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史学四大家”之一钱穆先生的讲演稿整理而成,分别论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通过纵向对比分析,该书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利害得失。
在第五期百日共读计划的历史主题中,《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四本历史中最让书友们“叫苦不迭”的一本,因为它确实有些难啃,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阅读历史类书籍经验的人来讲。
然而,一旦坚持啃下来,对于历史的认知,则会上升一个层次,仿佛是一把通关钥匙一样,立刻拥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再去读其他历史书籍时,便会轻松许多。
那么,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评分如此之高?今天,我便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汉代
皇权与相权
汉朝是作者比较欣赏推崇的一个朝代,尽管是距今最久远,但在作者看来,其诸多制度却最为高效实用。
第一,在皇权和相权方面,汉朝有一个明确的职权划分,避免了皇帝一人独揽大权。
皇帝的秘书处是“六尚”,分别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尚书,除了尚书,其余五个岗位都是管理皇帝的私生活。
宰相的秘书处是十三曹,分别是:西曹、东曹、户曹、奏曹、词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黄阁。
全国政务都会经由十三曹汇总到宰相手里,皇帝并不经手,可见汉朝并非皇帝一手遮天,或者总揽大权。
这与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皇帝”权力之大的印象(误解)大不相同。
当然,汉代的政府组织架构也并非完美的,也曾经发生过皇帝侵夺相权的事情,以致公私不分。
三公九卿
汉代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员。
三公分别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分别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前面七个卿,都是管理皇家私事,后面两个卿是管理政府公务。
九卿的官位都是二千石,又称“中二千石”,级别和郡太守一样。汉代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首长称太守。
太守和九卿在职位是平级、平等的,从太守到九卿和从九卿到太守的调任,不属于升降,而是平移。
关于宰相的由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汉代的宰相,不仅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理皇帝的家务。
人才制度、经济制度和兵役制度
乡举里选本质上是一种人才推荐制度,无需考试,只要贤良有才便有机会被推荐,甚至被推举到中央政府做官。这种制度有利有弊,好处是广开了人才大门,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有机会被重用;但弊端也比较明显,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机制,就容易造成关系户之类的问题。
另外,过多的孝廉(选举的一种)被选拔到中央,也会造成中央人才冗余,而地方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
再者,大家都争着做孝廉,大量孝廉充斥仕途,影响了别的进仕之路。
汉代采取轻徭薄赋的赋税制度,本质上是在减轻劳动人民的经济负担,比如汉代税额规定只有十五税一,而实际上只纳一半,即三十税一。此外,还有“百一之税”的说法,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时长达十一年。
可以说,汉代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轻徭薄赋”。
汉代税制的问题是废弃井田制造成的田地自由买卖问题,农民把田地卖给地主,农民没有地可种,地主阶层反而获益良多。富者良田百亩,贫者无立锥之地,贫富差距过大,政府的减轻租税政策完全失效。
汉代实行全国皆兵。国民兵役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到中央做卫兵,中央军又分为两支,一支称南军,是皇宫的卫队;一支称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卫兵福利好,来回路费都是中央负责,初到和期满退役的时候,皇帝还会大摆酒席进行宴请。平时的吃穿用度,也不需要自己花钱。
第二种是到边郡做戍卒。戍边的兵比较惨一些,费用自理,期限只有三天。
第三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
此外,民间还有义勇队、志愿从军的,叫作“良家子从军。
全国皆兵,却也出现了兵不够用的问题,遇到打仗,各地调遣,也不方便。
有名无实,不解决实际问题。
二、唐代
汉代的宰相采用的是“领袖制”,而唐代的宰相则采取“委员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三省的权力相当于汉代的一个宰相的权力。
唐代采用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法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各司其职。
凡属皇帝命令,在皇帝画敕(盖章)之后,还需要加盖中书、门下二省的印章,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法的,不被下面的各级机关所承认。从这一点来看,皇权和相权依旧是泾渭分明且形成制衡的。
六部是尚书省分出的,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两大名著之一,另一部是《周礼》。
考试制度、经济制度和兵役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制度为九品中正制,是曹操的尚书陈群所创设,其弊端是全国人才集中到中央,地方无人才,地方垮台。
针对上述问题,唐代采用科举制,改为了自由竞选,即苏我欸的“怀牒自列”。既不需要地方长官监察,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考试及格,即为进士及第,有了做官资格。
经济方面,唐朝采取的是租庸调制,租是配给人民耕种的田地,十八岁授田,年老(六十岁)仍要归还给政府;庸是役,乃人民对国家之义务劳役;调是一种生产贡输,以丝织物和麻织物为主。
唐朝的租庸调比汉代可以说是一种更为轻徭薄赋的制度。
