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我听到了另一个善意的世界-聆听:与一只鸟相遇的最好方式精彩书评

很开心遇到一本远离了鸡汤、高级鸡汤和呓语症趣味的书,《聆听——与一只鸟相遇的最好方式》是一本严谨却灵巧的博物学散文,一本调遣听觉的工具书,然而好书都绝不止于干货,这同时是一场洗刷常识的过瘾的思考。如果你碰巧既需要有营养的科普,又想遭受新鲜思想的撩拨,那么这本书正合你的胃口。

初读这本书时,我很警惕。但凡写动物,作家们都免不了跌入拟人化思维的坑,结果就写成了戴着动物头套说人话的大头娃娃,《纽约客》经典作家E·B·怀特也不能幸免。然而,这本书的作者西蒙·巴恩斯,开篇就亮明了自己的态度,绝不以人格意淫鸟类。这决定了写作笔触的客观,也引出了好多精致的思辨。

比如,全书一直都在纠结的,鸟儿到底为何而歌。按怀特的想法,大体是在吟诗弄赋吧。西蒙则坦然接受鸟类是为性而歌,鸟鸣“关乎也关乎死”的生物学原理。不过,西蒙绝不是一个死理性派,如果是从鸟的眼光看待啼鸣的愉悦呢?“既然人类可以陶醉于自己的旋律,鸟儿为什么不可以呢?”通过介绍紫翅椋鸟这个精于模仿、曲库庞杂,甚至历史上有那么一只学会了莫扎特,来证明猜想:“鸟是自觉的音乐家”。他甚至列举《麦克白》《罗密欧和朱丽叶》两部喜剧都并不因为处理的是人的生理欲望而妨碍它们成为顶级作品,来解释鸟鸣的生理冲动并不妨碍它创造音乐的自觉。试着理解“鸟格”,而不被大写的人格蒙蔽,不管结论是否真理,都是富有真理气质的精神操练。

从入门级的聆听对象开始,西蒙·巴恩斯像一个体己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带人上道:先从冬季独唱红胸鸲开始,再向着鸭子、乌鸦、猫头鹰、海鸥、鸽、啄木鸟等家喻户晓的鸟类迈进。鹪鹩、林岩鹩、银喉长尾山雀、乌鸫……这些充满了术语学气息的词汇一点不难,只要遵从作者介绍的技巧,很快就能听出来,并带来成就满满的进阶感。然而,西蒙的用心并不只在上好一门鸟语课,他还有自己的“启蒙”诉求:提醒读者学会“让视线拐弯”,看进茂密的灌丛乃至黑暗,聆听能“多少抖掉你文明自我的一部分”,“像我们的祖先那样,凭内在的直觉去感受”“地球的律动”。这样夹“叙”夹议,简直是为了讲鸟而大力攻心。就像贡布里希在热销艺术入门读物《艺术的故事》里所做的,不是帮读者解放唇舌,而是帮他们打开眼界,用崭新的眼光去观看艺术作品。这崭新的眼光,大概是通用于一切好读物的福利吧。

西蒙写银喉长尾山雀,因总是成群结伴而行,说它们是”鸟群召集者“,Sisisi地啼叫着,“负责吧最弱小的歌者平安带向姗姗来迟的春天”。
写大山雀”饶舌“,能“唱出多种变奏”。
写欧歌鸫“终其一生吸收旋律、加工完善,并以独立作品呈现出来”。
写云雀“不歇气地唱”,善用“循环呼吸”。
写仓鸮“它听起来根本不像鸟的叫声,倒像是某种臆想中的邪恶生物在用可怕的声音迎接黑夜的到来。”
……
从初春的鸟叫一直讲到冬季,再讲到下一个春天;从家门前的鸟儿讲到海鸟、淡水鸟、猛禽等分类讲解;细细甄别各种鸽子、不同莺鸟和鸦之间的分别。于是我初识了叽咋柳莺、黑顶林莺、林柳莺的音差,小嘴乌鸦、秃鼻乌鸦和寒鸦的变奏,以及鸽子旗下名为岩鸽、班尾林鸽、灰斑鸠、欧鸽、欧斑鸠的存在……总之,西蒙在一书之内尽可能地呈现鸟鸣与季候、与生物多样性的奇妙关联。
所以尽管一直在吸收新术语,汲取新的鸟语特色,我只感到自己在做一场了不起的探索。而且单单阅读是不够的,这本书还在不意间培养了边阅读边检索的习惯。我迫切地想知道每个新名词所对应的形象、特征、分布地以及最重要的,那些陌生精灵的声音。靠着“鸟叫网”我把书里提到的鸟儿听了个遍。似乎作者在努力匹配写作对象的生机勃勃,文字也活泼有趣,带着春天的气味。“乌鸫会打哨,就像一个男人,正心不在焉地倚着墙,双手抄在口袋里,并不那么紧张地等着自己的下一个约会。奇怪,这种听起来最轻松的曲子却是乌鸫雄鸟天性深处最迫切需求的流露。……没有为生存进行的斗争,就没有乌鸫每一句暧昧的歌,更谈不上甜美梦幻的旋律了。”

