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罗翔老师在《十三邀》里曾动情地说道:“承认你整个人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注定偏颇的人和事,这就是法学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法学是一门带着七情六欲的学问,不像理工科那样追求唯一的“真理”,它的研究对象是平凡的个人,可能带一些利己的、有时候甚至不免邪恶的缺点的人类。

法学思维闪光的地方也不在于它的结论,因为随着时代的改变和观念的变迁,结论渐渐地会站不住脚,或被认为有失公正,但是它得出结论的根据和过程,却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图/电影《公民凯恩》

这是一个理性的思考和说理的过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现实裁判中,原被告双方律师为了支持不同结论,按照各自思路提出主张;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也是各自基于判决理由,做出不同结论。

结论的难以确定,这才是法学的有趣之处,也是我们所面对的实实在在的世界。那么法学的思维方式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日本学者道垣内正人在《法学之门:学会思考与说理》中提出的若干个问题,带领大家深入感受一下。

电梯费用怎么分摊才合理?和你想的不一样

当一栋公寓楼的电梯出现故障,需要整栋楼的住户共同出资更换新电梯,怎么样的分配是合理的呢?

对于1层住户而言,最常见的思路应该是:我又不使用电梯,为什么要出钱?进一步地,对于低层住户而言,他们也会想:我对电梯的需求又没有高层高,为什么不能少出点?

于是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即1层住户是否参与分摊,以及各层的出资比例。最“简单省事”的方法——每层均摊,反而往往是最后考虑的。

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这一例子改编自一位日本法学教授道垣内正人给学生们出的考题。那么在这个“电梯难题”中,什么样的方案才是最佳的呢?学生们表现出三种取向:

逐层递增法:从1层开始,随着楼层增高,分摊的费用就要增加,10层的人承担最多的费用。内部方案也存在差异,即1层参加分摊与否。

均摊法:包括一层在内,层层均摊。

细分法:对于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使用电梯、不愿参与分摊的住户,尊重其意见,额外安装刷卡装置等限制,确保只有出资修缮的家庭可以使用电梯。

支持逐层递增法的学生占到了约54%,提出均摊法的则有35%,细分法虽然占比最少,但确是误差更小的解决方法。

尽管一时辨认不出“最优解”,但看起来,均摊法最为粗暴,根本不考虑各个楼层的情况差异,只追求形式上的公平,却妨害了结果的公平性。事实真是如此吗?道垣内正人在均摊法的基础上,认为按各自持有的份额均摊,反而是公平的方案

一方面,这是因为1层的人在购入房屋时,已经切实享受到了电梯带来的福利。1层住户能够凭借当时的购入价格入住,是因为楼上住户的存在,如果没有他们,几乎不可能以当时的低价购入;而也正因为楼上有9户人家,电梯就是一个必需品。在这样的情况下,1层确实没有使用电梯,但背后勾连的更深层的益处却没有被看到

另一方面,考虑到其他公用部分的修理情况,如屋顶、墙壁、玄关等,如果把电梯的“必要程度”作为一种标准,而违背其他公共部分的修理习惯(通常是均摊费用),成为一种先例的话,这样一来,会不会造成更严重的不公平呢?或者至少,凡是涉及公共部分的方案都会很难执行?

生活中永远不只“电梯难题”。道垣内正人提出了更多问题,将学生们带入一个个场景之中,既以生而为人所具备的朴素正义观思考,又以法理思想层层分析

好心能否有好报?答案不是一望而知

道垣内正人接着抛出了“好意同乘”的立法问题,如果你在下班途中偶遇打不到车的同事,好意载他一程。

结果,在你没有出现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意外发生车祸,导致他受伤了,那么他是否可以向你索赔呢?说“是”或“否”很简单,分析原因却很困难。单从情理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就是双方都占点理。

对于驾驶员而言,好心捎人的善意却换来索赔行为,同时自己也要承担车祸损失,无疑是雪上加霜;但车祸总是有可能发生的,邀请对方上了自己的车,却使其受伤,在二人关系还算不错的情况下,出于社会人情,不给予相应的补充,似乎也说不过去。

反过来,从乘车人的视角看,也有相似的矛盾性:我上了你的车,某种程度上就是交付了信任,却意外受伤,无论索赔与否,好像都能说得通。

而现实生活中,日本并没有减轻“好意同乘”中机动车使用者责任的相关法律,实务的判定也随情况而变。四十多年前,名古屋地区就曾有过一个案例:

 

几名年轻人聚会喝酒之后,由其中一名刚熬过夜的男性青年驾车,他们深夜从名古屋驱车前往京都,在高速公路上,小车与前方的卡车相撞,车上有一名17岁的女性因此受伤并且留下了后遗症,事后对驾驶人提出诉讼,要求赔偿。

法院方认为,在这起案例中,该女子明知男性青年处于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的状态,仍然选择乘车,并且途中并未提醒路况,反而酣然大睡,提高了事故的危险性,这一点在计算损害赔偿额时应当考虑。

