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写下去,不要被60岁的陷阱困住”

“《北流》是一个小世界,一个逝去的故乡,当然它也是当下的中国”

“把‘搅成一团’”的乱糟糟的生活世界大胆呈现在读者面前”

“好像她所有前边走过的路都是为了到达北流”

“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确实是不知道老之将至”

“女性主义是一个很广阔的主题,是所有现代独立女性都需要面对和在内心回答的问题”

“有关我个人的痕迹当然也很多,但纯虚构的同样也很多”

“《北流》写的就是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的概念大于时代、历史、个人、家国”

 

2022年4月22日上午,“母语、时代、回归”——林白长篇小说《北流》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王安忆、陈思和、潘凯雄、郜元宝、张新颖、曾攀、叶立文、王宏图、季亚娅、方岩、陈国和、李丹梦、项静、金理等多位作家、评论家,以及《北流》作者林白参加了研讨会。界面文化、澎湃新闻、《解放日报》、《文学报》、《文汇报》、广西卫视等多家媒体及复旦大学和其它上海高校的学子,以及部分上海读者在现场聆听了各位作家、学者、评论家的发言。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就《北流》的叙述特色,小说对位于全球化大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的个人化阐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北流》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后,媒体从游子与故乡、写作与60岁年龄陷阱、女性主义等各个角度发布专题报道和深度采访。

/《北流》近期重点报道 /

01

澎湃新闻

林白60岁出新书:写下去,不要被60岁的陷阱困住

“很多人60岁退休就完全改变了原来生活方式,忙碌着跳广场舞,到处旅游,吵吵闹闹。但是我们的一部分精神劳动者是没有退休的,我们的作家还在不停创作,林白就是这样。她不断写出新作,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比起以前都有很大的超越,对自我的超越。”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02

《新民周刊》专访

林白:一个游子给故乡的礼物

“对我来说,《北流》确实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是一个小世界,一个逝去的故乡,当然它也是当下的中国。它是一个游走在外、看似若即若离的游子,在几十年以后,一件既是给故乡、也是给自己的礼物。”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03

《文汇报》

50后作家王安忆与林白共勉: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60岁的界限很奇怪,为什么会有对60岁的恐惧?我们不是用肢体表现为工作的职业,比如运动员、舞蹈者,为什么要给思想者一个60岁的界限?恰恰思想者60岁是成熟的阶段,60岁的暗示可能来自于退休的年龄规定,觉得60岁是一个槛,其实对作家来说60岁是很好的时候,有能力和自觉控制自己某些状态。”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04

《文学报》

《北流》在沪研讨——用油画般涂抹的笔触,呈现林白式的“生活世界”

“当代小说视野中,流畅易读几乎成为读者选择阅读对象时一条通行的标准,理由很简单:时间匮乏、精力也很有限,如今的读者很少愿意在阅读中继续面对“挑战”。但这一标准,是否能够衡量一部小说质量和价值的尺度?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面对具有难度的小说?”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05

界面新闻

作家何惧六十岁?林白从《一个人的战争》如何走到《北流》

“在先锋式微、缺乏激情的年代,作家林白写作《北流》,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成熟的、实验的位置上。”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06

豆瓣读书

“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确实是不知道老之将至”|林白问答

“对我来说,我首先是一个小说家,然后是一个女性。小说家要书写具备一定普遍意义的生活和精神经验,小说家的个人化一定是一部分人的个人化,不是他们自己的个人化。我的作品涉及到大量女性经验,也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它恰好属于我想要书写的那个世界的一部分。

人类历史也是女性的历史,没有女性的存在就一定没有人的历史。在这个层面上,女性经验,亦或是更加狭义的女性主义,可能是所有女作家和男作家都必须在写作中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07

《作品杂志》

 大匠来了 林白:写作让我不断回到一条叫北流的河

“《北流》的虚构成分蛮大,‘姨婆与世界革命’ ’美,而短‘,这都是我设计的,包括陈地理……我之前的虚构没这么多。有关我个人的痕迹当然也很多,但纯虚构的同样也很多。”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08

《上海文学》

作家讲坛 | 林白:写作,再写作

“《北流》,可命名为,螺旋般的重复,螺旋般的重复才有螺旋般的上升。”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09

