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狐》《木瓜》‖《管錐編》一則

有狐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

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

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

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高亨先生解题:

有狐贫苦的妇人看到剥削者穿着华贵衣裳,在水边逍遥散步,而自己的丈夫光着身子在田野劳动,满怀忧愤,因作此诗。

印象中程俊英先生解题类似。感觉结合文义也比较顺。

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瑶。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高亨先生解题:

木瓜这首诗是说,有人赠我以小物,我报他(她)以珍品,并不是报答,而是永结恩情的表示。可能是男女的恋歌。

朱子那种极力反对自由恋爱的也有点这样认为,曰:「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静女》之類。」

《有狐》《木瓜》‖《管錐編》一則

(字巨丑,后有一段近似早期“地域黑”没时间抄了,布局看起来应该不要抄双行可能刚刚好)

 

管錐編》​一則

我只是觉得《史记会注考证》部分的《管錐編》很久没看了。愚以为这一则除了王觀國一条,对理解诗意用处不大,是一些扩展内容。

《有狐》《木瓜》‖《管錐編》一則

《有狐》《木瓜》‖《管錐編》一則

后记

今天上午在家送孩子去幼儿园,回来9:50,看完第八卷《资治通鉴》,抄写《詩集傳》中两首诗,字很丑,算是把衛風终结了。下午坐车去村里,跟elder brother 同事聊了一路,没怎么看书,聊得也倒愉快。后来跟同事姐姐(姐姐上车晚,已近目的地)简单聊了一些事情,任他们交谈,半退出讨论。但近乎没有看书。

到了目的地,也是先处理必办事务,然后坐在院子里喝水,这时我想起来看单词,昨天夜里是看着单词睡着的,新解锁一个1000多的高频词汇学习计划。结果4点多小荷让我倒水喝。我睡得正香,极不情愿爬起来倒水,想起来单词没看完就睡着了。

因为睡得早,觉得早起一点尚可,就直接把单词看完并打卡,打卡完心想好像那个单词APP一天与另一天的时间分界是4时,所以打卡已20日,加上昨天完成上一个计划的最后收尾,19日也已打卡。傍晚看看,更新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说明凌晨学习任务仍记作昨天的,只是打卡一天一次。

到村里不好钻进屋里就看书,跟同事一起步行三四圈,维吾尔族小男孩热爱运动,骑自行车多次摔倒仍然孜孜不倦。他会骑,就是速度过快。用电影《小马鞭》里面的话就是骑得太野了。至今未看多少书,甚至有点懒于更文,不过还是更一下。

村里信号差,所以图片都用的截图,不然不能上传。明天给大家晒几张风土人情的照片。明天扎扎实实看书,好好睡觉,做羲皇上人。晚安!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有狐》《木瓜》‖《管錐編》一則》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蔓草, 读书与生活”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有狐》《木瓜》‖《管錐編》一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3311.html

(0)
上一篇 2024-03-20 23:18
下一篇 2024-03-20 23:26

相关推荐

  • 面对“生命的未来”-生命的未来精彩书评

    开始静下心来读这本书的当天下着小雨,坐在古筝班外大堂的扶手椅里,大堂天井三层楼高,声声古筝音如流水,悦耳清心,遂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开始阅读。 《生命的未来》首先在装帧上看着就很美,腰封上的蓝色蝴蝶让人未忍心丢弃,取下折了做书签用。接着翻了内封,发现和外封一样,绘图都很漂亮。 作者爱德华.威尔逊是位“最会讲故事”也“最具文采的博物学家”。在本书中,他用动人的文笔“讲述悄无声息在全球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这正是吸引我阅读此书的原因。 在本书中,作者将“生命的未来”分七章来讲述,“绝境”、“瓶颈”、“大自然的极…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61
  • 烨伊:一些制作小心思——写在《第一人称单数》出版后

    本来是打算按时间顺序记录一下这本书的制作进度,以及同时还分精力做了哪些书的。奈何这样越写越像流水账。而且就算记录得再详细,也难以在这篇文字里写清楚从去年八月开始写《单数》的报价企划,直到今年八月我离职的这段时间里,我和同事们在这本书上都付出了什么,尤其是我本人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心绪。最后决定简单粗暴地列几点跟成书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2021-11-17 图书评论
    00156
  • 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常被人揶揄的名句,细品之下却为这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所折服。 树语由来是情语,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尔班在缀满树语的专著《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伊甸园中的故事发生在苹果树下,神话传说中的魔幻之树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在树上刻下印记几乎是种本能,任岁月的痕迹加深往昔记忆,顺带为不同品种的树赋予性格。树,见证历史也传播文化。 旁征博引的科尔班当然也没有遗漏那些与今天理解不同、略显吊诡的故事:譬如,在…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3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