但这一问题里牵涉的因素不止于此,还有驾驶人和乘车人之间的人情联系,对保险公司造成的波动,事故风险转移的方向,以及索赔与否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总是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正是看到这样的错综关系,道垣内正人让学生们站在立法者的角度,考虑“好意同乘法”确立的可能性:

 

“基于他人好意搭乘机动车的人,当发生事故并因此遭受损失之时,除驾驶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外,即使驾驶人存在一般过失,搭乘人也不得向驾驶人请求损害赔偿。”

赞成的观点中,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建设是最常被提及的。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对权利的思考:“愿意同乘的人在想要搭乘时,就应该认为其方面放弃将来可能存在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反对者则指出, “好意同乘”是一种“论心不论迹”的行为,实际上很难判断。其次,尽管驾驶员并不一定有非常严重的过失,但如果确实是由其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车祸,那么他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与是否为“好意同乘”无关。

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图/电影《守法公民》

道垣内正人同时指出,并没有人从保险制度与好意同乘立法的关系这一视角展开讨论,这其中涉及到的风险转移、制度运转和经济利益的问题,或许又会动摇上述赞成或反对的意见。

有时候必须要站在一个更高也更抽象的维度,由上而下涵盖各种角度,抽丝剥茧、勘破表象,舍弃对“客观最优解”的迷信,直击问题核心。

那么,“好意同乘法”究竟是否应该确立呢,驾驶者的法律责任又是否可以减轻呢?答案仍然有待寻找。

面对冲突与难题,学会用规则加以解决

无论是“电梯难题”还是“好意同乘法”,更多都是公共领域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了问题,前前后后牵涉到诸多因素,因而不得不慎重考虑。

那么,在私人领域,亲朋好友相聚的场合,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吗?那也未必。就以熟知的“切蛋糕”为例。在只有两个人分食的情况下,一人切、一人选的方案显然是最常见的,通常也被认为是公平的。

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但这真的公平吗?如果进一步追问,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谁来切,谁来选呢?如果两个人都想切蛋糕或者选蛋糕,又该怎么办呢?

道垣内正人提出了四分的方法。先将蛋糕任意分成两份,二人各自承担半块蛋糕的切分工作,于是得到四份蛋糕;其中一方在对方那里二选一,并从自己切分的两份中获得对方选剩的一份。这样,双方都经历了切分和选择的过程,理论上也都能选到自己想要的。

这说明,公平并不是一种数据化的平直的平均或是平等,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主观感受的满足或是其他情绪需求也至关重要。

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图/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

如果以机械的眼光和方法来处理生活的人际关系乃至一切问题,可能得到的就只是形式上的公平与正义,却无法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而我们之所以用逻辑武装自己,不断重塑自己的思维模式,努力打开新的视野,努力学习说理,为的也只不过是和和美美地解决问题,而不必在凌晨两点半时气得睡不着,懊悔自己白天协商问题时没发挥好。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31911.html

(0)
上一篇 2024-08-25 10:50
下一篇 2024-08-25 11:06

相关推荐

  • 刘胜兰:提升教师阅读领导力 抓实学生“读书大事”

    为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有效开展,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当前,推动学生阅读的顶层设计与政策规划已经到位,接下来的中心工作便是促进学生阅读的真正发生,真正把学生“读书大事”抓实。 抓实“读书大事”关键是提升教师阅读领导力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国家部委的推动,引发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对阅读促进学生成长重要价值的重新审思。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等不良导向,不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导致学生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与要…

    2023-06-02
    00139
  • 田野: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业演变模式与前景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Tian, Y., Chen, KH. Emerging landscapes of “alternative-academic” career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volutionary patterns and prospect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Humanit Soc Sci Commun 11, 1331 (2024).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4-03821-9 全文获取网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9-024-03821-9 Humanit Soc Sci Commun(图谋注:《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SSCI、AHCI收录期刊)2024年第11期刊发田野、陈光华《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业的新兴景象:中国背景…

    2025-01-05 文化对话
    0029
  • 金波的艺术清单:怀着一颗童心去生活

    近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做客央视文艺频道《我的艺术清单》栏目,与主持人朱迅畅谈自己的创作与艺术生活。在访谈中,金波先生与主持人从儿时童谣讲到文学创作,从童年游戏讲到挚友亲朋,金波先生带着他那颗不泯的童心,为我们打开2024年的第一张艺术清单。 文学启蒙:童年歌谣的深情对话 童谣是母亲给孩子最早的心灵滋养和抚慰,是儿童最早学习母语、亲近母语的范本。一首首童谣的吟诵引起了金波先生的回忆:“妈妈用乡音给我朗诵‘拉萝萝,扯萝萝,收了麦子蒸馍馍。蒸个灰的,放在盔里,蒸个白的,揣在怀里’。”金波满怀情感地说道…

    2024-01-23 文化对话
    0027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