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精彩书评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未来,重启人是一个特殊的种群:他们是真实的人类,却是死而复生的;他们冷漠无情感,机械的为真正的人类奴役服务,和机器人并无区别。书里的人类世界也分为富人区和贫民区,两个区域完全隔离并且差别很大。重启人被人类监管,每日麻木的出任务、收工,这样平淡的生活本来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新来的一个年轻重启人二十二号,安静的生活表面下,一切正在悄然发生变动。

重启人,顾名思义,本质是人但是死后历经复生,重新再活过来的人类。被设定的初衷是因为重启人是种解药能够对抗病毒。重生后的人与自然最初的生命人类又不一样:他们冷漠、没有人性,曾经聚集在一起攻击真正的人类,失败后被人类奴役,成为人类的奴仆。

只有在身体的机能彻底停止运转后,再生才会发生作用,按照从死亡到重生的间隔时间对他们进行编号,编号数字越大,间隔的时间就越长,再生后的能力就越强,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力量。一七八号瑞恩,是重启人中能力最强的,他们其他重启人一样,每天被人类带着外出执行任务,或是抓人、或是杀人,完成任务后再回到集中监管的地方,晚上睡在封闭的小屋里,他们和囚犯没有区别。

每天都会有新生的重启人被送到这里、每天也有重启人死去。一七八号瑞恩,选择二十二号、最弱的卡伦作为训练对象。死亡到重生间隔的时间越短、身上的人性留存的越多。在瑞恩和卡伦肩并肩训练、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卡伦喜欢提问、喜欢反抗,他不想射杀自己的同类、不想要执行原因不明的任务。瑞恩在带领他的过程中,逐渐被感染,尤其在目睹室友艾薇疯掉后,逐渐变得有情感、会思考,而不是麻木的日复一日的生活。

在人类负责人打算处理掉卡伦的时候,瑞恩决定逃跑,逃到那个传说中的重启人特区的地方。瑞恩和卡伦并肩战斗,穿越富人区、贫民区,逃过人类的追杀,最终到达目的地。

读这本《重启人》还有一点自己的思考,是不是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生活的就越好呢?人类物质越丰富,贫富差距越大;科技越发达,带来的发明创造越违背人类最初的本性。书里的重启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却被人类当做奴隶对待。重启人和普通人一样会吃会喝会饿,也会感到痛会难受,却仍旧需要忍耐。一七八号瑞恩,起初害怕开枪,他的教练就一直在她面前疯狂地开枪训练她;作为最强的重启人,瑞恩本以为自己会被人类稍微的另类对待,却仍是被当做玩物。重启人憎恨人类,因为他们的重生仅是为了满足人类自己的私欲,为人类效力。

《重启人》,要有反抗的勇气,打破固有的樊笼;要坚守最真的本心不能失去本性。卡伦给瑞恩带来渐渐逝去的人类情感,瑞恩带领卡伦放了所有重启人。他们一起来到重启人的特区,那里,他们将会开展新的生活。

来自: 塞外烟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重启人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重启人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31.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他来了,请闭眼》精彩书评:欢乐小剧场 小龙女诞生记

    怀孕生女记 瑶瑶怀孕了,向来安静的简小姐被那突然飙升的激素整成了一个纠结体,情绪波动,哭笑无常。常常开了电脑又想看电视,开了电视又想玩手机,打开手机又想着要远离辐射,只能哭丧着脸。最后的结果是电脑开着,电视亮着,手机拿着,然后她睡着了。 准爸爸薄小猫的日子也不好过,简瑶怀孕几个月来没有任何害喜反应,倒是他紧张的每天清晨都得跑卫生间吐上那么一两次。逗得傅子玉直说要用X光给他照照,看肚子里面是不是也窝了一个小宝宝。每到此时,薄小猫就鄙视他,”代妻受罪,你这种人想尝试都没有机会。&#822…

    图书评论 2024-10-14
    00379
  • 相聚有时,江湖雨灯

    黄庭坚写的诗我不怎么喜欢他的路数,但喜欢的人也会非常喜欢。但他作为一位有个性的诗人,有好几首诗我很喜欢。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莫过于“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诗歌女神从不只偏爱一个诗人,哪怕是小诗人,也有可能在某个瞬间留下一两首令大诗人称奇的佳作。2月25日日暮我“忍心”告别了一位2023年7月23日(一眼印象,不很确定)以来带给我不少美好回忆的小伙伴(美好回忆是真真切切,没有粉饰的)。 以我对她性格的推测,我以为她会再跟我说几句,甚至强烈谴责我不公道。我做了几分心理准备,等她对我宣泄…

  • 跟博雅总裁学做公关-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

    01 1948年,罗伯特.利夫报考密苏里大学,拿到了新闻学院伸出的橄榄枝。 1952年,朝鲜半岛战事火热,罗伯特.利夫理应应征入伍。身高1.9米的他,却幸免于此,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转投世界史,为后来的职业生涯埋下伏笔。 1957年,罗伯特.利夫敲开了博雅公司的大门,从此与它结下了50年的不解之缘。 50年里,他见证了博雅公司从最初的六名员工,发展为全球最大公关公司的历史。 02 “公共关系”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铁路文献年鉴》里,即处理各种与公众相关的事宜。这里的公众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25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