《风尚志》

对广西的记忆也是骨头的记忆

“我觉得《北流》这部书几乎可以看作是林白所有的书,好像她所有前边走过的路都是为了到达北流。”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10

央视《读书》栏目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11

 2022央视读书精选

“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

12

深圳卫视

《北流》荣誉

1、《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年度文学排行榜长篇榜首

2、《收获》2021年度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

3、《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2021年度十大作家

4、文学好书榜2022年度好书

5、第十八届十月文学奖

6、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7、2022《南方周末》年度十大好书

8、《亚洲周刊》2022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9、《新京报》2022年度阅读推荐

10、“探照灯”好书榜2022十大中外小说

11、《新京报》2022年度阅读推荐

12、《中华读书报》2022年度不容错过的20本文学好

13、2022年央视《读书》栏目推荐书单

14、腾讯好书2022年度十大文学好书

15、搜狐有好书2022年度书单

16、凤凰网读书2022年度推荐图书

17、思南书单·2022年度长篇小说

18、2022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19、界面文化2022年文学盘点

20、女性文学好书榜2022年度书单

21、入围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

22、入围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项目

23、第九届“大业文学奖”2021年度致敬作品

24、《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第三季度影响力书

25、《深圳特区报》2022年第三季度不容错过的八本文学好书

26、《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8月优秀畅销书

27、《中华读书报》2022年7月推荐榜

28、女性文学好书榜2022年秋季书单

29、2022年6月新浪好书推荐

30、华文好书2022年7-8月榜单

31、2022年7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严选好书

32、《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8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

33、文学好书榜2022年7月榜单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达布牛威”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写下去,不要被60岁陷阱困住” |《北流》近期报道综述》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3636.html

(0)
上一篇 2023-04-28 23:50
下一篇 2023-04-29 00:08

相关推荐

  • 48天从美女作家变身赌场女神《我的决胜21点》揭秘“算牌”真相

    世上的赌场会禁止特定人士进入吗?21点真能精准算牌吗?一个扑克菜鸟48天可以逆袭成王吗? 近日,台湾知名旅行作家唐宏安的长篇纪实小说《我的决胜21点》中文简体版正式发行,本书由凤凰联动策划,全方位揭露赌场内幕,自曝秘术,还原狮城“大杀三方”真相,更首次揭秘世界顶级职业算牌客真容!玄妙的牌局谋算、超强的心智对决,复杂的金钱世界,惊险的算牌之旅,烧脑的高智商对决,堪称好莱坞电影《决胜21点》的真人现实版。一经推出,便获得了极大关注。 2008年,身为扑克菜鸟的唐宏安因受电影《决胜21点》影响,辞去稳定工作自修“算牌”…

    2018-10-17
    00451
  • 《宫本武藏全传》 一代传奇“剑圣”的不朽传奇

    宫本武藏,日本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其传记《宫本武藏全传》近日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全传将目前在宫本武藏传记作品中广为流传的吉川英治及小山胜清的经典版本合二为一,成为目前市场上宫本武藏唯一的完整版传记。 《宫本武藏全传》出版社:天地出版社作者:吉川英治 小山胜清 家喻户晓的日本剑道的传奇 宫本武藏1584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大原町,逝世于1645年,是江户时代初期的兵法者、剑术家,亦是书画艺术家。宫本武藏的一生处于丰臣秀吉统一天下到德川封建制度的成熟时…

    2019-11-15
    00380
  • 茅奖得主刘醒龙携新作《听漏》做客武汉中心书城,与江城读者共听历史与现实之“漏”

    九九红叶秋事,清清白露文章。白露,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非常喜爱的节气,他选择在这天起笔《听漏》。9月7日,正逢白露,刘醒龙携以考古和青铜器为背景的长篇新作《听漏》来到武汉中心书城二楼和光剧场,开启与江城读者的首次见面,并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新民一同畅谈“历史的深度与小说的限度”。 从《蟠虺》到《听漏》,这是刘醒龙的“青铜重器” “我对青铜重器的兴趣来得非常突然。”刘醒龙回忆,湖北省博物馆离他家只有一站路,他已数不清多少次进去看过。2004年的一天,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认出了他,带着他去看了摆放在角…

    2024-09-09
    0046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