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这只小舟 | 推荐序——坚守与变革: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逻辑

图书馆的这只小舟 | 推荐序——坚守与变革: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逻辑

我对图书馆的印象始于上初中的时候,皖东北一个偏僻的小镇上居然有个小小的图书馆,而且还对中学生开展借阅活动,像在文化凋零的荒漠中涌现出一股甘甜的清泉,一颗幼小的心灵在此得到了丰厚的滋养。后来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直到在大学里工作,更是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甚至经常获得年度“阅读之星”的称号,对在图书馆里工作的人们也充满了敬意。只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会成为某个图书馆的负责人。

作为读者,我经历了图书馆从闭架借阅走向开架借阅的过程,从单一的纸本书刊到非书资料和电子文献的普及,从实体的图书馆走向泛在的文献终端,从简单的图书借阅到多方位的信息共享和支持服务,感觉这是一部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历史,是从编目为王、技术为王走向读者为王的历史。

然而作为图书馆的负责人,我的感觉并不这么良好。甫一上任,图书馆行业发展的高光时刻似乎已经过去,开始从粗放式发展走向集约化发展。对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来说,甚至迎来了发展最为艰难的时刻,在与原教育技术中心合并后,名字变成了网络与信息中心(图书馆),馆员编制锐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业务经费也从高峰坠入低谷,馆员对现状的非认同感和挫败感交织在一起,图书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元宇宙阅读空间、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人工智能等等新的名词迭代更新,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图书馆的这只小舟,仿佛就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翻滚,不知该划向何方?

在破解发展难题、谋划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对本书的作者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在共同奋斗的五年里,我们一起谋划空间、人员、资源和服务的整合优化,从图书馆门户网站的上线,到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从院系资料室撤销后大批量的原版文献梳理,到纸电融合的文献资源创新整合,从建设具有二外特色的外文分馆,到区域学术会议的共同谋划等等……经过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由技术服务、知识服务、文化服务和空间服务共同组成的统一服务体系,降低了人力和资源成本,提升了服务绩效,探索了高等院校中小图书馆的独特发展模式,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积累了经验,在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整个图书馆行业也有一定的启示。

二外图书馆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感觉到作者不仅是一个改革实践的探索者,更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理论专家,他将二外图书馆的改革实践总结成文,发表在图书馆学的专业期刊上,还于20194月开设了专业公众号“圕聚”,已经发表了原创文章87篇,这些文章体现了他对整个图书馆界发展的关注与思索,部分文章的单篇阅读量达2万次,体现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广泛的业界影响力。南京大学的沈奎林戏称作者为图情界的四大叔之一。

图书馆需要坚守!图书馆更需要反思!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实现自我革新,才能破茧成蝶!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实践,更能感受到作者对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深入思索,希望本书能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是为序。

刘培昌

20241029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圕聚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图书馆的这只小舟 | 推荐序——坚守与变革: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逻辑》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图书馆的这只小舟 | 推荐序——坚守与变革: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逻辑》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8086.html

(0)
上一篇 2024-12-12 09:26
下一篇 2024-12-12 09:3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我做不了学霸笔记?

    已经有两位书友后台留言建议我做笔记,精确掌握古文字义,以求加深理解,增加积累。感谢二位的建议。但我只能量力而行。说一下为什么我做不了学霸笔记。 ​(图片来自后台书友,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首先,因为我不是学霸,而是学弱。我只有初中时代算学霸,那时候不是靠题海战术,完全是听课效率高,就用脑子可以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游走,还能把学到的公式原理在做题中举一反三。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就逐渐沦为学弱,没有学霸体验了。 其次,字丑,发挥不稳定,字面还不整洁。看到自己的字总是自悔不该批注。能抄点东西一半当作练字…

  • 毛泽东:“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

    1938年,毛泽东给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题词:“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 全面抗战爆发后,“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到处流传。在全国抗日阵营中,一些人对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和中日两国的实际情况、战争能力等,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对战争的长期性艰苦性缺乏精神准备,出现了盲目乐观的轻敌思想。同时,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许多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来到抗大学习,他们革命热情高涨,但缺乏实际工作锻炼。毛泽东的这一题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抗大学员们提出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对中国抗战…

    2024-03-30
    00423
  • 推荐两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当代作家

      按照主流的现当代文学的划分,1949年作为现当代文学分水岭。 那么,1949年之后,中国的当代文坛,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从归来的作家,到崛起的先锋派,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可以说,仅仅从数量上来看,作家和诗人的数量也可以说是灿若星河。 因此,有作家会被忽视,或者不为人知,也是常有之事,毕竟对于普通读者,大部分作家可能都是陌生人。 当然,我今天,想要说的两位容易被忽视的作家,是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我觉得在当代文学史,或者文学批评上,也少有提及的作家。   说到中国当代文学史,…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