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份的热闹》连载:对不起,我给同龄人拖后腿了

选自:《一人份的热闹》

作者:尹维安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酷威文化


我来北京实习,从少不更事的学生变成严谨苛求的职场人,氛围自然就不一样了。

第一次去食堂吃饭,邻桌有很多编辑前辈正在交流旅行体验或对某本书的排版见解,我初来乍到,不敢作声,又好奇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于是低头扒饭并细嚼慢咽,尽量拖延时间,用表面上的斯文来伪装“偷听”的意图。

直到一个前辈觉得我脸生,主动过来询问名字和年龄。我说我是1996年的,刚二十二岁。他们眼睛瞪得很大,话题开始转向:“1996年那会儿我都上初中了……”

 

我乖巧地坐在一旁,配合着露出天真的笑容。哪怕是以这样的话题融入群体也是开心的。

那时我是公司年纪最小的实习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受到很多爱护和包容。本以为自己的段位也就适合打打杂、拿拿外卖,谁知领导放话:“我可没把你当实习生啊!既然来了,该做什么就不能怠慢。”同团队有个年纪比我大不少的前辈,一次把表格整理错了,也受到了严厉的指责。

走出大学我才知道,大家不会因为你年龄大就宽容你的错误,也不会因为你年龄小就对你予以照顾。

说到年龄,我发现在职场中,其实很多人对于年龄挺敏感的,不是怕被人知道自己年纪几何,而是怕别人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配不上自己的年龄,或者说,配不上这个年龄的人应有的水平。

 

谁叫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厉害了。

“95后”创业成功,“00后”月入十万,新闻平台不断用数字刷新我们的认知。

有期《奇葩大会》里火了一个月入十万的“00后”姑娘,她赢得瞩目的点不在于收入,而在于取得这些成绩时,她才十七岁。

在很多人眼中,十七岁不外乎“学习”“考试”,按部就班地生活,有时和父母闹点别扭,或在日记里为一点若有若无的情感纠结好久。期待自由,期待解放,期待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可以随便刷卡,买到商场里那条你觉得天价的牛仔裤。

 

但有人忽然告诉你:“她每月可以赚六位数,而且她和你同龄。你向往的五年后的生活,有些人早就拥有了,甚至过腻了。”

这种震动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你还在为一场考试拼死拼活,有的人已经早早站在了遥不可及的高处。

能不感到生气、自卑、挫败吗?

可怕的是,那些原来只出现在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只要随便刷个微博刷个朋友圈就可以看到。网络连通了不同阶级的生活,带来了渴望,也带来了痛苦。

那些所谓的同龄人榜样,把我们绑架了。

 

我想起高中时的一件事,当年我朋友Emma英语特别好。有次我们一起去老师办公室帮忙,电脑正外放BBC新闻,老师忽然问我们,你们听得懂吗?当我在吃力地辨别每一个单词的时候,Emma说:“听懂了,讲的是朝鲜战争……”

老师看向我,我尴尬地笑笑:“差不多听懂了,有些词太快听不出。”

其实我那时心态都要爆炸了,可能因为太紧张,耳朵都像关闭了一样,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当时特别难过,为什么我们都在读高一,英语水平却相去甚远?

 

当然多年后的今天,我不再为这件事困惑,当年的那种或是失落或是愤愤不平或是忌妒的苦涩也不知是如何消解的。

如今回望,才发现那时的我仅仅看到“我们一样大”,却没有考虑到“她读的小学是主修外语的”“她曾去国外交换学习过”“她比我更喜欢看英剧、美剧”“她对英语的热情远胜于我”……

“同龄人”其实是个伪概念。大家可能除了“年龄相同”之外再无更多共同点,每个人的见识、经历、家世、资源、能力等方面天差地别,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而且我们总是用简单粗暴的结论来否定自我,喜欢把事情的结果归结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原因,却忘记了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别人付出得多,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努力克服过那些困难。

