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

来源节选于《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 图书馆学》

图书馆收集的各种类型文献资料的总和。简称馆藏、藏书。

馆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满足读者需求的根本保证。

馆藏是与一定时期的文献生产和使用方式紧密联系的。

现代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政府出版物、小册子、学位论文、报告、照片、电影片、幻灯片、唱片录音磁带、美术作品、缩微文献、数字资源等。

在这些资料中,虽然图书数量最多,但由于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期刊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非书资料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各类型文献资料以不同的方式和载体记录了人类所积累和创造的信息与知识,每个图书馆都为满足其读者对特定知识的需求或为实现特定目标来选择、收集和保存文献资料,因此,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并不是各类型资料的随意堆积,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

图书馆收藏文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期。

中国历史上官府藏书和私人藏书为近现代图书馆藏书奠定了基础。

西方近现代图书馆的早期藏书也多是个人和团体慷慨捐赠的结果。

现代图书馆增加馆藏的途径包括购买、接受赠送、交换、复制、接受呈缴本、征集等。

由于20世纪以来文献的增长速度加快以及读者对文献需求的增长,图书馆馆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现代图书馆每年文献入藏量和馆藏总量都是历史上的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

馆藏的迅速增长使图书馆在馆舍、经费、人员、技术等方面,都难以做到“自给自足”。于是图书馆更注重研究馆藏的目标、功能、结构和规划;

按照规划来选择和收集文献;对已有的馆藏进行评估;对陈旧过时、使用率很低的资料予以降级或剔除或移交贮存图书馆;在馆际或在某一地区,以至国家或国际范围内,实行分担收藏、合作发展馆藏,建设某种文献资源保障体制等。

图书馆由过去主要注重于选书和采购,逐步发展到包括研究规划、选择采购、复审剔除、馆藏评价、协调合作等,由根据经验收集积累文献转向比较科学地建设和发展馆藏。

图书馆馆藏是不同学科、不同文献类型、不同文种、不同深度(完备程度)和一定数量的文献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被称为馆藏体系,其构成方式被称为馆藏结构。

图书馆馆藏中能实现图书馆主要目标所需的那部分资料被称为核心馆藏,也称核心藏书。

核心馆藏能代表图书馆主要读者的信息需求倾向,它通常以文献是否会具有较高的需要来作为选择和收集的依据,并为了便于频繁使用而保存。一些图书馆按标准馆藏目录或其他书目指南而建立的最初的馆藏亦称核心馆藏。图书馆往往要建立一些专门藏书,也称特藏,它们是为了收集、保存和利用某一形式的文献(如缩微资料、声像资料、线装古籍、专利文献、 学位论文等)、某一专题领域的文献(如东亚资料)、某一时代的文献(如中华民国时期出版物)、某一地域的文献(地方文献)、有关某一个人的文献(如鲁迅研究资料)、珍贵文献(如善本)、易损坏的文献、有某种价值的文献等,而专门建立起来的。

图书馆界通常还用馆藏文献数与读者数的比例即文献保障率来表示一个图书馆或一个地区若干个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潜在能力,一些国家如美国等还规定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按居民或学生人数所应达到的最低规模。但图书馆支持研究及其他各项业务的能力并不仅仅决定于馆藏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不同学科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以及一定范围内各馆的协调、合作收藏与利用的状况等。

图书馆之间通过分担采购、协作收藏等活动使单个图书馆的独立的馆藏变成更加完备和有效的资源而为人们所共享,其所达到的功能已不再是各馆馆藏简单相加所能达到的。

图书馆界常常按馆藏的数量划分图书馆的类型,如:区分为大型图书馆、中型图书馆和小型图书馆等等,其数量界限各国不尽相同,例如:

中国有人将:

馆藏20万册(件)以下的图书馆称为小型图书馆。

馆藏20~50万册(件)的图书馆称为中型图书馆。

馆藏50万册(件)以上的图书馆称为大型图书馆。

由于传统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中图书占绝大多数,因此一般可用“册”来作为统计计量单位。

现代图书馆中各种非书资料馆藏的大量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图书馆目前已改用“件”或“文献单位”为计量单位

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馆藏具有不同特点。

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多数突出综合性和通用性,并注意基础学科与边缘学科文献的收藏,此外还往往呈现一定的地方特色,对本地出版物及有关本地的文献收集较为齐全。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馆藏特点在于其明确的教育性、专业性和学术性。

专门图书馆的馆藏是由所属机构的特殊需要决定的,多为专业性和研究性,在一定领域内收集多语种、多类型资料。有的侧重于收集最新资料(如科学技术图书馆),而有的则兼收回溯资料(过去某时间之前出版的资料)。

为了了解馆藏水平,为制订馆藏发展计划提供依据,图书馆需要经常地进行馆藏的质量评估活动。

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图林逸事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7986.html

(0)
上一篇 2024-12-11 12:09
下一篇 2024-12-11 12:18

相关推荐

  • 推荐两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当代作家

      按照主流的现当代文学的划分,1949年作为现当代文学分水岭。 那么,1949年之后,中国的当代文坛,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从归来的作家,到崛起的先锋派,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可以说,仅仅从数量上来看,作家和诗人的数量也可以说是灿若星河。 因此,有作家会被忽视,或者不为人知,也是常有之事,毕竟对于普通读者,大部分作家可能都是陌生人。 当然,我今天,想要说的两位容易被忽视的作家,是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我觉得在当代文学史,或者文学批评上,也少有提及的作家。   说到中国当代文学史,首推当然是洪子诚的《中国…

  • 杜凯:抓管理、提效能、展形象 持续深化全民阅读

    2024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再次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从“开展”到“深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图书馆作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和先行示范单位,在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建设书香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为契机,《图书馆报》特别策划对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和各级公共图书馆高层进行采访,请他们畅谈感想、成绩、行动…

    2024-04-15
    00233
  • 图书馆的这只小舟 | 推荐序——坚守与变革: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逻辑

    我对图书馆的印象始于上初中的时候,皖东北一个偏僻的小镇上居然有个小小的图书馆,而且还对中学生开展借阅活动,像在文化凋零的荒漠中涌现出一股甘甜的清泉,一颗幼小的心灵在此得到了丰厚的滋养。后来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直到在大学里工作,更是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甚至经常获得年度“阅读之星”的称号,对在图书馆里工作的人们也充满了敬意。只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会成为某个图书馆的负责人。 作为读者,我经历了图书馆从闭架借阅走向开架借阅的过程,从单一的纸本书刊到非书资料和电子文献的普及,从实体的图书馆走向泛在的文献…

    2024-12-12
    0020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