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成功的教育,只有更好的自己-优秀的绵羊精彩书评

“有一次,我去里德学院一堂政治课上旁听,我发现课堂上讨论的质量非常高,对思维探索非常严肃,比常春藤学校不知好出多少。这种人文学院不怎么关注排名,不把自己视为职业培训的场所,而这里的四年,你可以暂时脱离现实,一心一意训练自己的大脑,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作者在常春藤盟校待了二十四年之后,感觉当前美国教育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且极度缺乏目标感。于是,作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他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非常善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美国有这个现象,在我国亦是如此。上大学之前,将大学视为人生荣耀的殿堂,供奉在充满渴望的心里。渴望着有一天能通过题海战术,获得一张通往大学的入场券。整天低头做题的规律性行为,就像被教育录取制度上了发条一般,一刻也停不下来,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做的意愿和原因是什么,而只是停留在别人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的状态。

所有人都朝着高考这个方向竞走,路边的风景固然也就视若无睹。这样一来学生慢慢地沦为了整齐化一的机械化教育产品,之后被分配到不同大学这个收纳盒里,学着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专业。

这本书是他关于自己经历的思考和总结。先探讨了现在大学教育的现状,接着引出如何解决这个现状以及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最后阐述了社会的体制,以及我们要追求一种怎样的教育体制和如何去追求。

“我们在大学的大部分所学必然会慢慢淡忘,剩余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自己。”

现在的教育选拔和就业选聘体制下,基本所有人都有名校情怀,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都签下了一份契约。”学生们按照教育系统固有的程序,千篇一律地被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完成的事情。所有的课外活动,是基于自己的学分和简历的出彩,争夺充当出类拔萃的教育孵化产品,并且认为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受教育的意义并非如此,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价值观的塑造和思考,学会批判和创新,能够时刻审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清楚自己上大学究竟为了什么。人的差别大多在于思考的多少,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不善于思考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四处乱撞。最终,头破血流的代价只能让自己悔恨不已。因此,善于思考的绵羊才能逃离牧羊人的管辖范围,才能吃到更加美味的草。

除此之外,受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逐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不至于随波逐流。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二十几岁的时候是带着问号的十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足当下,弄清自己所处的现状,找到最真实状态下的自我,学会独立,做到自我救赎。我们不能被迫接受自己正在做的一切,而是要打心底热爱学习、热爱工作,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找到一条适合于自己职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想要的计划和选择。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你要相信自主的行动和思考。思考的过程就会产生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就是你成长的过程。

我们的教育需要灌输一种怎样的品质?如何培养学生?如何培养各领域的领头羊和佼佼者?作者认为教育系统应该来一次大修,转变教学理念和教育目的,实现教育公平,其中包括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受教育群体的公平。并且,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书快要结尾的时候,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他说道:“到底想要培养孩子拥有怎样的品质以及如何培养,一旦录取标准改变,整个教育系统相应地都会改变。我们希望孩子们更能承受挫折,培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对世界充满好奇,更有创造力,更愿意去冒险,更愿意去犯错误。”

独树一帜才能鹤立鸡群,千篇一律注定被历史的进程所淘汰。每个人生来不同的脾性与追求,注定了世间没有一种适合于所有人的成功的教育方法。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跳出体制的条框,在声势浩大的教育行军中发现自己内心的顽疾并及时消灭。用睿智、善思、勤学、创新武装起来的自己,才是最有战斗力的行业中坚力量。

来自: 泛小州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没有最成功的教育,只有更好的自己-优秀的绵羊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没有最成功的教育,只有更好的自己-优秀的绵羊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988.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4
下一篇 2024-02-17 23:34

相关推荐

  • 那一串蒺藜-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精彩书评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南美军政府独裁统治时期,作为左翼人士,更被自由、民主意识深深浸染的作者,在记录、回忆、流亡之中作此疼痛之书,读来时时令人扼腕。作者于重重悲剧(同僚被害,杂志被封)横目之际又不惜笔墨描写那世间的美好(无论是传说、童年、爱情、亲友、工作),纵有会心莞尔处,恐怕却是增益了一路的“乡愁”。世间往往将短篇杰构喻为一串珍珠,但这一百三十几个故事,在那血与火的洗礼,去国未远、归国无望的年月,何尝不是一串蒺藜,日夜钻痛着万千南十字星下的爱国肺腑,四十年后,依然可以清晰地感…

    未分类 2024-02-17
    00139
  • 佛莲-一生一世,黑白影画精彩书评

    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又一遍把《黑白影画》从头看了一遍,看到三十章末尾的时候,忍不住大舒了口气。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在紧凑的冒险or逃亡的旅程中,字里行间那种淡淡的暧昧在程牧云的那句“可颠倒众生”中又瞬间浓稠了起来。 《黑白影画》的背景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不论是尼泊尔还是印度,亦或是佛,在以前,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印象。但是,就是那样的背景下,整整三十章,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恰恰就是莲花。是程牧云背上的莲花纹身,是一笔笔画在温寒身上逐渐淡去的莲花图,是佛莲。莲花是印度的国花,更与佛息息相关,释迦牟尼的七步莲花千叶…

    未分类 2024-02-17
    00109
  • 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24个比利精彩书评

    In solitude, be a multitude to yourself. 在孤独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罗马诗人Tibullus 400+页的纪实小说,读完后,居然是一种酣畅淋漓后的的无限忧愁,那种痛,难以述说却挥之不去。想到的,居然是上面这句话。 小说一开始,并不见得有多讨喜。想想看,文学类外版图书,再高能的译者也无法100%再现原作,文化差异,背景不同,语言障碍,不可避免的,都会影响到译作的神韵。而当这一切都存在,额外加上10个左右的“主人公”交替同时出现,没有丝毫症状时,读这样的小说,注定了要不断跳来跳去,前后翻页。考验记忆力的时候又到了…

    未分类 2024-02-17
    0010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