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本书:解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每天读本书:解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前言

你好,今天为你带来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英国心理咨询的经典之作,它以寓言的方式,讲述了蛤蟆先生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后,通过与心理医生苍鹭先生的十次会谈,找回自信和快乐的故事。

在英国,蛤蟆先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角色,他来自著名的童话《柳林风声》。他性格活泼,爱冒险,常常与朋友们踏上刺激的旅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位充满活力的蛤蟆先生却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他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生活失去了色彩。他的朋友们察觉到他的变化,鼓励他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他所遇到的心理咨询师苍鹭先生,正是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角色。苍鹭先生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他的智慧和温暖如同这本书的灵魂。他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引导蛤蟆先生逐步走出心理的阴霾。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十次心理咨询为主线,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蛤蟆先生与苍鹭先生的对话,我们得以一窥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沟通技巧和常用工具。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书,更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咨询指南。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扰,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同时,我也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和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正在面临一些心理上的困扰,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你一读。它会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和启示。

第一部分

我没有做过心理咨询,在我的想象里,做咨询就是跟咨询师聊天,我对他说我的感受,他会跟我保持共情,并给我一些建议。就像是痛苦伤心的时候,有好朋友陪在身边,会让人感觉安全、舒服。总之,做心理咨询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但是,蛤蟆的心理咨询,可完全不是这样。作为咨询师的苍鹭,时常会让蛤蟆感到很有压力,他提的问题,也时常会让蛤蟆很困惑,甚至很愤怒。在咨询的过程中,有几次,蛤蟆简直就要崩溃了。这个过程,可一点都不愉快。

蛤蟆第一次来到苍鹭的咨询室,苍鹭看着蛤蟆,一句话也没说,让蛤蟆感觉很有压力。最后,还是蛤蟆受不了沉默,主动问苍鹭: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才能好受一点吗?

苍鹭没有回答蛤蟆,而是问了蛤蟆一些问题。比如,他为什么要来做咨询?谁来付咨询的费用?蛤蟆回答:他很难过,是朋友们让他来的,朋友会替他付费。听到这个答案,苍鹭居然对蛤蟆说:你还是不要再来做咨询了。他觉得,蛤蟆来咨询,不是他自己想解决问题,而是他的朋友们想解决问题。这话,直接把蛤蟆激怒了。

你看,没有耐心的倾听,没有深度的共情,更没有实用的建议,苍鹭给蛤蟆的反馈,居然是质疑和拒绝。这跟蛤蟆期待的完全不一样,跟我想象中的咨询也完全不一样。

不光是第一次,在后面的九次咨询中,苍鹭时常会让蛤蟆觉得很有压力,不知道如何面对。

第二次咨询一开始,苍鹭同样沉默了一段时间。这次,苍鹭先开口了,他问了蛤蟆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蛤蟆的回答是:挺好的,谢谢你。蛤蟆的回答很得体,但是,苍鹭并不满意,他不想听到这样没有意义的寒暄。他再次问蛤蟆:你现在真实的感觉怎么样?在苍鹭的追问之下,蛤蟆感觉更不自在了。

苍鹭的拒绝和追问,为什么让蛤蟆觉得不自在呢?这是因为苍鹭的反应不符合我们的预期。很明显,苍鹭是故意这样做的。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再回到第一次咨询的现场看看。苍鹭的拒绝,激怒了蛤蟆。蛤蟆开始主动回击,他问苍鹭:我到底要做什么,才能继续咨询呢?

这个瞬间,正是这次咨询的关键时刻。苍鹭的拒绝指向一个问题,蛤蟆来咨询,不是自愿的。苍鹭反复提到咨询费谁来付,也是为了强调这一点。我们一般会觉得,不管是谁付钱,反正咨询师都收到钱了,结果不都一样吗。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也挺常见的,父母会替孩子付咨询费,丈夫会替妻子付咨询费。但是,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某个人需要帮助,却让别人来付钱,那就算他好了,他可能也会觉得这是因为别人帮忙,有别人的功劳,甚至是别人对自己的施舍。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让人发生改变。但是,在这种被动的关系里,人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苍鹭的拒绝,让蛤蟆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我真的希望改变吗?当蛤蟆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再下定决心继续做咨询的时候,他就不是为了取悦朋友,而是自己做出的决定。最后的改变,才是他自己的改变。这样的咨询,才可能是有效的。