兵役方面,唐朝采取兵农合一的政策。汉代的兵农合一,是寓兵于农,即全农皆兵,把国防武装寄托于农民的生产集团,生产集团同时也是武装集团。唐代的兵农合一,正相反,是寓农于兵,在武装集团寄托生产,不在生产集团寄托武装。
三、宋代
在作者看来,宋代是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最为积贫积弱的一个。
宋朝大大削弱了宰相的职权,把原本的宰相职权分割成了三省、枢密院、三司、考课院等,强化了皇帝的集权。
举个简单的例子:唐代群臣上朝,宰相是可以坐着的,并且还会赐茶。而宋代,宰相要和其他人一样要站着上朝。
宋代的地方政府结构也变得复杂了许多,分出了许多层级,比如最高一级的路,每一路又分为四个监司官;中间一级是府、州、军、监;最低一级是县。
在经历了五代长期的黑暗后,人都不喜欢读书,宋代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考试制度在宋代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严密了,但并非更有真效。
宋代的赋税制度沿袭了唐代的两税制。
在军队方面,宋代兵力薄弱之际,冗兵、冗吏、积贫、积弱等问题严重。相对于汉唐的进攻性军事风格,宋代更偏防守。
四、明代
明清两代无宰相。
自从朱元璋因为胡惟庸的造反一案而彻底废除了宰相,后续就没有哪个皇帝设立过宰相之职位。
没有宰相,各项事务便被六部分头负责,六部之间互不隶属,各自独立负责不同事务,都是二品大员,是当时最高的官阶。
此外,明代还设立了督察院、通政司、大理院,与六部并称九卿。另有大都督、给事中等。
明代设有内阁制度,内阁,即皇帝的秘书处,秘书便是内阁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的官阶并不高,为五品,负责处理奏章,后续皇帝偷懒,便把政权交给内阁,同时也出现了太监弄权的现象,比如万历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太监冯保。
考试制度、赋税制度和军事制度
在明代,通过了府县考试,即为“县学生”,俗名秀才。
通过了省试,即为举人,考试地点在各直省,叫“乡试”。
各省举人送到中央,集合会考,叫会试,中了即为进士,也叫进士及第。
进士还要再读书三年,再加一次考试,成绩好的人进入翰林院,称翰林。
明代考试为八股文,是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赋税制度有黄册、鱼鳞册,黄册为登记户口,鱼鳞册为登记田亩。此外,明代还实行一条鞭法,把民间差役杂项,一并归入天赋项下,计亩征银,以求手续之简便。
明代的兵役实行卫所制度,大的兵区叫卫,小的兵区叫所。
五、清代
作者钱穆在这一部分点明了清代政治的一个特殊性,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它的背后有一批皇帝的死忠粉,即皇帝的族人——满洲人。
皇帝是一国之君,理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而不应该在全国民众里有一个群体专门拥护政权。
这样的大背景,也决定了清代的政治制度始终是有私心的,即偏袒满洲人。
1.设立军机处
清代沿袭了明代的“废宰”制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的政权还是高度集中在皇帝手里,更利于皇帝专制。
雍正帝独裁严重,在内阁之外又设立了一处“军机处”,也就是所谓的“南书房”。最初皇帝为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而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后来逐渐形成了习惯,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
除了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的独裁还体现在对全国各地的极端控制。
在当时,全故宫各地地方长官一切活动他都知道,许多人的私生活,连家人父子亲戚的琐事,都瞒不过他。一切奏章,他都详细批示。
此外,清代还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当时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清廷在每个明伦堂里都设置了一块石碑,叫“卧碑”上面刻着几条禁令: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清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因为犯了卧碑禁令而被杀头。
2.限制清代地方政府
清代的地方政府官员从低到高分别是:知县、知府、道员、布政使、总督、巡抚,比之明代还要复杂,其目的则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地方政府官员手里没有实际权柄,很难有所作为。
3.清代的各禁区
在清代,清政府还特别设立了几处禁区,目的依旧是加强对老百姓的监管和控制。
关东三省:不允许中国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以出关开垦。
台湾:不允许福建人私渡。
察哈尔和绥远:因为这些地方接近蒙古,政府的目的是把蒙古人和汉人隔开,不允许他们彼此接触。
新疆:这里土壤肥沃,尚未开辟,政府要留作满洲人的衣食之地,不许中国人前往。
清政府一系列的操作,都反映了其严重的分别心与控制欲,这也注定了他们的衰落与覆亡。
此外,在考试方面,清代的考试制度也无意于把政权开放,只是让汉人尝到一点甜头,开放政权之角落,作为一种妥协条件而已。
在整本书的论述过程中,作者都在表达一个明确的观点,即不能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政治就是“专治”,而是要从站在相应的历史阶段客观地去评价历史本身。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均是有得有失。历史没有不对的,不对的是我们不注重历史,不把历史作参考。
个人简介:
林飞,读书博主,微信读书400+本、4000+小时。
曾担任上市公司商学院高级课程经理,知名图书出版公司主编。
文章先后荣获河南省高校新闻奖文艺类一等奖、评论类三等奖。
个人随笔集《北京,我终于离开了你》。
2024年6-8月,独自驾驶摩托车骑行9000余公里,穿越中国16省。
分享丨点赞三连击,记录专属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笔墨之林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豆瓣9.4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是我今年读到最好的历史书,没有之一》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豆瓣9.4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是我今年读到最好的历史书,没有之一》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4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