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武当山之名,在于它是道教胜地。其自然景观,美丽如画,汉江如游龙绕其北,巴山似翠屏立其南,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人称“一柱擎天”,周围山峰林立,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峰峰俯身颌首朝向主峰,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人文景观,恢宏壮丽,集中体现在道教建筑,有建于唐贞观年间的五龙祠,有建于明永乐年间的8宫、2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9台、9井、15池等,主要名胜有玄岳门、玉虚宫、磨针井、复真观、玉虚岩、紫霄宫、南岩、太和宫、金殿等处。

典 藏 推 荐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武当风土人情录》一书,意在借武当山之名,说十堰市之事。

说十堰市之事,即叙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往事,包括山高谷深、土薄水浅的自然环境,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汉水文化,巴山北坡、秦岭南麓的古国遗迹,三教并存、道教为主的宗教信仰,但主要是山区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之类的“直接生活”之事。苞谷、红薯、龙须草,曾经是他们的“三大宝”;救命粮、火头根、观音土,是他们灾荒之年的食物;斗笠、蓑衣、草鞋,是他们劳作时的装束;岩屋、草棚、土墙石板房,是住了几千年的房屋;刀耕火种、男耕女织是延续了多少世纪的生产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秦巴山区平民文化的记录。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精彩节选

十堰人从哪里来?首先是土生土长的土著人。这要追溯到距今80—100万年的“郧县人”,50—100万年的“梅铺人”,100万年以上的郧西白龙洞人,距今4—10万年的黄龙洞人。还有80多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以及以郧县青龙泉、丹江口市朱家台、房县羊鼻岭为代表的新石器人类活动遗址。但历史学家认为,十堰土著人很少,大多数是多次移民而来。其实,除移民之外,还有战争、经商、作官、逃荒、劳役、流放诸多原因,使全国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十堰。

以陕西旬阳县知县起家,累官至陕西按察史,从嘉庆初年起就参与镇压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的反抗活动先后达20余年的清朝乾隆、道光年间人严如煜(1759—1826),在《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一书中记载:“川陕边微,土著之民。十无一二。湖广客藉,约有五分。安徽、河南、江西各省约有三四分”。“流民之入山者,北则取道西安、凤翔,东则取道商州、郧阳,西南则取道重庆、夔府、宜昌,扶老携幼,千百为群,到处络绎不绝。不由大路,不下客寓,夜在沿途之祠庙、岩屋或密林之中住宿,取石支锅,拾柴作饭。遇有乡贯便寄住,写地开垦,伐木支椽,上复茅草,仅蔽风雨。借杂粮数石做种,数年有收,典当山地,方渐次筑土屋数板,否则乃徙他处,故统谓之棚民。”他的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这就是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到了郧阳。

——节选自《武当风土人情录》“卷三 郧阳人氏 五湖四海十堰人 ”

· 本书现藏于十堰市图书馆三楼地方文献中心,可现场阅览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十堰市图书馆(张湾区公园路11号)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夏季3:00-6:00)

周四下午闭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编辑:杨 柳

责编:祝东红

审核:舒 奡

终审:彭跃航

主办:十堰市图书馆

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

扫码关注十堰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话说地方文献|十堰市图书馆第80期:《武当风土人情录》》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9404.html

(0)
上一篇 2023-06-26 18:20
下一篇 2023-06-26 18:25

相关推荐

  • 好书推荐:《我们的老时光》

    当代知名作家肖复兴2022年暖心之作,亲选不同时期散文名篇,并收录多篇从未结集发表过的新作。本书是一部感慨时光流转、命运变迁的作品,时光就是整部作品的主角。作者徜徉在往昔岁月里,那里有他的亲人、有他的大院、他的童年,有他的漫天明月……有他感受过的温暖的一切。忆往事、怀亲人、念旧友、追故人、感人生,用生动的笔触描摹出生活本质的肌理,流露出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带你在朴实又亲切的氛围里,萃取对抗喧嚣尘世的力量,让时间慢下来,让心,静下来。

    2022-02-19
    00727
  • 豆瓣9.4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是我今年读到最好的历史书,没有之一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史学四大家”之一钱穆先生的讲演稿整理而成,分别论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通过纵向对比分析,该书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利害得失。 在第五期百日共读计划的历史主题中,《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四本历史中最让书友们“叫苦不迭”的一本,因为它确实有些难啃,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阅读历史类书籍经验的人来讲。 然而,一旦坚持啃下来,对于历史的认知,则会上升一个层次,仿佛是一把通关钥匙一样,立刻拥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再去读其他…

    2024-12-26
    00309
  • 《明帝国与金楼白象(1582-1606)》

    以历史非虚构的写作手法,全景式展现明朝与东吁的攻防历史 编辑推荐 行文细腻流畅,以非虚构的写作手法深度还原历史现场。 12幅全新战役示意图,开启整体视角,让阅读更加轻松。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万历十年(1582)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明朝与缅甸东吁王朝的攻防历史,全景描绘了明朝经营东南半岛由盛转衰,最终疆域内缩的悲壮历史图卷。同时,本书通过详细考证明朝在西南边疆地区的商贸、武备、外交、土地、人文等情况,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明朝的统治政策与治理逻辑,深度还原历史现场。 作者简介 杨添,1988年生于贵州贵阳,毕…

    2024-11-19
    0021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