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推荐第75期:《回眸汉江》

汉江发源于秦岭腹地,全长三千余里,流经陕西、湖北,在汉口入长江,归大海。

汉江是一条母亲般的江,而且还是一位青春永驻的母亲。它是从何时开始哺育两岸的生灵,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清楚;但它哺育人类的时间、孕育文化的时间已写进历史。根据考古发现,汉江在100万年前就扶着童年的人类,在江边迈着蹒跚的脚步,一直走到今天。大约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考古学家们找到了这位老母亲和她的儿孙们,于是她携着儿孙在考古学家们的汗水中,从汉江两岸闪亮出台,走进了博物馆,走进了教科书。

典 藏 推 荐

十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推荐第75期:《回眸汉江》

《回眸汉江》是一部别具味道的散文集。收文近三十篇,近二十八万余字。作者是一位有三十余年从业经验的考古人,他有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又有系统的考古学理论知识。近年,他一改往日的文字风格,将以前那种纯专业(考古报告或论文)的写作方式转换成带有文学色彩的散文,藉以介绍他对考古工作的感想和体会,对考古、文物、古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本散文集用文学性的语言解释考古学文化,阐述文物的文化内涵,将物质化的文物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既能享受到文物、古文化之美,亦能感受到语言之美。

十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推荐第75期:《回眸汉江》

精 彩 节 选

考古虽说是一个非常艰辛的工作,抛家弃口,下到偏僻的农村,或是荒无人烟的地方,以清静为伍,孤独为伴,与蚊虫苍蝇为友。一般人都认为是辛苦的表现,但喜欢考古的人不这样看,觉得考古是一项其趣味无穷、其乐无穷的工作,其魅力在于将人从繁华、嘈杂的现实生活,带入那个古老、陌生、新奇、神奇、神秘、惊喜,还有希望和失望的世界之中。其中的世界之大,境界之高是非考古人难以品出其中之味,考古工地虽然辛苦,但心情却特别敞亮。考古发掘如同和古人对话,品味数千年前先人们的苦与乐,伤与悲,与他们一起看那个时代的日出日落,潮起潮涌,和他们聊着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春夏秋冬。当然,古人已故去,与古人直接对话是不可能的,若要和古人对话,就得找到与之对话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文物古迹。因为文物不仅留下那个时代的风貌,还记录下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行为方式。所以考古人总是不辞辛苦,爬山涉水,去发掘、寻找古人留下的那些遗物,其终极目的就是去了解古人的生活。

——节选自《回眸汉江》“昨天,我与考古有次幽会”

本书现藏于十堰市图书馆三楼地方文献中心,可现场阅览

十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推荐第75期:《回眸汉江》

十堰市图书馆(张湾区公园路11号)

十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推荐第75期:《回眸汉江》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夏季3:00-6:00)

周四下午闭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编辑:杨 柳

责编:祝东红

审核:舒 奡

终审:彭跃航

主办:十堰市图书馆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十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推荐第75期:《回眸汉江》》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十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推荐第75期:《回眸汉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4707.html

(0)
上一篇 2023-05-22 23:03
下一篇 2023-05-23 00:06

相关推荐

  • 《我和爸爸》做这本书,我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一年前的春天,因为业余时间意外策划的漫画书(《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持续畅销,我得以辞去不顺心的工作,开始一个人的编辑生涯。没有想过再“复制”一本《牡蛎》,但是想延续它带给我的感动和启发,再做一些记录日常生活的漫画。不是只画给自己或专业的漫画读者看的漫画,而是把漫画作为载体,将故事讲给许多人听。   那段时间为了理清思路也为了寻找灵感,我去了一趟北京,约了不少朋友见面。其中一位是我在实习时的同事陆冉,她同样在画漫画也在做编辑。聊天过程中我提到自己想找的漫画选题,陆冉给我了推荐了misaki在网络上连载…

    2024-06-16 好书推荐
    00347
  • 好书推荐:《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公元1500年之前》

    盛世的缔造不在一朝一夕。汉帝国最低调的盛世“昭宣中兴”,开始于汉景帝的文治武功;唐帝国的巅峰“开元之治”,肇始于武则天的官职改革;而朱元璋的制度创新与吏治实践,奠定了明帝国的骄傲“永乐盛世”。

    2022-12-27
    00162
  • 好书推荐:《大师巨匠:西南联大1937-1946》

    艰苦的年代,一个人如何与命运抗争,成为出色的人?教育资源最匮乏的时期,国家如何造就一位又一位世界级大师?本书以精简、清朗的小传,刻画西南联大二十余位大师的学养与风骨。他们身处艰苦的时代,不畏艰险,在逆境中勇往直前,成为各领域独当一面的世界级大师,可助当代青年以史为镜、躬身自照,持独立思考之精神,砥砺前行。

    2022-07-03
    0015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