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论语》精彩书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亲爱的读者朋友,听说过“三十而立”这个成语吗?通俗地讲,它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到了30岁就应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了。那么,这个成语是谁创造的呢?答案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个说法会成为后世的普遍准则。他的本意其实比较简单:我15岁那年立志做学问,到了30岁的时候懂得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他的博学远近闻名。齐国国君齐景公和名臣晏婴向他问礼,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让齐景公赞赏。最关键的是,孔子认为自己既能温故,又能知新,所以一定是一位好老师。他下决心创办私学,教书育人,让自己的弟子们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少年读论语》精彩书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什么是私学呢?原来,在孔子创办私学之前,学校都是由官府开办的,也就是所谓的官学。这些学校有周天子办的,也有诸侯办的,然而都只招收贵族子弟。在那个时候,“士”虽然处于贵族阶层的最下面,但身份和地位远远高于平民和奴隶。所以,士的孩子到了年纪能上学,学习知识。在贵族之外,平民、工匠和商人的孩子是没有资格上学的。有的商人即便是赚了很多钱,但是因为没有士的身份,他们的孩子仍旧没办法上学。

孔子出身于士的阶层,小时候是正儿八经地上过学的。当时的人们更多地把接受教育看成一种义务,而没有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把这当成一项权利。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去关心孩子的受教育权。孔子年少时虽然算是贵族,但是因为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所以从事过很多卑贱的工作,也结交过不少底层民众的孩子。正是在与这些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孔子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内心深处对上学和读书的渴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孔子越来越觉得农民、工匠和商人的孩子也都有权利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基本礼节和社会公德。可是官学的门槛把这些孩子都挡在了门外,再加上官学里早已人满为患,显然想要让他们都进入官学读书是不可能的。那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孔子苦思冥想了很久。与此同时,他的学问非常好,熟悉一整套礼仪制度,加上他为人谦和,所以人们遇到一些拿不准的问题时,总喜欢来向他请教。于是,孔子就得经常扮演乡里老师的角色。这样一来二去,孔子的心里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我何不仿效官学里的老师,也收些弟子,把我所掌握的文化知识系统地教给他们呢?

一开始,孔子还有点儿犹豫,担心这样做会引发官府的不满。后来,他反复琢磨,觉得做这件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官府即使不支持,也不会反对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能通过上学而明礼,都想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整个社会不就会更文明、更和谐了吗?做坏事的人、违法犯罪的人不就会大大减少了吗?

想通了这个关节后,孔子说干就干,将自己要招生办学的消息放了出去。当时正当春秋晚期,天下大乱,礼坏乐崩。孔子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他在开办私学之初,就确定了一个具体目标,那就是要通过培养人才来逐步恢复“周礼”,即恢复西周初年的社会秩序——男有业,女有家,老有所养,少有所归,人人和谐友爱,天下太平无事。

由于孔子的名声很大,开办私学的消息传开不久,就有人慕名前来求学了。第一个来的学生叫冉耕,字伯牛,此时已24岁,为人端庄和蔼,颇有气质,善于待人接物;第二个来的学生叫颜路,字无繇,此时已25岁,为人仗义豪爽;第三个来的学生叫闵损,字子骞,刚满16岁,以为人孝顺而闻名乡里。有了第一批的这三个学生,孔子真正踏出了创办私学、广教天下人的第一步。

《少年读论语》精彩书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意思的是,颜路拜在孔子门下后不久就有了儿子,起名叫颜回,字渊。这个小家伙比孔子小三十岁,长大后也拜孔子为师,学问竟远远超过了身为大师兄的父亲,成了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颜路等人找孔子拜师,孔子就此办起了私学,这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毕竟现在的私人培训机构、私立学校很多,大家早就司空见惯了。可从历史的角度看,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说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那是一点儿都没有夸张。孔子当时可能不会意识到,他决定创办私学,竟然会影响到中国的历史走向,使得赤县神州(中国的别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讲究尊师重道、最关注读书上学、最看重文化传承的国度。

2500多年过去了,这种影响已然沁入中华儿女的骨髓。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边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孔子创办的私学直接孕育了儒家思想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论语》。而正是这部《论语》,塑造了一代又一代重仁重义的中国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每个中国孩子的必读书。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少年读论语》精彩书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少年读论语》精彩书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zhai/4704.html

(0)
上一篇 2023-05-22 23:01
下一篇 2023-05-22 23:13

相关推荐

  • 梁晓声:父亲与茶

    父亲是从不饮茶的。 我想,他年轻时大约也在什么场合饮过几次茶的吧。当然,那天他肯定被失眠所折磨了,结果再就畏茶如畏虎。 正如酒于父亲也是如此。 1963年冬季,春节前,父亲从四川辗转数千公里回到了家。 父亲回到家里时,双腿浮肿得一按一个坑,却那么高兴。 他将一个纸包递给母亲,叮嘱说:“这是茶,在咱们东北是稀罕东西,哪天要分给邻居,放好,千万别沾水。” 1963年我已经14岁了,还没见过茶。但从读过的小说里知道,茶是南方有身份人家待客的饮料。 第二天,父亲和母亲一块儿将茶分成十多份,一一用红纸包好…

    2023-05-23
    00674
  • 悼念作家林文月:“她有一支敏感而温柔的笔”

    人海茫茫,许多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似的消逝了,但是有些甜蜜而微不足道的往事,却能这样叫人怀念。我不知道这件往事是不是对我曾发生过什么启示或影响,只觉得那种温暖竟比一些热烈的欢愁经验,更令我回味无穷。 ——林文月《记忆中的一爿书店》 台湾着名学者、作家与翻译家林文月于26日早上9时许在美国加州过世,享耆寿90岁。 林文月(1933年-2023年5月26日)生于上海,台湾省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后,即留母校执教,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客座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文学…

    2023-05-28
    00544
  • 《游戏力》连载:现代教育,很可能扼杀了孩子未来真正需要的技能!

    世界上的商界领袖也对此表示赞同。2016年,由商界领袖和决策者组成的全球非盈利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15个最大经济体内9个行业的350名高管进行了调查,以判断2020年最受欢迎的技能有哪些。排名前十的技能包括: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人事管理能力、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情商、判断力、决策力、服务导向能力、谈判能力和认知灵活性。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体现出其价值的其他技能包括:冲突解决、发散思维、自我倡导、失败管理、压力管理、热情、同情心和自我反省。

    2021-01-05
    0054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