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

来源节选于《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 图书馆学》

图书馆收集的各种类型文献资料的总和。简称馆藏、藏书。

馆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满足读者需求的根本保证。

馆藏是与一定时期的文献生产和使用方式紧密联系的。

现代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政府出版物、小册子、学位论文、报告、照片、电影片、幻灯片、唱片录音磁带、美术作品、缩微文献、数字资源等。

在这些资料中,虽然图书数量最多,但由于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期刊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非书资料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各类型文献资料以不同的方式和载体记录了人类所积累和创造的信息与知识,每个图书馆都为满足其读者对特定知识的需求或为实现特定目标来选择、收集和保存文献资料,因此,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并不是各类型资料的随意堆积,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

图书馆收藏文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期。

中国历史上官府藏书和私人藏书为近现代图书馆藏书奠定了基础。

西方近现代图书馆的早期藏书也多是个人和团体慷慨捐赠的结果。

现代图书馆增加馆藏的途径包括购买、接受赠送、交换、复制、接受呈缴本、征集等。

由于20世纪以来文献的增长速度加快以及读者对文献需求的增长,图书馆馆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现代图书馆每年文献入藏量和馆藏总量都是历史上的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

馆藏的迅速增长使图书馆在馆舍、经费、人员、技术等方面,都难以做到“自给自足”。于是图书馆更注重研究馆藏的目标、功能、结构和规划;

按照规划来选择和收集文献;对已有的馆藏进行评估;对陈旧过时、使用率很低的资料予以降级或剔除或移交贮存图书馆;在馆际或在某一地区,以至国家或国际范围内,实行分担收藏、合作发展馆藏,建设某种文献资源保障体制等。

图书馆由过去主要注重于选书和采购,逐步发展到包括研究规划、选择采购、复审剔除、馆藏评价、协调合作等,由根据经验收集积累文献转向比较科学地建设和发展馆藏。

图书馆馆藏是不同学科、不同文献类型、不同文种、不同深度(完备程度)和一定数量的文献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被称为馆藏体系,其构成方式被称为馆藏结构。

图书馆馆藏中能实现图书馆主要目标所需的那部分资料被称为核心馆藏,也称核心藏书。

核心馆藏能代表图书馆主要读者的信息需求倾向,它通常以文献是否会具有较高的需要来作为选择和收集的依据,并为了便于频繁使用而保存。一些图书馆按标准馆藏目录或其他书目指南而建立的最初的馆藏亦称核心馆藏。图书馆往往要建立一些专门藏书,也称特藏,它们是为了收集、保存和利用某一形式的文献(如缩微资料、声像资料、线装古籍、专利文献、 学位论文等)、某一专题领域的文献(如东亚资料)、某一时代的文献(如中华民国时期出版物)、某一地域的文献(地方文献)、有关某一个人的文献(如鲁迅研究资料)、珍贵文献(如善本)、易损坏的文献、有某种价值的文献等,而专门建立起来的。

图书馆界通常还用馆藏文献数与读者数的比例即文献保障率来表示一个图书馆或一个地区若干个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潜在能力,一些国家如美国等还规定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按居民或学生人数所应达到的最低规模。但图书馆支持研究及其他各项业务的能力并不仅仅决定于馆藏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不同学科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以及一定范围内各馆的协调、合作收藏与利用的状况等。

图书馆之间通过分担采购、协作收藏等活动使单个图书馆的独立的馆藏变成更加完备和有效的资源而为人们所共享,其所达到的功能已不再是各馆馆藏简单相加所能达到的。

图书馆界常常按馆藏的数量划分图书馆的类型,如:区分为大型图书馆、中型图书馆和小型图书馆等等,其数量界限各国不尽相同,例如:

中国有人将:

馆藏20万册(件)以下的图书馆称为小型图书馆。

馆藏20~50万册(件)的图书馆称为中型图书馆。

馆藏50万册(件)以上的图书馆称为大型图书馆。

由于传统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中图书占绝大多数,因此一般可用“册”来作为统计计量单位。

现代图书馆中各种非书资料馆藏的大量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图书馆目前已改用“件”或“文献单位”为计量单位

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馆藏具有不同特点。

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多数突出综合性和通用性,并注意基础学科与边缘学科文献的收藏,此外还往往呈现一定的地方特色,对本地出版物及有关本地的文献收集较为齐全。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馆藏特点在于其明确的教育性、专业性和学术性。

专门图书馆的馆藏是由所属机构的特殊需要决定的,多为专业性和研究性,在一定领域内收集多语种、多类型资料。有的侧重于收集最新资料(如科学技术图书馆),而有的则兼收回溯资料(过去某时间之前出版的资料)。

为了了解馆藏水平,为制订馆藏发展计划提供依据,图书馆需要经常地进行馆藏的质量评估活动。

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图林逸事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7986.html

(0)
上一篇 2024-12-11 12:09
下一篇 2024-12-11 12:18

相关推荐

  • 吴丹:算法素养是什么?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吴丹,刘静.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素养:内涵剖析与能力框架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06):43-56.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强化了技术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算法的广泛应用塑造着新的社会结构与规则,也对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算法素养作为人工智能时代重要的素质能力集合被提出。 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世界运行所仰赖的血液、食物,信息素养则成为人类参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成为图书情报学科的重要研究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大数据时…

    2024-09-18
    00200
  • 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软件正向着以订阅、租用、共享和会员制等为特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演化。我个人每年花在各种软件或会员上的钱少说也得一千多块。 软件商业模式的变化,与软件运行模式由本地部署向云服务模式转变紧密相关。本地化部署意味着图书馆和软件商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工作量,不经济、效率低、难以规模化都是本地部署软件无法回避的硬伤。而云服务模式则为转变软件商业模式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将成为软件的普遍形态。 金蝶、用友等大型软件企业早已将ERP软件管理模式转变为云服务模式…

    2024-03-10
    00172
  • 黄博:诗词唱和与宋代文人的朋友圈

    聆听思想的声音· 沐浴智慧的阳光 距离是我们对抗孤独最大的障碍,诗词成为宋代文人分隔两地最常见的交流方式。诗词既是宋代士大夫的必备技能,又为宋代士大夫搭建起一个独享的社交平台。一方面它是熟人社交和远程社交的生动样例,诗词唱和在这个场域中起到的是网络时代微信朋友圈的效果。唱和的双方,可以借此知悉对方的动态,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诗词唱和也是社交达人的魅力舞台,它使得才子雅士们在陌生人社交中也如鱼得水,它可以使相隔千里的人,心心相印,如影随形;也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人,一言相合,倾盖如故。 诗词唱…

    2024-03-20 文化对话
    0030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