因为思考鸟叫,西蒙也连带思考了音乐的真谛。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鸟鸣是人类对音乐的最初想象,古人制作笛子,不是因为笛子好做,而是为了模仿鸟的声音。“鸟儿给了我们民歌,也是鸟儿,最终给了我们巴赫。”由此出发,他进一步思辨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的本能一方面驱使我们陶醉在自身独特的优越感中,一方面又让我们产生一种截然相反的渴望,渴望自己在生命统一体中找到归属感,渴望在这种联系中寻得慰藉和意义。没错,这是矛盾的,但这种矛盾恰是人性的体现。”不是硬邦邦的哲学正反论,而是一路引申到了人性矛盾论,这种深度思考精神不能不令人赞叹。

这启发我重新思考思考本身。有深度的思考大概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拍着脑门大呼原来世界是这个模样,瞬间感到生命的尺幅延展了一倍。拒绝一个角度、一种世界观,大概是深度产生的开端。对几种观点的锤打分辩,又不耽于意想尘外的空谈,也是经营深度的态度。读完这本书,走在路上,我下意识地抬头看进街边的树丛,不仅真的有鸟鸣啁啾,而且声音又稠密又灿烂,堪比听觉界的春花烂熳。我忍不住咧嘴大笑,感到另一个世界正善意地打开大门,邀我进去开一开眼。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看完这本书,我听到了另一个善意的世界-聆听:与一只鸟相遇的最好方式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看完这本书,我听到了另一个善意的世界-聆听:与一只鸟相遇的最好方式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997.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4
下一篇 2024-02-17 23:34

相关推荐

  • 打字机情书与暮年的白玫瑰-霍乱时期的爱情精彩书评

    一 如果在阅读中掩去作者的姓名背景,我也将毫不怀疑地断定,这本充满迟暮感伤的书,出自一位老者。不过在此之前,我已获得了关于此书的初步印象:它完成于1985年,当时57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四年前得到诺贝尔奖,正享有着与日俱增的世界性荣耀。 作为无愧于“大师”称谓的少数作家之一,马尔克斯给予我的阅读经验,与“温情”、“感动”毫不相关,他习惯于以一个平静从容的手势,把温情撕裂给人看,无论何时,他都显得无比优雅。 典型如发表于1961年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当时,哥伦比亚流行着所谓的“暴力文学…

    未分类 2024-02-17
    00212
  • 正义是一种教养-杀死一只知更鸟精彩书评

    一直以来我都在琢磨到底什么是教养,是不是穿阿玛尼比穿班尼路有教养?后来我明白,穿阿玛尼确实比穿班尼路更体面,教养却谈不上。那教养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看完《杀死一只反舌鸟》我明白:教养太复杂,但首当其冲的应是正义,正义是一种教养。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律师带着一双儿女,他们生活平淡,孩子的童年没什么不幸,玩闹着长大。一次,他们邀请家境贫困的同学来家中吃饭,这同学吃饭的方式奇怪,几乎将一升糖浆倒在食物上,小女孩不解地问他在做什么。仆人将女孩带到厨房说:他是你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不能说什…

    未分类 2024-02-17
    00171
  • Last but no least-玖月晞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精彩书评

    “在生活的点滴中汲取,心胸开阔,多看书,多识人,甚至包括(且尤其是)那些价值观道德观与你完全相反的书和人,不偏激,不批评,广泛摄取。” 对于黑狐,这个盗猎者的头领,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反派吧,枪击无辜的藏羚羊,活生生的把羊皮撕扯下来,一幕幕血腥画面,私藏军火,杀人犯罪,价值观道德观与彭野相比完全相反。其实安磊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因为别的,无父无母,与妹妹安安相依为命,为了给唯一的亲人更好的生活,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他才走上这条杀戮之路。对于其行为不赞同,对于其态度不支持,但是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又…

    未分类 2024-02-17
    0017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