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平:关于加强馆配电子书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出版业,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如今,越来越多读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阅读电子书。电子书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将传统的纸质书通过计算机网络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它为广大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大大改变了读者阅读书籍的习惯。电子图书的出现使得阅读的载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2021年我国人均阅读3.30本电子书。读者对电子图书的阅读需求,也推动着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现在和将来必将出现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

现代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内馆配电子书数量和服务模式也得到快速增长和完善。随着电子书产业的蓬勃发展,盗版电子书侵权问题也不断出现。对于电子图书资源,知识产权问题在社会上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通病。图书馆在对各种图书资源进行整理加工过程中,可能已侵犯到他人的知识产权。因此对于知识产权意识的重视也就愈加重要,图书馆在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应加入对于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尽可能减少侵权的发生。同样对于图书馆读者使用电子图书资源中也应加强对于其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告知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应遵守的规范,并多举办有关知识产权意识与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的讲座,可以结合社会层面普法教育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培养良好的电子资源使用习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侵权纠纷,可喜的是国内有些图书馆已经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为此,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上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01、加强对电子书供应商商业模式的了解

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说,要求图书馆对数据库中海量电子书的授权情况进行一一审查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图书馆在采购电子书资源的时候,只要向具有合法出版和发行资质的电子书供应商采购合法的电子书,并在向读者提供电子书服务中按照合同约定做到合理使用,就已经尽到了图书馆的注意义务。因此,图书馆在采购电子书之前,应尽可能了解相关电子书供应商的商业运作模式,做到在采购之初就能初步判断整个环节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在签订协议时把著作权授权文件样本作为附件,最大限度地规避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02、做好电子书采购侵权维权预案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全面学习掌握我国现行《合同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在相关电子书采购过程中,应该做到充分审查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版权)条款,明晰版权责任,有条件的图书馆应该让律师或法律顾问也参与到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来。同时应与电子书供应商约定版权无瑕疵条款,当图书馆因采购使用电子书引发纠纷,按照著作权人的诉求,对侵权电子书采取相应措施并承担赔偿责任后,图书馆可据此要求电子书供应商赔偿图书馆由此产生的所有损失,也可要求电子书供应商按照协议采取替代措施,为图书馆替换同类质量和数量的其他无知识产权问题的电子书。此外,应注重电子书采购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书面资料、合同文本及采购清单的保存归档,以便图书馆在诉讼过程中能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维护自身权益。

让互联网时代书香更浓,有赖于数字出版产业链相关各方的通力合作,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保驾护航,需要广大读者的理解支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持续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推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更良好的环境。

常永平:关于加强馆配电子书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本文作者:常永平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主任

上海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研究员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常永平:关于加强馆配电子书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常永平:关于加强馆配电子书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813.html

(1)
上一篇 2023-05-24 17:22
下一篇 2023-05-24 17:38

相关推荐

  • 关于图书馆职业前景的思考

    2023年4月22日吴建中先生在《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博文中说:“虽然这些年来很多人对这一职业不看好,但我是始终如一的。这条路还会继续走下去,我要做的不仅是学问探索,而且还要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引自:吴建中.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z85f.html,2023-04-2209:58:45)吴先生用行动“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影响了许多人。2025年2月7日圕人堂微信公众号推文《吴建中:图书馆是一门有前途的职业》(https://mp.weixin.qq.com/s/iSDXxSWH9JM9rSuPxO5GdA)引发…

    2025-03-09
    00413
  • 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一样了

    罗翔老师在《十三邀》里曾动情地说道:“承认你整个人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注定偏颇的人和事,这就是法学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法学是一门带着七情六欲的学问,不像理工科那样追求唯一的“真理”,它的研究对象是平凡的个人,可能带一些利己的、有时候甚至不免邪恶的缺点的人类。 法学思维闪光的地方也不在于它的结论,因为随着时代的改变和观念的变迁,结论渐渐地会站不住脚,或被认为有失公正,但是它得出结论的根据和过程,却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图/电影《公民凯恩》 这是一个理性的思考和说理的过程,正如我们所看到…

    2024-08-25 文化对话
    00397
  • 说话是技术,甚至是艺术

    6月9日,我将《读书杂感》(https://mp.weixin.qq.com/s/1TfO3Sg4-oQM9ljPwcDB3g)分享进圕人堂群。成员扬抄说:“群主真是高产!”我做了“引伸式”回应。图谋作为“群辅”角色,有些出产算是“工作需要”。主要目的是维持“圕人堂服务体系”最低限度运转。我做的一些工作,层次较为肤浅,多属于流水账式、絮叨式。其中一个原因是,试图作为暖场秀、垫场秀,抛转引玉。若干文字,原本是期待推动议题式交流,促进交流与分享,增强参与者及旁观者的获得感、成就感。当前受到的制约比较多,效果不尽人意。有些话题,真的是“如今明白人不多,明白了说…

    2024-06-11
    0037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