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你一生的故事精彩书评

在候机的时候看完了《你一生的故事》,费了半天劲去理解书中的思想,然后在飞机上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分析。以下便是鄙人在震惊状态下写的东西。语无伦次,爱看不看~

————————————————

特德姜将两者的矛盾通过“你要么选择预知未来、放弃自由意志;要么保持对未来的无知、保留自由意志”加以解决,其理由是,在确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在因果论的观点上)你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实际上会导致(在目的论的观点上)一条极值路径。

考虑光的传播路线。当终点确定时,光需要走一条最短路径,而理论上的最小值是直接到达终点,即时间为0,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这一要求不可能实现,因此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外界条件限制下的最短路径”,这里的外界条件既包括光速之类的物理恒定量,也包括路线过程中是否要经过其他介质之类的可变因素。

现在来看书中的“我”。“我”的终点是死亡,其最佳路径显然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物理因素,还有“我”的亲人的自由意志),“我”所能选择的最佳途径,其实也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一条。“我”是在明了所有路径的前提下,选择了这条路径的。

我终于理解了:当你用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当你明了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但你(出于自身的意志)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因为其他任何选择,都会*让你觉得*比那唯一的选择更糟。

但是,终点可能并非死亡那么简单。也许应该说,宇宙唯一的限制就是终点。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终点不可选择。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这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不过,考虑量子力学上的概率,似乎意味着拥有了选择终点的能力。

当你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你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你会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你的选择导致了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当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你看透了整个未来,你可以选择过程,但你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明知会有那样的未来,但你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你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

我无法评价哪种更加痛苦。

或者应该说,你不能仅仅预知未来而不决定过程。而人类的自由意志实际上是在预知选择会导致什么结果的前提下做出选择的。这两种能力没有任何不同,仅仅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人类和外星人的真正的能力差异在于,外星人所能预知的未来,时间跨度更长。换言之,人类只能看到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直接结果,随着经验的增长有可能看的更远;而外星人则比最具经验的人类看的还要远。就是这样。不过外星人也许无法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过程的每一步都只是剧本上规定好的东西,正如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选择终点对于它们很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本来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导致对应的结果。

————————————————

另外我要说,这篇小说,吸引人的是故事,打动人的是情感,然而真正让它成为神作的却是里面的科学思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故事性、文学性、科学性的统一吗?!

来自: 丁丁虫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你一生的故事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你一生的故事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862.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2
下一篇 2024-02-17 23:32

相关推荐

  • 玲珑骰子安红豆,相思红豆,入骨相思 君知否—华胥引精彩书评

    你说年少时方能爱得这样欣喜,爱得毫无保留不能自己,哪怕兵临城下也能因他变得云淡风轻。你以这样低的姿态仰望他,他是你的灼灼天上星。 ——记《一世安》 唐七的书,从不在文辞绮丽,而在把平淡流年写出动魄惊心。《华胥引》也不是例外。他们邂逅彼此,并没有所谓三生三世的劫,不矫情,也不像白开的随处可得,一切安静得刚刚好。记忆中的少年,手指白皙到不染纤尘,身上是淡得正好的白梅香。在慕言和君拂的故事里,最动人的不是巧合的初逢,亦不是他为她坠崖,甘愿放下陈王的身份,而是她为他编织那样一个子午华胥梦,“梦里不知身是…

    2024-02-17
    00234
  • 与世界的敌对,不等于生命的真诚-红楼梦精彩书评

      石头记22回,宝钗做生辰,贾府开了梨园会搭台看戏。      “大家娘儿姐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贾母往日素喜着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记得每每有人分析宝钗的性格时,这一段便经常被拿出来引证,总归就是说她如何如何心机和世故,如何如何懂得讨人的欢心,揣测着老祖宗的喜欢,尽挑拣顺耳的话说,比起王熙凤明显的野心,更显得虚伪云云。      但这段若不揣着这种偏激的眼光和挑剔的心气去看的话,其实很简单,宝钗…

    未分类 2024-02-17
    00187
  • 夜空中最亮的星-遥远的星辰精彩书评

    罗贝托•波拉尼奥有这样一种魔力,让人无法加速阅读。且不说之前的大部头《2666》断断续续啃了一年有余,即使是此册开本极小又略显单薄的《遥远的星辰》,不足十万字,愣是读了好几天。细想其中的缘由,倒不是他的书晦涩难懂,如乔伊斯一般如若天书,大抵是因为波拉尼奥对于文字的驾驭性,他采取了全景式写作的手法,人物的故事你方唱罢我登场,曲折环绕,无缝对接,还可以在语境中塞入极为丰富的意义,让人不得不放下速度去思考。而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作者的智利国籍与故事中主人公名字的翻译皆与我们熟悉的表达有所差异,带来阅读体…

    未分类 2024-02-17
    0022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