你看,第一次咨询,苍鹭就打破了蛤蟆习惯被动接受的思维模式,让蛤蟆对自己的改变负起了责任。在第二次的咨询中,苍鹭又通过追问,改变了蛤蟆另一个惯有的思维模式。

苍鹭不断问蛤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蛤蟆回答不上来,慌忙之下只好问苍鹭:你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蠢。但是设想一下,换作是我们,如果有人这样追问,我们就能清楚地描述自己此刻的感觉吗?实际上,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更别提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绪了。我们甚至会习惯用策略逃避自己的情绪,比如社交压力带来的焦虑。蛤蟆就是这样。在《柳林风声》里,每次和朋友见面,蛤蟆都因为怕冷场主动开启话题。他会说:你们好啊,我的朋友们!你们绝对猜不到我最近在做什么?这样一问,就没有人会关心他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所以,苍鹭的追问,用意也很明显。他要让蛤蟆意识到,他从来没有关注过当下的情绪,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接下来,苍鹭开始引导蛤蟆去感受。他让蛤蟆想象一个可以测量感受的情绪温度计,1代表很糟糕,甚至想要自杀;10代表非常愉快。然后,他请蛤蟆做个记号。蛤蟆毫不犹豫地在1和2之间做了记号。他们开始探讨,蛤蟆有过想要自杀的感觉吗?当时是怎么回事?他现在是什么感觉?蛤蟆说,他觉得自己把生活搞得一团糟,然后哭了起来。苍鹭继续问道:你一直都这么觉得吗?

咨询开始进入我想象中的状态。苍鹭提问,并倾听;蛤蟆回答,诉说自己的感受。蛤蟆打开了话匣子,讲了他的一段冒险经历。蛤蟆因为胡闹进了监狱,又逃了出来。他打扮成一个洗衣妇,一路逃亡,还被一群小混混追捕。好不容易脱险,又掉进河里,差点被淹死,真是倒霉到家了。还好,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河鼠救了他。

这段经历来自《柳林风声》,虽然有很多波折,但是结果是好的,有什么可不开心的呢?果然,苍鹭问蛤蟆:这些事,为什么会让你不快乐?

蛤蟆说:是因为河鼠的态度。河鼠虽然救了他,但是根本没有兴趣听蛤蟆分享他的悲惨遭遇,只是一味批评他。不光是河鼠,他的另一个朋友獾也一样,总是批评蛤蟆,说他胡闹、不靠谱。哪怕是后来他们一起夺回了蛤蟆庄园,都没有让蛤蟆开心起来,因为他在朋友那里感受到的全都是否定。

熟悉《柳林风声》的读者听到蛤蟆这么说,会觉得有点颠覆。在原本的故事里,我们读到倒霉的蛤蟆终于被朋友救了,又一起夺回了庄园,会想当然地认为蛤蟆是开心的。可现在,作者却让我们进入蛤蟆的内心世界,告诉我们,真相不是这样的,蛤蟆根本就不开心。

这样一对比,你就会意识到问题所在了。在原本的故事里,我们会觉得蛤蟆开心,是因为他用策略逃避情绪,不让别人看出来。这就像苍鹭第一次问他感觉怎么样,他回答“挺好的,谢谢你”一样。他已经习惯这样了,以至于都没有意识到那些被他压抑的情绪。

我们需要心理咨询,正是因为这些情绪累积,让“自我”就生病了。自我生病不像感冒发烧,很容易查出病因,也有药可治。自我太复杂了,它跟我们的经历、记忆、情绪、认知都有关系。它的病因很难找,而且因人而异。

不过,想要治疗,还是有线索可循的。自我会生病,一定跟当下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有关。苍鹭用拒绝和追问,让蛤蟆感到不舒服,正是为了打破蛤蟆习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有破才有立,打破了旧的模式,才能帮蛤蟆建立起新的模式。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核心任务,它要给人带来改变。

那怎么才能改变呢?改变的前提,是对自我的觉察。所以从第二次咨询开始,每次咨询中,苍鹭都会反复问蛤蟆,你现在是什么感觉?这就是在引领蛤蟆进行自我觉察。自我觉察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正如荣格所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所以心理咨询并不愉快,会有压力、焦虑、愤怒、崩溃种种复杂的情绪。

心理咨询的本质,就是在咨询师陪伴下,走过这趟艰难痛苦的自我觉察之旅。

第二部分

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来说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咨询师不是精神科医生,他们不负责治疗精神疾病。你可能会说,心理咨询师会陪伴,会倾听,会引导我们。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有家人和朋友就好了。一次咨询,时间不过几十分钟,肯定不如家人和朋友,能长久地陪在我们身边。

