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追风筝的人精彩书评

  我时常幻想自己是来自未来的,这样,有一天我面对未来某一时刻的突然变化,就会更从容,面对陈年往事也会更慷慨。但,我更适合平庸,如寻常人一样琐碎繁杂的生活,对时间的细枝末节斤斤计较。
  
  既然无法预知未来,那么人更多的开始依赖回忆,甚至靠那些零星琐碎的回忆支撑往后的日子,有些回忆很美好,有些回忆很心酸,有些回忆让人长大,有些回忆让人显得很无知,有些回忆慢慢泛黄,有些回忆仿佛就在昨天。有些故事也总是从儿时的回忆展开。
  
  我对阿富汗以及周边连年征战的国家和他们的历史毫无兴趣,对我而言,那里的人民是可怜的,那里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当《追风筝的人》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并没准备好接受一个平静的,也曾春暖花开,羊肉串香飘整条街的画面,更没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的追逐风筝。
  
  所以当身为少爷的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画面一出现,所有读者不禁感叹,少年时的友谊是那么充满力量,干净而持久的。他们总是并肩而行,每当阿米尔被人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保护,很多人说这是哈桑天生的奴性,这种观点我不赞同,我看见他们之间分明有一道友谊的光芒在闪耀。
  
  当阿米尔问哈桑为什么确定自己一定会知道被切断绳线的风筝的掉落地的时候,哈桑肯定的对阿米尔说,我就是知道,然后反问,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哈桑发誓,为了你,我宁可啃烂泥。阿米尔进一步确定,你真的会为我啃烂泥?哈桑坚定的说,我肯定,然后又说,但是你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啃烂泥。所以读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潮湿的童年印象,总是和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发誓为对方,甘愿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着笑脸对阿米尔说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的:他是主人,他是仆人;他是普什图,他是哈扎拉;他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无论是平凡的阿米尔和哈桑,还是高高在上的查希尔国王或者卡尔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会为他们预定的座位——阿米尔不再是阿米尔,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们必须戴上社会分给他们的面具。
  
  哈桑总是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尔却选择沉默冷酷的逃避,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并不单单是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在这些年少无知的孩子的潜意识里早已被灌输了相应于自身社会地位的“应该”与“不应该”,一个哈扎拉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普什图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风险。
  
  “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统治者”,这样的誓言只能是石榴树下的童话,“王子与贫儿”不可能成为兄弟,因为他们命中注定不平等。包括二十年后,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的自我救赎行为,也只不过是在获知自己与哈桑的同父异母兄弟关系之后对身世的无奈认可,也就是说,他仍然没有证明自己已经找到了“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我们少年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三五结伴,促膝长谈。那是在我们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构建的虚拟场景,属于物理学讲究的理想状态,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微弱的友谊遇到挑战的时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绽,友谊的桥梁必然坍塌。
  
  于是当阿米尔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负甚至猥亵的时候,他选择沉默和逃避;与此同时,哈桑却为了阿米尔的风筝坚定不动摇的和对手较量,对手残忍的揭示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主仆关系,哈桑大声反驳说两个人是朋友。躲在角落里不敢出现的阿米尔听到这句话不但没有一点激励也没有丝毫感动,他心底里的怯懦终于将他的灵魂吞噬,于是悲剧发生。
  
  这就是我们对友谊最大的误解,认为它是万能的。
  
  即使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追风筝的人》也还是一本出色的小说。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
  
  友谊和爱。
  
  是在困难之中由弱变强的柔韧派还是在权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
  
  谁敢真的站出来举起右手发誓,我从来没有辜负过任何一段纯粹的友谊,谁敢真的抬头挺胸说自己对朋友忠心不二。
  
  我们总是太自信,对友谊误解,对自己的爱误解,对不可能的事信以为真。

来自: LoukasTC

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追风筝的人精彩书评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追风筝的人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追风筝的人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778.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0
下一篇 2024-02-17 23:30

相关推荐

  • 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你一生的故事精彩书评

    在候机的时候看完了《你一生的故事》,费了半天劲去理解书中的思想,然后在飞机上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分析。以下便是鄙人在震惊状态下写的东西。语无伦次,爱看不看~ ------------------------------------------------ 特德姜将两者的矛盾通过“你要么选择预知未来、放弃自由意志;要么保持对未来的无知、保留自由意志”加以解决,其理由是,在确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在因果论的观点上)你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实际上会导致(在目的论的观点上)一条极值路径。 考虑光的传播路线。当终点确定时,光需要走一条最短路径,而理论上的最小值…

    未分类 2024-02-17
    00111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仨精彩书评

    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好一阵子,一直没敢多写心得,怕一写触动了心头上脆弱的神经,对老人形单影只的处境涌上不可收拾的哀愁。有时整理书架,一眼望见台湾时报繁体版和北京三联简体版的《我们仨》并列,就只想见分别在封面及封底杨绛微颤的笔触写下的:“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刻骨的心酸涌得人心疼。鼻头一酸,眼睛就模糊了。硬忍着就是不让泪流下来,一把年纪了,再这么轻易就流泪,怎么说都觉得“不要鼻子”。 才刚读了季季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登出的〈九五杨绛〉,头段里写到: 新旧交替年间,照例给深居简出的前辈文友打电话,闲…

    未分类 2024-02-17
    00131
  • 《哑舍.零》简评-哑舍.零精彩书评

    2012年,大一暑假,开学要乘14小时火车才能到学校,解决无聊的方法,便是到书店买上一本厚厚的小说,聊以慰藉一路上的孤寂。《哑舍》第一次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按照玄色姐姐的习惯说法,这是一个坑,一大坑。之后就是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 对于我来说,哑舍的地位绝不仅仅从小说的层面分析,从第一部就能看出玄色姐姐用心良苦的构思与斟酌。一字一句里都是认真“考古问今”才能写出的。我是一个学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这种严谨引用查证的精神是我非常欣赏喜欢的,因为我们的研究,我们的论文写作同样遵循这样的方法。 2013年暑假,在北京学…

    未分类 2024-02-17
    0010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