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试读

沉重的哀乐以及连接在哀乐中的那个悲痛而又浑厚的嗓音,一遍遍掠过邓小平的心田。这些声音在他的心中激起了如此复杂的回响,连邓小平自己都没有料到。他似乎被那个声音击倒了。他的身影与他的座椅在那一天的下午四点整,一动不动,就像一座雕塑。

直到卓琳惊惶地跑进他的书房,对他说:你听到了吗?老兄你怎么啦?

邓小平凝视天空,窗外若有若无的秋风里,几片最先枯黄的叶子在颤抖着。那声音是如此混杂和繁复,仿佛是一下子难以理出头绪的多声部,既有缓慢而沉重的节律,也夹杂着一个充满体谅和期许的嗓音,那嗓音的内容似乎是“我想在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长,你不要这个头衔,那就当总参谋长吧”;甚至夹杂着自己的大儿子朴方的轮椅碾过走廊时嘎吱嘎吱的声响,那声音连着十年前一个年轻人从北大物理楼的四楼突然坠落于地时令人心悸的闷响;所有的这些声音一时间都在邓小平耳边轰鸣,无序而又混杂,一波又一波,不肯止歇。

这种令人不安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晚间。那天晚餐,邓小平吃得很少,直到洗脚上床时他也没觉着饿。在熄灯以后的黑暗中,这种复杂的多声部的声音,仍旧是一波又一波地袭来,直到五更时分这些杂乱的声音被他的咳嗽声所取代。咳嗽声来得很猛烈,他翻身坐了起来。

昏暗中立刻传来卓琳不安的声音:老兄,你怎么啦?卓琳拧开台灯,下了自己的床,把一只痰盂端到邓小平的床前。邓小平清了清嗓子,半晌,说了句:睡不着啊。他的手伸向桌面,想摸烟,但马上被卓琳按住了,卓琳说现在抽烟不好。于是邓小平不再动弹了,他的目光盯着还没有发亮的窗外,久久没有移开。

卓琳说,我也睡不着,我想起延安了,那时候延安的阳光可真是亮。卓琳后来又说,老兄啊,岂止你睡不着,我看全中国百姓都没睡稳觉。邓小平一直没有吭声。后来,只说了一句话:追悼会,我想去参加。

卓琳没有应答,没有评说这个主意妥当还是不妥当,她知道她的丈夫考虑得很多,那是个政治被搞得很复杂的年代。

没过几天,邓小平请求参加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的报告就被转递了上去。转递者是住在他宅院前面那排房子里的两位中央办公厅人员。这两个人既负责警卫更负责监管,他们负责及时向上报告“右倾翻案风头子”邓小平的一举一动。只过了两天,答复的口信便传下来了,传达中央口信的是汪东兴副主席。汪东兴副主席带话说,你还是不要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为好。

那一刻,邓小平的腹部就有一个部位隐隐地痛了一下。他当时不清楚那只是神经受到刺激抽搐了一下,还是腹部有一个切切实实的病灶。很多天后,他才明白是前列腺的问题。

邓小平一时没有说话。这时候,卓琳说,我料到会这样。

那天晚上,起风了。不仅堆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那些密密麻麻的花圈发出了簌簌的响声,大江南北所有中国百姓扎的那些白色的纸花都在风中轻微地打战。

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确实过于沉重了。一月份,天安门广场就堆放过一次花圈,那是送别周总理;七月份,又是花圈,那是送别朱委员长;而到了秋天,真正的秋风还没有来临,大片的枫叶还没有转红,更为揪心的哀乐便又一次无情地敲打着神州大地,夹杂着白色的纸花,又如冬雪一样覆盖着大江南北。人们在哀痛国家失去领袖的同时,好像还在哀痛着别的东西。人们心里有一种隐隐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似乎很大,但是人们又不明白这种恐惧感到底是什么。