实际上,我们需要咨询师,正是因为他既不是家人,也不是朋友,他是我们人生的局外人。

我们为什么会抑郁?为什么会沉浸悲伤和痛苦中走不出来?这些情绪,一定跟最近经历的一些事情有关,一定跟周围的人有关。如果追根溯源,很多问题又都可以在原生家庭中找到更深层的原因。换句话说,如果人生是一场戏,戏的走向一定取决于之前的情节。那么,假如戏的走向不符合我们的预期,身在戏中的人,很难自己修改剧本。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剧本安排好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很难改变。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局外人。这个人最好是一个有经验的观众,他看过很多戏,能够准确判断这出戏的问题大概出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可能性。他能陪你一起,修改剧本。

这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这种咨询的理论基础叫作沟通分析心理学,它是心理咨询的一个流派,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创立的。伯恩最有名的观点叫作“人生脚本”,其实就是刚才说的,人生这出戏的剧本。在伯恩看来,咨询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别人修改“人生脚本”。

那么,怎么才能修改“人生脚本”呢?我们来看看苍鹭是怎么做的。

第六次咨询的时候,蛤蟆跟苍鹭讲了一件最近发生的、让他很生气的事情。蛤蟆是村里学校的董事,但是他最近一直不在状态,没办法参加董事会议。有一天,蛤蟆的朋友獾来找他。獾说,既然蛤蟆不能履行工作职责,他想代替蛤蟆来做校董。獾甚至没有先问一下蛤蟆的想法,就跟校区的牧师商量好了。蛤蟆听到之后,生气极了,但是在獾面前,他不敢表达他的不满,他只好说,他需要再想想。

听完蛤蟆的讲述,苍鹭沉默了很久,然后说:蛤蟆,我得祝贺你,你很会玩这个叫作“PLOM”的游戏。PLOM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意思是“渺小可怜的我啊”。

这话听起来很像是在嘲讽,可以想象,蛤蟆更生气了。他在诉说朋友给他带来的伤害,但是苍鹭却说,他在玩游戏?

苍鹭说的游戏,其实是沟通分析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叫作心理游戏。简单来说,心理游戏是人在沟通中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它会导致特定的心理结局。苍鹭说的PLOM,“渺小可怜的我啊”,就是蛤蟆在这个游戏中获得的心理结局。

对大多数人来说,心理游戏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学会了。在之后的人生中,我们会不自觉地重复这些游戏。这样一来,心理游戏就会决定我们的人生脚本。如果游戏有问题,脚本就会有问题,就会导致心理疾病。蛤蟆抑郁是因为他的人生脚本出错了,很明显,问题跟PLOM这个游戏有关。

所以,想要修改人生脚本,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出问题的心理游戏。不过,在咨询中,咨询师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心理游戏。心理游戏隐藏在日常的沟通中,所以,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沟通进行分析。

沟通分析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日常的沟通,不管是有问题的沟通,还是正常的沟通,都有固定的模式。首先,在沟通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到某个角色中,按照这个角色来思考、感受和行动。这里说的角色,就是一个人在沟通中的自我状态。比如,蛤蟆听到獾的伪装成商量的命令,先是感到愤怒,然后开始自我怀疑,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也不敢拒绝獾,这就是儿童的状态。总是发号施令,不考虑对方感受的獾,就是处在父母状态里。自我状态一般有三种,除了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剩下的就是成人状态。长大之后,我们一般都能和同事、朋友平等的沟通,就是处在成人状态里。

其次,沟通一定是双向的。两个人开始沟通,一个给出刺激,另一个做出回应,这就是一个社交单元。这里的刺激和回应,可能是语言,也可能是其他非语言的信息,比如吵架的时候摔门而出。所谓沟通模式,就是看一个社交单元中,双方的自我状态是什么情况。

蛤蟆和獾的沟通是最简单的模式,獾用父对子的方式给出刺激,蛤蟆用子对父的方式做出回应,这叫做互补沟通。有的时候,一个人用成人对成人的方式给出刺激,但是对方可能会用父母对孩子的方式来回应。比如丈夫问妻子:我的衬衫在哪里?妻子却回答:为什么所有的事,你要都怪我?这就叫作交错沟通。

交错沟通加上互补沟通,会有81种不同的情况。已经不少了,是吧?还有更复杂的。有些时候,这次沟通表面看起来是成人对成人的,但是实际上,说话的人是想刺激对方进入其他的自我状态。比如,销售员介绍商品的时候,听起或许很理性,但是他其实是想让消费者进入儿童状态,让他更容易掏腰包。这种带有诱导性的沟通,叫角色沟通。

最后一种情况叫复式沟通,这种沟通会同时发生在两个层面。比如在表层的社交层面,大家看起来是成人对成人,但是在潜在的心理层面,却是儿童对儿童的,你可以把它看作“口是心非”的沟通。角色沟通有18种情况,复式沟通就更多了,理论上说有6000多种。

