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武当山之名,在于它是道教胜地。其自然景观,美丽如画,汉江如游龙绕其北,巴山似翠屏立其南,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人称“一柱擎天”,周围山峰林立,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峰峰俯身颌首朝向主峰,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人文景观,恢宏壮丽,集中体现在道教建筑,有建于唐贞观年间的五龙祠,有建于明永乐年间的8宫、2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9台、9井、15池等,主要名胜有玄岳门、玉虚宫、磨针井、复真观、玉虚岩、紫霄宫、南岩、太和宫、金殿等处。

典 藏 推 荐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武当风土人情录》一书,意在借武当山之名,说十堰市之事。

说十堰市之事,即叙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往事,包括山高谷深、土薄水浅的自然环境,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汉水文化,巴山北坡、秦岭南麓的古国遗迹,三教并存、道教为主的宗教信仰,但主要是山区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之类的“直接生活”之事。苞谷、红薯、龙须草,曾经是他们的“三大宝”;救命粮、火头根、观音土,是他们灾荒之年的食物;斗笠、蓑衣、草鞋,是他们劳作时的装束;岩屋、草棚、土墙石板房,是住了几千年的房屋;刀耕火种、男耕女织是延续了多少世纪的生产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秦巴山区平民文化的记录。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精彩节选

十堰人从哪里来?首先是土生土长的土著人。这要追溯到距今80—100万年的“郧县人”,50—100万年的“梅铺人”,100万年以上的郧西白龙洞人,距今4—10万年的黄龙洞人。还有80多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以及以郧县青龙泉、丹江口市朱家台、房县羊鼻岭为代表的新石器人类活动遗址。但历史学家认为,十堰土著人很少,大多数是多次移民而来。其实,除移民之外,还有战争、经商、作官、逃荒、劳役、流放诸多原因,使全国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十堰。

以陕西旬阳县知县起家,累官至陕西按察史,从嘉庆初年起就参与镇压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的反抗活动先后达20余年的清朝乾隆、道光年间人严如煜(1759—1826),在《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一书中记载:“川陕边微,土著之民。十无一二。湖广客藉,约有五分。安徽、河南、江西各省约有三四分”。“流民之入山者,北则取道西安、凤翔,东则取道商州、郧阳,西南则取道重庆、夔府、宜昌,扶老携幼,千百为群,到处络绎不绝。不由大路,不下客寓,夜在沿途之祠庙、岩屋或密林之中住宿,取石支锅,拾柴作饭。遇有乡贯便寄住,写地开垦,伐木支椽,上复茅草,仅蔽风雨。借杂粮数石做种,数年有收,典当山地,方渐次筑土屋数板,否则乃徙他处,故统谓之棚民。”他的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这就是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到了郧阳。

——节选自《武当风土人情录》“卷三 郧阳人氏 五湖四海十堰人 ”

· 本书现藏于十堰市图书馆三楼地方文献中心,可现场阅览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十堰市图书馆(张湾区公园路11号)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夏季3:00-6:00)

周四下午闭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编辑:杨 柳

责编:祝东红

审核:舒 奡

终审:彭跃航

主办:十堰市图书馆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扫码关注十堰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9404.html

(0)
上一篇 2023-06-26 18:20
下一篇 2023-06-26 18:25

相关推荐

  • 强烈推荐:豆瓣近万人评价,评分高达9.5的一本书

    今日只推荐这一本书: 筚路维艰 :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作者:萧冬连 本书从哪些方面扩宽了我们的知识边界及评论: 1、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了逻辑梳理。 精彩异常,鞭辟入里,能用二十万字不到的篇幅涵括了半个世纪的党史已是非高手所能为之,而又能够在如此短的篇幅里清晰的分析出历史转变的逻辑更显出作者的功力。 2、近代以来,中国人最渴望的东西,无疑是民族复兴。 用一句标准语说,是中国人背负的灾难与屈辱,实在太深重了。 因此,民族的重新崛起,就成为一个新时代中最奔放的冲动。 …

    2023-07-12
    00427
  • 好书推荐:《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改变世界的一周》

    《纽约时报》:第一本关于中美建交的史料翔实的着作,全球公认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 首次完整披露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谈详情;震惊世界的中美破冰之旅全解密。大陆首次公开出版。 根据大量档案、访问与口述资料剪辑,深入毛泽东、尼克松、周恩来、基辛格等关键角色的性格,立体呈现当时冷战格局和中美双方的诉求、底线。 图书名称: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 定价:57元(平装)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加】玛格雷特  麦克米兰 作者:【加】玛格雷特·麦克米兰(Margaret MacMillan):英国…

    2018-10-17
    00391
  • 豆瓣9.4分,断货多年,没想到这本书居然复活了!

    没想到李里峰的这本近代史神作居然复活了,一部豆瓣评分9.4、断货多年重磅归来的硬核好书——《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由于某些原因,本书的内容、目录无法展示,目前只能小范围分享。 这本书的内容讲的是土改的一些过程和细节,甚至有人说,它的尺度堪比杨奎松老师的建国史,二手市场溢价很离谱。 豆瓣9.4 分、二手书溢价上千! 土改、国家权利、资源吸取相关稀缺话题! 同类题材少见的历史政治学研究 断货多年、独家正版无删减   在同类题材的著作中,本书是少见的历史政治学研究…

    2025-09-23
    0018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