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秦汉魏晋史探微》
田余庆先生自谓其历史研究成果“多属发微初探一类,言人之所未言”。
本书所收十九篇文章,正是他在秦汉魏晋史领域索隐探赜的代表作。
这些文章见微知著,就秦汉魏晋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引人入胜的考证与辨析,如秦汉之际的楚地反秦事件(《说张楚》)、汉武帝由扩张政策向“守文”政策的转变(《论轮台诏》)、曹魏草创期与其他政治势力的矛盾斗争(《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蜀国政治史(《〈隆中对〉再认识》《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蜀史四题》)以及孙吴政权与江东大族之关系(《孙吴建国的道路》《暨艳案及相关问题》)等,皆为影响深远、备受推重之作。
02.《品位与职位》
本书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
作者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的概念,构建了一个新鲜的分析框架。
通过这个新视角,作者对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进行了细密考察,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进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
进而对整个帝国时代的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划分为五个阶段的分期模式。
03.《中国通史》
这部《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按时序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
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
先生主张通史内容大体不离“理乱兴亡”与“典章制度”两大板块,于是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下册“乃依时代加以联结”,以“革命途中的中国”结尾,总计54章。
该版本为2016群言出版社出版,为更易于阅读,编者在章节内部加入小标题以间融提示。
04.《大汉帝国在巴蜀》
北大历史系教授张帆、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推荐
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三国史著
用“讲政治”打通三国乱局的蜀汉史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
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
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文笔优美,读之使人忘倦,同时又出自职业历史学者之手,没有坊间通俗历史读物常犯的虚构、夸张、过度演绎之类毛病。——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大义所在,情怀所在,终究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历史来说,就包含了这么一条主线。让我们跟着饶胜文先生的《大汉帝国在巴蜀》回到历史现场。——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05.《东晋门阀政治》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
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推书网推荐的5部豆瓣高分的历史佳作,最后一本直接封神!》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推书网推荐的5部豆瓣高分的历史佳作,最后一本直接封神!》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dan/5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