就在距离宽街两个街区的一个普通的北京四合院里,一位普通的二十七岁的年轻人也连续很多个夜晚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的心里也有种恐惧,这种恐惧就像尖利的鼠牙一样啃咬着他那颗躁动的心。

这位半年前曾经因为天安门事件而逃离北京的名叫夏建国的年轻人,终于在毛主席逝世后第二十五天的这个晚上,悄声下床,蹑手蹑脚绕过父母亲的卧房,走到了四合院里,接着,又犹犹豫豫地敲响了对门邻居田家的一扇小窗户。那扇小窗户属于比他小两岁的伙伴田源。

田源起身时也是蹑手蹑脚的。他们俩在洒满了月光的院子里,几乎坐到天亮。夏建国再三问他敢不敢去,说如果你不敢去,我就一个人去,又说这张标语是非贴不可的,这样的话也是非说不可的。我们在清明节就是因为说这些话,挨了人家的嘴巴子。但是,现在又是关键时刻,人民需要被唤醒。我们宁可再挨嘴巴子,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必须由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做的,我们无可逃避。

说这些话的时候,夏建国的两道剑眉不停地耸动着,似乎要脱鞘似的。

田源说,建国,我去,你听见没有,你干吗还要问我?这位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的小伙子,对夏建国的提议几乎都愿意跟随。挨打就挨打,蹲号子就蹲号子,他自年初从西双版纳的农垦场“泡病号”回到北京后就压根儿没打算再回去。他想,就算在北京坐段时间牢也没啥。自己的父亲在十年前就被关过整整一年的“牛棚”。这年头的中国年轻人,反正看不到人生的前面有什么光亮。

这时候,两个年轻人发现一个披着灰色中山装的人出现在他们身后,那是田源的爸爸田志远。田志远先是问儿子,接着又问夏建国,你们刚才说要去哪儿?

他问话的时候神态显得很不安。两个年轻人起先都没有回答,后来田源才嘟嘟囔囔地说了一句:我们商量着去送花圈。


图书详细信息,请点击 好书推荐:《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试读》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试读》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zhai/29556.html

(0)
上一篇 2024-07-12 15:50
下一篇 2024-07-12

相关推荐

  • 《楚国兴亡史: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试读2:楚国的衰落和秦国的崛起

    一 月盈而亏,盛极而衰,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不变的规律。即使是以象征生生不息的凤凰为图腾的楚国也不能例外。 楚国衰落的伏笔,其实早在它达到极盛前就已经埋下:吴起那次著名的变法未能彻底,就已经注定了楚国将在国际竞争中落后。 吴起的改革针对楚国的时弊,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因为变法中途而废,楚国政治顽疾只是获得了时间上的短暂缓解,过了几十年,在宣威盛世过去之后,贵族势力又一次自然增长到国家不能承受的程度。 二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韩非子·问田》),吴起变法的失败,使楚国走上了下坡…

    2023-06-07
    00
  • 为什么繁华喧嚣的都市,往往会成为孤独者的集散地?

    我们都曾有过“拥挤”的生活体验,都曾遭遇非自愿的亲近,比如职场中令人不适的过度靠近,比如来自亲友的隐私窥探。 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这些对个体边界的侵犯往往令人极度反感,却又无法拒绝。 我们追求个体的独立,对边界的尊重,也都渴望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现代城市不断增加的空间距离为人们提供了远离边界侵犯的可能,社交媒体和移动网络为我们实现了不与他人接触的“正常”生活。 终于,我们在城市中,在现代技术的狂欢中,获得了安全感、边界感,和梦寐以求的个体自由。 而代价是,我们也默默交出了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失去了他人…

    2023-05-19
    00
  • 《游戏力》连载:医生的呐喊,必须马上让孩子们玩起来!

    现在,是时候让我们重新规划学校的课程安排、情感支持和健康环境了,是时候不完全依赖于政治家、官僚和技术供应商的想法了,我们应该从家长、教师、儿科医生和儿童自身的观点和愿景出发。

    2021-01-05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