 

有一次在微博上看过一段文字:

“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的全部世界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这样的话出自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只有十二岁的小朋友之口。他是《三体》迷,有着与同龄人不符的阅读偏好,也有着令人佩服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誊写在作业本上的一字一句,是很多成年人,不管是二十二岁还是三十二岁,都不一定能够表达的。

这段话其实很值得玩味:“我们并非被时间抛弃,我们其实获取的是新的时间。”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获取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些错过了,被我们“用坏”了的时间早就消失了,纵使我们懊悔也无能为力。

 

我们可做的,也就是抓住当下的时间,编织经历的密度,好好让自己变成一个经历更丰富的人。你不需要与那些同龄人进行过多的横向比较,他们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对你而言,重要的是关于自我的纵深发展。

我最佩服的同龄人有两种:

1.不会在荣誉面前飘飘然,稳定的厉害,持续的优秀。

2.甘愿蛰伏,认准自己的目标,然后坚定地坚持。

他们都有一种共通点,那就是“不轻易羡慕别人而陷入焦虑”,不为社会“单一而功利”的衡量标准动摇。为同龄人比自己优秀而自卑是合理的,因为年龄暗示着某种时限,但不要焦虑,保不准轨迹会慢慢倾斜,真正的超越是在跟自己纵向比较中成为更好的人。

《一人份的热闹》连载:对不起,我给同龄人拖后腿了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一人份的热闹》连载:对不起,我给同龄人拖后腿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一人份的热闹》连载:对不起,我给同龄人拖后腿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zhai/999.html

(0)
上一篇 2020-05-15 15:53
下一篇 2020-05-21 15:34

相关推荐

  • 《教师:挑战》连载:了解孩子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是作为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人是社会性的生物,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要他认为自己从属于某个群体,他就能根据环境的需要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他归属感的程度则取决于他“社会兴趣”的发展。每个人生来就具备某种潜能,即他可以作为社会的一员发挥作用并发展出足够的社会情感。如果这种潜能得到了充分发展,那就意味着这个人不仅可以在群体中占据一席之地,他还有能力在群体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要想成为人们所说的“正常人”,就必须具备这种潜能,同时它也是人际合作和人们取得成就的基础。而如果这种潜能得不到充分发展,那么这个人的社会功能就会受到限制。

    2023-02-15
    00
  • 《领导者习惯》书摘:为什么你有能力,却没有成为管理者

    选自:《领导者习惯》 作者:[美] 马丁·拉尼克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酷威文化 有家医院曾雇用我为其员工提供领导能力培训,我因此结识了急诊室最佳护士——劳拉。 劳拉一直为自己引导病人改善健康状况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在同事间常展现出的非正式领导能力感到骄傲。她深信自己会成为优秀的护士管理人员,认为自己肯定比之前遇到过的那些军事化独裁式的管理人员做得更好。但是之前,劳拉一直没通过管理岗晋升,她很沮丧,因为似乎没人认为她能当领导者。她准备参加领导能力培训,来证明实力。她不确定她究竟会学到多少——毕竟是企业…

    2018-12-10
    00
  • 《游戏力》连载:那个领孩子疯玩的老师,得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最高荣誉

    书名:《游戏力》 作者:[芬兰]帕西·萨尔伯格 [英国]威廉·多伊尔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酷威文化 不久前,“安吉游戏”创始人和儿童自主游戏式学习倡导者程学琴,获得了国家级基础教育的最高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所颁发的奖项。 “安吉游戏”到底是什么?凭什么一个带着孩子做游戏的老师,能够得此殊荣?难道这个奖不是应该颁发给那些让孩子自觉放弃游戏和玩耍时间,自觉学习的老师吗? “安吉游戏”是一个以游戏为基础的全新幼儿园试点项目,在浙江省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个项目正在被广泛推广,并成为全国幼儿教育的典范。 这个项目有…

    2021-01-07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