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敢为苍生说话,探究中国百年乡村命运的经典之作!

读懂村庄,读懂中国。

熊培云数年沉潜,心血之作,其中部分篇章曾以“乡村纪事”连载于《南方周末》,写作时间跨越十年,备受各界关注。

以自己家乡的村庄为考察对象,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村庄的历史,反映现代中国百年历史的发展脉络与兴衰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看完这本书,你会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敢为苍生说话,探究中国百年乡村命运的经典之作!

作者: 熊培云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

内容介绍:

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土改代价之大,情状之惨,已非今人所能想象,在这场暴烈的运动中,大概有100-200万地主被处于S刑。土改结束了,聘雇农们拿到土地证时,觉得自己真的翻身做了主人,他们载歌载舞地走进了新时代,但是乾坤未定,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G社,刚拿到手的土地转眼被拿走,翻身的农民依旧是两手空空,农民拥有地权很快被证明只是昙花一现。”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上述这段文字摘自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2011年出版后被封存,最近上架了一小批,它用浩大的篇幅和犀利的笔法,写出了当代农村的沧桑巨变。书里提到不少比较劲爆的话题,曾获得很多重要奖项。一本能带给你不一样思考的好书,是值得认真读一读。

从微观视角看宏观变迁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乡村生活的书籍,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作者通过对自己熟悉的家乡跟踪研究,展现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巨大变化。书中不仅有对乡村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详尽分析,还有对农民心理变化、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演变的深刻探讨。

文化与人性的交织

熊培云笔下的乡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潮流紧密相连。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与碰撞。同时,书中也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无论是对老一辈村民坚守土地的情怀描写,还是对年轻一代追求梦想的鼓励和支持,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对话与反思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书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怎样更好地实现城乡之间的和谐共处等。这些问题不仅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全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类似社会转型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乡村始终占据着独特且关键的位置。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构成,尤其是农村文化,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选择。熊培云以故乡为起点,多角度解读中国百余年的历史与乡村变迁,连接历史与心灵,为我们解读沉沦与希望。就如甘地所说:“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江西小村庄,寻找理解中国的密码。

目录快览

作者简介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过去或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作有《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思想国》,译著有《中国之觉醒》。

目录

自序 我的村庄我的国 1

第一章 万物生长

1. 谁人故乡不沦陷? 3

2. 墓畔回忆录 12

3. 为什么不是农民拥有土地? 19

4. 为什么是土地拥有农民? 48

5. 讨伐李四喜 62

6. 幸福的自留地 68

7. 六畜兴旺周杰伦 77

8. 生育的故事  89

9. 摸着石头进城 96

10.几户人家 116

第二章 前线与后方

1. 会开枪的农具 139

2. 到农村去 145

3. “不建设,毋宁死” 156

4. 计划政治下的“盲流” 168

5. 革命的水稻田 175

6. 识特务者为俊杰 187

7. 几位乡镇干部的心里话 198

第三章 阴阳界

1. 鬼子来了 205

2. 刺刀下的公民课 211

3. 阴阳界上的乡村 219

4. 农民为什么消极抗日? 229

5. 两位县长的故事 244

6. 地方如何记忆? 257

第四章 隐忍、混乱与抵抗

1. 城乡不平等的起源 279

2. 无权无势者如何抵抗? 294

3. 第二颗子弹 301

4. 故乡之斯巴达 309

5. 人类为什么会失去温良? 318

6. 有不公,为什么没有大动荡? 325

第五章 乡村民主

1. 第五大发明 333

2. 为什么要有乡镇精神? 338

3. 从民选省长到民选村长 343

4. 村治与县政 350

5. 答案就在风中飘 356

6. 民主日记摘录 365

第六章 生活与信仰

1. 乡村“拉斯维加斯” 381

2. 麻将与宪政 388

3. 德先生、赛先生,还有一个无小姐? 396

4. 以家为事业信仰 404

5. 农民怎样修行? 421

6. 山坳上的赞美诗 429

7. 沦落风尘的村姑 439

8. 保卫乡村,守护灵魂 450

结语 推土机年年作响,回不去故乡? 461

后记  有故乡的人心存敬畏 473

附录一 两千分之一的改变 487

附录二 没有土地,就没有灵魂——熊培云专访 493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敢为苍生说话,探究中国百年乡村命运的经典之作!》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敢为苍生说话,探究中国百年乡村命运的经典之作!》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50982.html

(0)
上一篇 2025-01-09 16:13
下一篇 2025-01-09 17:04

相关推荐

  • 贾平凹: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

    母亲节快乐 母亲总是生命中影响我们至深的那个人你或爱,或敬,或厌或许还有那么点儿挑衅但不可避免地在岁月中我们终有一日成为了她 《写给母亲》 Happy Mother's Day 贾平凹 中国当代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 音频选自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万物有灵》 自在独行,万物有灵。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

    2023-05-15 好书推荐
    00330
  • 推书网好书推荐:50多个国家争相出版的一本书《我是马拉拉》

    导读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用一些理论来揭示事物运行的逻辑规律,推演命运发展的因果关系。 今日重点推荐《我是马拉拉》 作者:[巴基斯坦]马拉拉 这本书讲了什么? 1.马拉拉,一个生活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平凡女孩,从小在学校长大的她,阅读和书写是她最大的乐趣。当年幼的她在父亲的膝头设想人生的无限可能时,残酷的生活带走了马拉拉喜爱的玩具手机、儿童节目和那件漂亮的蓝格子校服以及她热爱的书本。 考试日的清晨,没有即将迎来假期的愉悦,只有学校被迫关闭的悲伤。破…

    2023-08-18
    00328
  • 好书推荐:《新时代大国治理》

    探索如何实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新时代大国治理的中国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我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书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从政治学角度,系统梳理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国家治理的相关论述,详尽阐述了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新时代社会主义基层治理、新时代的伟大工程,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内容。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全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

    2018-11-21
    0022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