在咨询中,咨询师要时刻对沟通模式保持警醒,从中发掘那些已经成为心理游戏的沟通模式。沟通模式一旦成为心理游戏,会有三个特点:它会带有欺骗性,会不断重复,而且会导致一个明确的心理结局。

弄明白了理论,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蛤蟆和獾的沟通。蛤蟆和獾在对话中,都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蛤蟆明明不愿意让出董事的位置,却只是说要再想想,这就是欺骗性。蛤蟆和獾总是这样沟通,就好像重演已经设定好的情节。獾饰演那个严厉的,发号施令的人,蛤蟆来演那个可怜的,服从命令的人,这就是重复。每次沟通的结果,都是蛤蟆感觉自己是“可怜的渺小的我”,这就是明确的心理结局。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在咨询中,苍鹭到底做了什么,帮助蛤蟆认识到这些问题?当蛤蟆跟苍鹭讲了他和獾的吵架之后,苍鹭准确地识别出,这是父子间的互补沟通。他意识到,这个模式不仅存在于蛤蟆跟獾的关系中,它是蛤蟆一直在玩的一个心理游戏。这个游戏决定了蛤蟆的人生脚本,是他现在抑郁的病因。

找到了病因,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办呢?

人生脚本,一般在童年就形成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由父母写下的程序。所以在接下来的咨询中,苍鹭就请蛤蟆讲讲他的人生故事。讲述让蛤蟆开始全面回顾他的人生,他意识到某些人、某些事,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意识到父亲的严苛,给他种下了PLOM的心理游戏。对蛤蟆来说,獾是长辈,是他父亲的朋友。獾和他的父亲一样,在蛤蟆面前总是很强势,而且对他很严厉。所以他会在跟獾的互动中,重复PLOM这个游戏。你看,讲述是为了寻找程序最初是怎么写下的。讲述本身,就是治疗。

治疗的效果怎么样呢?蛤蟆康复了。蛤蟆向朋友们宣布,他打算卖掉庄园,到伦敦开一家房地产公司,他还加入了业余戏剧社,要演出下一出戏剧的主角。蛤蟆先生不仅走出了抑郁,还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我们常说人生如戏,但是人生这出戏,并不是完全即兴的。在我们人生早期,很可能就写好了脚本。我身处戏中,经常意识不到自己是按剧本演出的演员。但是,一旦你发现这一切,回忆的闸门就会打开,你会获得超越剧本的上帝视角,局外人的视角。接下来,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改写你的人生脚本。

咨询师的作用,就是帮助你识别旧的人生脚本,并陪你一起写出全新的脚本。

结束!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每天读本书:解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每天读本书:解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17950.html

(0)
上一篇 2024-01-01 17:43
下一篇 2024-01-03 16:11

相关推荐

  • 《做出好决定》精彩书评:你知道,是什么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吗?

    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满意,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可若是不满意,你是否考虑过造成你现在生活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者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决定。在《做出好决定》开篇中写到,“你应该知道,现在你是21或22岁,做一些决定后,一下子就70岁了。”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少有事情能比做决定更重要,我们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不做决定生活。 有一些看上去很小的决定,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早上几点起床或者什么时候出发去见朋友,如果这些小事我们做的不好,慢慢的就会导致我们丢失工作或…

  • 西离:《忘了我是谁》看哭了所有人

    这是一本看哭所有人的书。本书主要描写面对失智到忘记自己的父亲,女儿怎样让他在余下的生命里有尊严、快乐的活着。一本打动人的书要的不仅仅是读者当下的感动,而是在感动之余你将有什么改变,致力于什么行动。 作为本书的编辑,好多篇章看得我眼泪直流,无法抑制。而且在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一样会有流泪的冲动。为什么会如此触动人心?因为在阅读中,我们不仅仅是在看作者的故事,不单单是书中主人公的生活,而是移入了自己的情感和身份进去,联想到很多自己过往生命里那些遗憾或应该不留遗憾的人和事情。  文学作品不是知识性…

    2018-11-15
    0048
  • 《异形博恩》书评:以孤独之名幸存

    近日,《异形博恩》荣获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翻译小说银奖。《异形博恩》的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就是广受好评的《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作者。此前,该书在本土出版时,已经被提名过轨迹奖、坎贝尔奖、亚瑟?C?克拉克奖,入选《科克斯书评》最佳科幻小说等。 作为杰夫·范德米尔“新怪谭”系列的又一部杰作,《异形博恩》与众不同,难以预料,不仅仅是故事本身,也包括语言、结构和人物视角。简单来讲,《异形博恩》是一部古怪的科幻作品。《好莱坞报道》将本书定位为暗黑的末日后神话。范德米尔自己则认为《异形博恩》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

    2019-11-05
    008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