股力量吸引着,沿河而上,来到中华文化江河的源头。它是神秘的,它就应当是神秘的!它只用两个至简的符号,就开创出了一个包罗万事万物的伟大体系!它只用两句朴素的话,就讲出了这个民族所有的秘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112.html

(0)
上一篇 2018-10-18 09:01
下一篇 2018-10-26 16:27

相关推荐

  • 一篇指南帮您搞定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七大难题

    常见问题解答 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 NoteExpress是目前较流行的参考文献管理工具软件,其核心功能是帮助读者在整个科研流程中高效利用电子资源:检索并管理得到的文献摘要、全文;在撰写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专著或报告时,可在正文中的指定位置方便地添加文中注释,然后按照不同的期刊,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自动生成参考文献索引。 现选取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的常见问题逐一作答。 Q1.NoteExpress有苹果电脑系统版吗? 有的,PC版和苹果版的链接(武汉大学图书馆版)可通过以下途径下载。 MAC版下载:http://www.inoteexpress.com/a…

    2024-04-13 好书推荐
    00441
  • 悦读时光 |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麦家《人生海海》 2024年有声阅读第15期 总第25期 领读人:雷荣辉 点击视频,开启精彩阅读 朗读选段 女人这次回来,随身带着一张结婚证明书,她要嫁给上校,一辈子照顾他,请求村里给上校出同样一份证明。村里又开会,征求大家意见。哪有反对的道理?都同意。于是便去镇上办手续,拍照片,就是我看到的那张照片。 父亲说:“村里人都说,上校妈一辈子拜观音菩萨,真的拜到一个观音菩萨。” 村里人都叫她“小观音”,也把她当观音菩萨待,她也像观音菩萨一样待全村老小。后来我听村里好多人谈起她,都说天底下这样的女人找不出第二个,家里要…

    2024-12-24 好书推荐
    00137
  • 推书网推荐3本书:教你快速提高自己的格调

    《经典常谈(插图本)》 朱自清 8.1(37人评价)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此外,书中还特别收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飨读者。 《美的历程》 李泽厚…

    2023-05-14
    0010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